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山勇
(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東陳初級中學 226500)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當教師成為學生學習促進者的時候,關注的不是如何精心設計教案,而是課堂的組織和學生知識的內化方法”.因此教師如何組織化學課堂的學習,幫助并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化學,創建更適合農村初中學生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擺在所有農村初中化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通過多年的實踐,適合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的課堂模式應當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也就是說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讓學生學會預習,可以掃除學習障礙,提高課堂效率,尤其對培養農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預習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農村初中學生中留守兒童較多,學習基礎不太好,自學能力不強.而且化學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習目標也不同,因此,預習前教師應根據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去預習.把和本課目標有關的知識進行標注,并對疑惑的地方進行記載.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學第六單元第一課“金剛石、石墨、C60”第一課時,課前布置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預習:同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嗎?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有哪些?這些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有哪些?差異懸殊嗎?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帶著目標去預習,在預習中尋找答案的同時也加深了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在上課前再給一點時間用于展示預習的成果和疑惑,并進行評比,對預習成果突出的學生進行表彰,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今后的學習中將會由被動地去預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完成預習.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那學習就不再是難事.因此,教師必須針對新課內容,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合理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跟隨教師走進學習的殿堂.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學第二單元第一課“空氣”,先用一個謎語讓學生們猜,從而引出空氣,再如人教版初中化學第七單元第一課“燃燒和滅火”,先展示一個紅磷在水中燃燒的實驗,學生們非常驚訝,水中也能燃燒?通過謎語、實驗、故事等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接下來的學習就非常的積極主動.
農村學生往往比較靦腆害羞,不像城里孩子那么大方,加上傳統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課上比較拘謹,又擔心答錯問題被同學笑話,課上不敢大聲發言,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筆者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將教師為主體的傳統課堂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學第六單元第二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由于前面第二單元已經學習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學生已經對氣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新課內容制定一份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導學活動單,第一部分先通過復習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總結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通過學習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的原理,從而選擇合適的實驗室制法.讓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學生面對教師時往往不敢大聲回答問題,但學生之間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小組內學生的交流非常熱烈,很多時候雙方因為不同的觀點各執一詞,大聲辯論,乃至會影響到其他小組的學生都加入進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極高.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是傾聽者,在小組邊聽他們交流;教師也可以是參與者,對小組交流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教師還是組織者,交流結束后,教師會請一些小組派出代表來回答展示討論交流的結果.通過討論交流展示的環節,大大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主自信,回答問題也變得自然,回答問題的質量也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也變得更加主動.
根據教學目標,一堂課可能要分若干個活動進行.當每個活動完成后,讓學生根據此活動的內容進行知識的小結,可以讓學生發現知識間的聯系,總結規律,提高學習的能力.當一節課結束后,還要對本課的所有知識進行一個整體的總結概括,讓本課的知識體系完善,能更好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學第六單元第一課“燃燒和滅火”,通過第一個活動學生總結出燃燒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且缺一不可,通過第二個活動學生總結出滅火的原理有三條,滿足一個即可,通過兩個活動的對比,學生又能發現兩者間的聯系:滅火的原理其實就是破壞燃燒的條件.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點撥和糾正,使學生的歸納更合理準確.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曾說過:“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多少知識?有沒有完成預期的目標?只有通過檢測才能知曉.因此檢測反饋一定要及時,最好是當堂課就完成.因此在每節課的最后留5~8min左右的時間用來檢測所學知識.檢測反饋還需要注意針對性.因為農村初中孩子的個體差異較大,導致了學習分化較嚴重.因此檢測的題目在難度上要有區分度,既要設置基礎題,讓學困生能完成,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也要設置提高題,拓展優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打造高效課堂,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只有選擇適合農村初中學生的教學模式,才能不斷強化和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才能讓學習化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