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慧紅
(江蘇省海門市開發區中學 226100)
傳統的數學課堂,大多采用“滿堂灌”的形式,隨著教學年級的升高,這種現象更加的明顯,學生長期被動地接受枯燥乏味的知識,使得數學情感淡漠,數學課堂壓抑,難以出現學習數學的激情.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提高學生素質和技能,已成為當今初中數學課堂的硬性要求.在教學課堂中,教師積極地引入活動化教學,將生活性、探究性與趣味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快樂中探究,活動中成長,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構建更加精彩的初中數學課堂.
很久以來,人們形容數學課堂的詞語多是抽象、復雜、乏味等,而且很多學生一提到上數學課就會感覺頭疼.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模式總是一成不變,缺乏新意,很難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中,導致學生興趣缺乏.初中生已經開始出現叛逆個性,如總是墨守成規的教學,定讓他們感覺到非常無趣.這時,教師就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引入趣味性活動,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知識的樂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一節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在作業紙上隨意地畫出幾個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并用量角器測量和記錄所畫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現在你可以考考老師了,你說出所畫三角形的任意兩個內角的度數,看看老師能不能快速地說出剩下那個角的度數.”話音剛落,學生就進行討論:這次我們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要難倒老師.于是學生積極地投入考查老師的活動中,但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學生們輪流報出自己所畫三角形的任意兩個角的度數去考查老師,都被老師輕松地化解了.學生心中充滿了疑惑.教師引導說:“同學們,你們知道我為什么能快速地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嗎?”學生探索的興致瞬間就被教師調動起來,順利地進入新課的學習當中.
案例中,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游戲比賽的形式,將學生探究的興趣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三角形內角的探究中,而且游戲活動中伴隨著知識與技能的自然生成,促進了學生思維成果的凸顯,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是實際生活經驗的總結,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樣數學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初中生已經脫離了小學時期的幼稚,邁入了青年時代,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思維、情感也有所發展.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將教材中的抽象問題轉化成生活模型,加強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魅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概率》一課內容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概率,將知識與生活情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教師制作了一個圓盤:某商場周年店慶,進行促銷活動,開設了有獎銷售環節.在商場的入口處設置了一個均分為16等份的轉盤,其中有1份紅色,2份藍色,4份黃色,9份白色,轉盤在外力作用下可自由轉動.轉盤轉動規則:商場內顧客購物滿1000元,可獲得轉動轉盤一次的機會,且轉盤停止的位置不同,會獲得不同金額的獎項,如指針指向紅色區域,可獲得最高獎勵1000購物津貼獎勵元;指針指向藍色區域,可獲得200元購物津貼的獎勵;指向黃色區域,可獲得100元購物津貼獎勵;而停止在白色區域沒有獎勵.某顧客在商場內購買物品金額達到1400元,請問他有多少概率獲得獎品?有多少概率獲得1000元,200元,100元的獎勵?
案例當中,教師將概率與生活中常見的購物情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數學的情境中理解知識,感受生活中知識的應用,充分彰顯了數學學科的魅力,讓這種學以致用的活動充分凸顯了數學課堂的實用性、價值性,也充分還原了學習的本真,為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可持續深入奠定了基礎.
初中生雖已脫離小學生的稚嫩,但愛動的特點卻沒有改變,且學生進入青少年時期,很容易產生叛逆的個性,千古不變的乏味數學知識講授,只會讓學生對數學課堂產生厭煩情緒,甚至會出現厭學行為,而各種新鮮的事物,則會讓學生愿意發散思維進行探究.因此,教師要增加教學中的探究活動成分,讓學生自主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索,去發現數學知識的奧妙,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有這樣一道題目:小明的爸爸想在4年后購買一輛價值20萬的小汽車,現計劃存入銀行一筆錢.已知中國銀行的年利率,一年期為2.25%,二年期為2.43%,三年期為2.7%,請問存款方式有幾種?哪種方式獲得的利息最少?學生開始思考,認真分析題目,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探討.有的同學提出,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4年期的年利率,缺少解題條件.教師因勢利導,給與學生一定的提示,幫學生明確思考的方向;有的同學提出,計算中先存一年期再存三年期與先存三年期再存一年期是有區別的,因此應算作兩種不同的存法,加一起應有七種存法,教師可鼓勵同學再次認真思考,看結果到底怎樣;有的同學在計算3年期利息過程時,疏忽大意忘記乘3,教師可善意地提醒其加以改正……就這樣,學生在不斷的思考與討論中,很快找到了解題方法,并達成一致意見.
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定一個探究的環境,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自主地解決題目中的問題,在疑難處,教師可加以指導,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讓他們經歷知識的再創造,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快速發展.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習慣、思維能力、思維方式都會得到一定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總之,在初中教學課堂中,教師要認真研究數學教材,分析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真實情況及現有知識水平,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實現新知內化,讓初中數學課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