黃小利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初中部 210001)
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之下,網絡與現實生活的深度融合成為可能,也越來越影響到教育教學.一方面,人們對知識學習的方式趨向于“短平快”,越簡單直觀的教學形式越受到普遍歡迎;另一方面,信息化手段下各種豐富時尚的音像呈現方式,讓可以跨越“時空”的教學成為可能.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微課授課時間短、授課方式靈活,通常情況下不超過10分鐘,講授的知識內容也更趨于專一,有著較強的主題性,在提升學生課堂參與興趣、增加學科教學有效性等方面作用日漸明顯,如能利用二維碼、微博、抖音等新載體,則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期待,從而實現“互聯網+教學”的良好預期.本文筆者將重點探討信息化手段下,如何更好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微課這一形式進行有效教學.
在世紀初的微課教學實踐中,微課更多作為多媒體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輔助呈現.但由于智能手機和家用電腦并不能普及使用的實際,這一階段的微課教學形式中,以教師主動運用、學生被動學習的為主,微課教學形式單一、效果有限.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4G成為潮流,5G方興未艾,借助微博、抖音、二維碼等載體,微課播放時間短、學習主題明確、超越時空限制的特點,恰如其分地迎合了現代教學中所需的多樣化、個性化、可重復、超靈活的需求,受到普遍歡迎.
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基礎知識點抽象化的特點使之不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傳統的課堂講解模式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基于微課教學的新特點,如能關聯教學中的具體知識點,聚焦重點、難點、疑點講解來錄制豐富多彩的視頻微課,然后借助二維碼等新興載體進行有效教學,讓學生在主動“刷屏”中強化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1.靈活導入新知識點
利用微課對新物理知識進行導入,是微課一個突出的功能.以微課導入新物理知識,教師可利用兩種主要形式,其一是以語言為中心,其二是以演示實驗為中心,前者側重于利用視頻的形式講述和物理知識相關的內容,使學生先了解物理知識所牽涉的背景,再明確具體的物理知識內容;后者側重于現實生活中常見物理現象的引出,使物理理論與物理實際相結合,以便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師可以在新授課之前,將微課發布在教學微博、微信學習群等特定載體將微課提前發布,讓學生主動學習預習,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直接以微課語言講解,讓學生沉浸其中.例如學習歐姆定律時,教師既可以利用微課語言說明歐姆定律發現的情況,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微課觀察到現實生活中歐姆定律的實際應用情況,再對該定律的表述方式進行展示,二者都是幫助學生在導入環節理解本部分知識的常規做法.
2.精準再現實驗過程
物理學科教學中實驗的作用不容小視,在主體物理知識的習得過程中,實驗教學至關重要.教師應該重視微課的物理實驗呈現功能,讓學生在沒有經過實際操作的情況下,同樣可以完整觀看實驗過程、分析實驗結果,從而幫助其深入理解物理現象、發現物理規律.在利用微課再現物理實驗過程中,還可以巧妙借助各種現代視頻剪輯手段,有重點地突出實驗環節和有關物理現象,從而讓學生更加精準把握相關知識要點.如教學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便可以借助微課形式,向學生展示完整實驗過程:把點燃的蠟燭置于喇叭正前方,若喇叭中出現較強聲音,那么燭焰便會劇烈地搖晃,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就能思考得到:聲音在傳播時引起的波動會讓火焰發生晃動現象.
3.強化重點復習鞏固
復習鞏固強化是物理學習中重要的后續環節,能有效幫學生掃除學習盲點.教師可以發揮微課優勢,給學生提供知識回顧與強化的幫助.相較于傳統物理復習單一的練題形式,微課不但不會加重學生負擔,而且能夠給學生提供不同方式的復習機會,甚至在復習中產生新鮮感,實現由被動復習向主動復習的轉變.例如當復習至家庭電路有關內容時,若學生沒能清晰認知插座的連接內容,便可以直接將微課停留于插座連接圖,使學生鞏固兩孔插座的準確連接方式,也就是左零右火上接地.這種微課回顧重點內容的做法,再加上與之相對應的練習題配合,學生可自主強化訓練薄弱環節,及時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內容.
如上文所述,主動擁抱“互聯網+”,能夠有效煥發微課教學的新風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感興趣的傳播載體和學習形式,主動將物理教學與之有機結合、深度融合起來,使之成為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熱情的關鍵.初步實踐,可考慮三個方面的路徑:一是突出專題性,將相關物理知識要點做成專題,讓學生借助二維碼、抖音等載體反復學習;二是突出個性化,結合教學反饋,把部分呈現出的學習重難點問題“訂制”成微課進行個性化學習;三是突出多元化,綜合文字、圖片、音像等多種編輯樣式,充分激發學習興趣.
在微課教學新路徑的實踐中,筆者認為“二維碼”傳播在微課教學中應引起足夠重視.二維碼是所有信息數據的一把鑰匙,其信息量大、識別能力強、在平時的學習中更加方便快捷,可以為物理微課教學提供更加便捷的方法和手段.筆者制作的微課經過轉換成的二維碼,學生只需用電子設備進行掃碼便可學習,從而最大化的整合資源、方便管理,也避免學生單獨跟老師交流的“尷尬”場面.當然,如何將物理課堂教育教學與其有機結合,還需要廣大教師積極參到該教學實踐研究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