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樟
(湖北省武漢市德才中學 430051)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難點在于教學問題的設計,一個優秀的問題設計可以引發學生積極的討論,學生會對這次課堂學習產生極強的興趣,并且會在課堂上與教師積極主動地溝通.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上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知識,尋找本次課堂的教學難點,并且能夠創造性地解決這些難點.教師可以利用一些例子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問題,將數學知識中概念和定理的關鍵點突出,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明白相關知識點的重點.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中學數學知識點廣,聯系緊密,很多學生因為不掌握知識點之間的相關性,不知道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更不知道課堂教學的目標,自然無法學習好數學.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能把教學內容轉化為核心問題,在課堂上通過提問的方式把核心問題展現給學生,便于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目標.在上課前教師要認真地準備課堂內容,可以把問題有趣化,學生在聽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對教學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
例如,在初中數學“勾股定理”一課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投影上播放一組幻燈片,內容是三個不同的正方形和一個直角三角形,并給出他們的邊長,然后教師提問,“大家發現這四個圖形之間的關系了嗎?”學生小花回答:“較小的兩個正方形的邊長分別等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長,而最大正方形的邊長等于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學生小米回答:“其中兩個較小的正方形的面積之和等于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積.”通過提問的方式,學生探索發現“數”和“形”之間的關系,進而形成自己的猜想,主動探索問題的結果,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對本次課堂的核心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清楚課堂內容的重點,學生對學習目標更加清晰.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目前掌握的知識和水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設計出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核心內容,然后圍繞這個核心問題展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難點,不僅能充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注意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創新運用能力.
例如,在講解“全等三角形”這節課的時候,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在于證明兩個三角形之間線段相等,角相等,以及兩條線段平行、垂直.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這些定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從實際操作中觀察、探討、發現教學的核心知識點,使得學生能夠從現實中物體中找到三角形的特點.教師可以提問“在我們拍照的時候,需要一個三角架,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在聽到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問題后,自然會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進行思考.然后教師再提問:“如何才能畫出兩個形狀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后給出了答案,“需要知道三角形中兩條邊長的長度以及它們的夾角.”還有學生回答:“知道兩個角度和一條邊長也可以畫出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經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學生對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有了一定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畫出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最后講解本次課堂的內容.通過學生主動的探索,學生對數學中核心知識點有了基本的了解,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創新能力在不斷的提升,對數學思維模式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幫助.
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必須要對教學內容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概念定理.教師在上課時要創設好的問題,以提問的方式導入教學內容.在學生思考和學習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對課堂問題進行思考、探索,針對學生從起點到終點的整個思考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問題的關鍵點在哪里,本章節需要應用到哪方面的知識等.
如在學習“圓”這節內容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聯系生活中套圈游戲,然后教師提問:“我們在進行定點投籃比賽的時候,如何設計投籃人在場地的位置才能夠保證對所有的人公平呢?”學生運用所學的圖形知識進行思考,通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幫助學生建立一定數學思維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通過以提問的方式導入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不僅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還能使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創造性的思考.
結語: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去尋找課本上單元中各個小結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上課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時可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逐步地導入課堂內容,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