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正
(江蘇省海安市雅周鎮初級中學 226641)
當前在初中化學教學上還存在著對學生思維培育不夠重視的現象.首先表現為,教師過于關心教學進度,當學生在某些細節上不能理解時,教師不是讓學生討論,給他們適當的提醒,而是直接給學生以答案.其次教師對思維的后繼發展關注不夠,在學生思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教師沒能進一步點撥,以讓思維深化,而是就此了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缺乏深度思維的意識.
在熟悉的情境里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因此在化學課堂教師要將課堂情境生活化,讓學生參與思考的機會多一些.平常有一些學生幾乎不開口,因為教師所涉及的話題他們基本不熟悉,涉及到的認知他們基本沒聽說.這樣的學情,讓他們很難進入教師設定的教學環境中.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化學章節,不同的化學話題,建構與學生密切的情境,以讓他們感同身受.例如,在談到二氧化碳的性質時,都會說到它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教師問學生能不能從生活中攫取一定的實驗器材,在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證明這一性質的存在.學生就開始將他們的思維與生活對接起來.他們通過網上查找知道平常喝的飲料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同時他們將廢棄的鉛筆用小刀劈開作為小木條.他們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讓這兩個實物產生聯系.在小組討論中,他們進一步將實驗的過程進行細化.最后,學生將半瓶的雪碧拼命地搖動,任何擰開瓶口,將半截燃燒的小木條放進去,奇異的現象出現了,木條熄滅了.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也是常見的情境被學生移植到具體的實驗中.有了情境,他們的思考就有了抓手;有了情境思考也可以進一步深入.在這個實驗中有學生將燃燒的木條放進雪碧瓶口,卻沒出現熄滅的現象.他們就開始思考,是不是二氧化碳的量達不到.怎么能達到這個量,他們嘗試了很多方式.將雪碧瓶放在開水里,將雪碧瓶用力搖動,增加雪碧的量,這些方式結果都證明是有效的.可見,生活的情境也給思維多了一個修正的機會,一個提升的機會.

實驗是化學課堂最重要的生成方式,讓學生背與記,不如讓學生做.杜威的實驗主義教學方式特別強調做中學,具體到化學課堂,就是要在實驗中學,在實驗中激發思維,在實驗中給思維以支架.化學本身就是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教材中也有一些有關化學原理的重要實驗.但除了課本實驗外,教師還要盡量補充一些實驗,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將思維與更多的體驗結合起來.換言之,為了思維的生長,教師在設置實驗時要打破教材的束縛.就是說,可以讓學生做教材之外的實驗,也可以在課堂之外做實驗,也可以在學校之外做實驗.一言以蔽之,思維可以隨時發生,實驗也可以隨時設置.例如,一次上課教師讓學生到前面做一個魔術,學生將白醋倒入一個玻璃杯中,滴幾滴紅墨水,再放點紅、黃、藍的紙屑,最后放入洗滌液.教師讓學生仔細觀看.當學生加入一勺小蘇打后,突然產生了很多泡沫.教師給學生每人發一點小蘇打,讓他們回去做給父母看,在做的過程中去仔細想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實驗現象.當學生在家里做的時候,他們會好好展示給家長看,還要不時地回答家長的問題.明顯地,這些都促進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如果直接讓學生記憶一個相關的化學方程式,他們只能解決最基本的跟這個緊密聯系的問題.而實驗的方式,不僅讓類似的題目在學生頭腦中有了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們的思維力得以提升,進而能應付更多的問題.
化學課需要搭建支架,但不能過滿,不能以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考.所以對當前化學教學而言,教師要合理地、巧妙地搭建支架能讓學生的思維汩汩地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