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鳳
(江蘇省南通市竹行中學 226001)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提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起點,也是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善于提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楊振寧教授曾經指出:中國學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問題,缺乏創新精神.
習慣了“填鴨式”這種傳統教育的學生,面對科學探究的實例,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怎樣提問?針對什么方面提問?提什么樣的問題?總之提不出問題來.沒有問題提出來,證實了學生對該知識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無所知,以致科學探究活動根本無法正常進行下去.
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從物理現象中去尋找問題,挖掘問題,發現問題,從而提出合適的問題.
利用語言描述物理情景.聲情并茂的語言描述,豐富的肢體形態語言,能使學生感覺到“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學生的思維隨著抑揚頓挫的聲音得到了充分的活躍.
“某日,秋高氣爽,你坐上高速行駛的小轎車去郊外兜兜風.對面的車輛呼嘯而過,兩旁的樹木和建筑物一個勁的往后退,多少天積攢下來的疲勞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結合這一段語言描述,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沉浸在情景中頓時被拉了回來,思維如車輪高速旋轉,學生一定能提出許多問題來.
利用圖片展示物理情景.利用圖片展示課堂內容非常形象直觀.例如,認識汽油機基本構造時,將汽油機模型圖張貼在黑板上.由于掛圖展示汽油機的剖面圖,學生更容易從圖上辨認出氣缸,活塞,進氣門,排氣門,連桿,曲軸等.講述汽油機的一個工作循環包括的四個沖程時,可以在圖上觀察比較每個沖程進氣門和排氣門的狀態,活塞的運動方向.在此基礎上,學生自然會提出各沖程的能量轉化等相關問題來.
利用實驗體驗物理情景.學習水的沸騰時,先用電水壺燒開水,讓學生觀察,聽到了水聲,看到了白汽.然后讓學生動手,用酒精燈加熱燒杯中的水.并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諸如沸騰前后氣泡的大小、水聲的變化、水溫的變化等等.學生一定會認真實驗,仔細觀察,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并利用實驗現象解決有關問題.
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展示物理情景.多媒體、互聯網等展示的視頻短片,能給學生親臨其境的感覺.例如觀看天然氣的“西氣東送”工程,當浩大的工程展現在面前時,學生會不得不思考,國家為什么耗費巨資要實施這一項利民工程?這項工程的優點有哪些?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相比,有什么優點呢?
設置一個物理情景后,不要約束學生提問,每個學生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就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我們要讓學生打開思路,要允許學生的思維標新立異,甚至異想天開.
例如,一段汽車超載的錄像,有的會從壓強角度提問,有的會從慣性角度提問,還有的會從安全角度提問,甚至從交通處罰角度提問,等等.
做了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后,就有學生提問,那么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實驗中,老師測了同一滑輪組提不同重物的機械效率,是不同的.那么機械效率與提升的物重有什么關系呢?” “實驗中,老師還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了同一物體,那么機械效率與滑輪組的本身有什么關系呢?”“滑輪組的繩輪之間有摩擦,是否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呢?”
不同的學生,會根據不同的觀察角度和觀察到的不同現象提出不同的問題,“三個臭皮匠合一個諸葛亮”,經過大家多角度的提出問題,一個物理知識點才會變得圓滿.
雖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非常膚淺甚至不切合實際情況,但是學生畢竟經歷了艱苦的思考的心路歷程,畢竟開始萌發科學探究的意識.我們千萬不能一句話就扼殺了學生的思想,不妨給他一點時間和空間,聽聽他的思考過程,或許那看似幼稚的提問其實是一個高見.
學習浮力的大小有哪些影響因素時,學生有的會提到與物體的密度有關,有的會提出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有的會提出與物體體積有關,而有的卻說與液體體積有關,還有的會提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當然也有學生認為與物體的質量或重力有關等等.雖然提出的問題有對有錯,但能提出這么多問題,首先就說明了學生們都在積極的參與并經過了一番思考,那么我們不妨對這種學習態度先來個肯定,而后再請他們談談提出問題的有關依據,并采取什么方法或根據什么現象來驗證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當然興趣倍增,思維更加活躍.
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社會閱歷等相對比較少,提出的問題必將是良莠不齊,我們在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后,不必對所有的提問都作詳細的科學探究,畢竟課堂教學是有時間限制的.教師必須學會合理地篩選問題,選擇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進行科學探究.當然,對學生沒有提到的有關問題,還需要作一定的補充.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為完美.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善于提問,既是科學探究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通過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細心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能力,通過不斷的提問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