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祎心
韓國的娛樂工業已經較為成熟,在偶像的培養與打造上一直獨樹一幟,各大經紀公司都有著獨立的偶像選拔系統,源源不斷地為市場輸送著偶像組合。2016年,CJ Mnet(以下簡稱Mnet)推出了一檔全新的偶像養成類真人秀節目《PRODUCE 101》,打破了經紀公司各自為營的局面,將各大公司的101名練習生放在一起進行競賽和選拔,最終由觀眾投票選出11位出道組合成員。《PRODUCE 101》在韓國播出后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績,迅速成為國民級選秀綜藝,節目中出道的女子組合I.O.I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偶像團體。2017年,節目推出第二季,同樣成功打造出大勢偶像男團WANNA ONE,受到追星群體的熱烈追捧。《PRODUCE 101》不僅在韓國本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在整個東亞地區都有著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原創的比賽模式被稱為“101模式”。
近年來購買版權引進國外綜藝模式的做法在我國的節目制作行業中十分盛行,大量的韓國綜藝節目模式出現在我國的電視及網絡熒屏上。同時“她經濟”時代的到來讓女性受眾的話語權不斷提高,“粉絲經濟”的發展也十分迅猛,共同影響著節目制作方的決策,而“101模式”正符合這二者的發展趨勢。“101模式”將偶像出道的選擇權交給受眾,注重選手與受眾之間情感的養成,不僅增強了節目的粉絲黏性和忠實度,同時極大滿足了受眾特別是女性受眾的支配欲,改變了偶像與粉絲的地位與關系,讓粉絲最大程度參與到偶像培養中,強調粉絲的重要性及決定權。此外,“101模式”可以與品牌植入相結合,將投票權與商品購買綁定,不僅能為選手贏得更高的曝光度,同時也將粉絲經濟的商業價值進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實現節目和品牌方的共贏。
2018年初,愛奇藝率先推出《偶像練習生》,成為開年爆款綜藝,第一期上線一小時點擊量破億。截至2018年4月8日,總播放量達到28.3億,單期播放超2.3億,同名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134.9億,相關微博話題盤踞微博熱搜榜高達577次①,開啟了中國選秀綜藝的新紀元。騰訊視頻緊隨其后播出《創造101》,將偶像養成類選秀節目推向高潮,“走花路”“pick me”“C位出道”等當選年度熱詞。兩檔節目的出道組合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成為了極受歡迎的偶像團體,在《偶像練習生》中C位出道的蔡徐坤更是成為新晉頂流小生,一時間風頭無兩。2018年由此被稱作“中國偶像組合元年”。但隨后《偶像練習生》便遭到了抄襲的質疑和聲討。在2018年戛納電視節上,國際模式版權保護協會FRAPA點名愛奇藝《偶像練習生》抄襲,數據顯示抄襲相似度為88分(滿分100分)。FRAPA稱這一數據刷新世界紀錄,成為史上抄襲之最,并對此表示震驚和惋惜②。相比愛奇藝,騰訊在版權保護方面的意識更強,《創造101》購買了韓國Mnet有限電視臺的版權進行本土引進和開發。
2019年,愛奇藝正式從Mnet購買版權,并將節目改名為《青春有你》。但由于政策限制、審美疲勞、節目審查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節目不得不做出許多改動,甚至多次被迫延期上線,節目熱度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騰訊的《創造營2019》也遭遇了類似的情形,兩個出道男團UNINE和R1SE被冠上了“糊”的名號。此外,優酷也加入到了偶像選秀的陣營中,推出《以團之名》。雖然《以團之名》打著“藝術研修教育類節目”的旗號,但實際上沒有脫離偶像選秀的本質,仍是在模仿“101模式”。優酷在賽制設置和選手的挑選上也不盡人意,導致節目的熱度和口碑都很一般。出道的兩個組合新風暴和Black ACE甚至在成團后接不到工作,被粉絲戲稱“出道即失業”。
2020年受疫情影響,原本定檔2月的《青春有你2》延期至3月12日才正式播出。《創造營2020》更是拖到了5月2日才上線,優酷的《少年之名》最終定檔6月26日。經歷2019年的寒冬,三家平臺都在想方設法讓節目“出圈”,導師的選擇成為了共同的發力點。愛奇藝邀請蔡徐坤擔任“青春制作人”,韓國一線女團的人氣偶像Lisa擔任舞蹈導師。騰訊則是將前EXO成員黃子韜、鹿晗、吳亦凡盡數搬來,打造“世紀會面”。優酷也匯集了張藝興、王嘉爾、郭敬明、易烊千璽等超高流量藝人來吸引受眾。除導師外,各家平臺也在選手的選擇和營銷上下了功夫。愛奇藝和優酷有許多“回鍋肉”選手,即已經出道或曾經有過選秀經歷的選手。這些選手本身就自帶流量和粉絲,對于節目的熱度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此外,有許多個性鮮明或在節目中有“突出”表現的選手也成為了營銷的重點。如《青春有你2》中虞書欣的“小作精”人設,火爆全網的“淡黃的長裙,蓬松的頭發”;《創造營2020》中陳卓璇的名言“難道我站得還不夠高嗎”等。成功的營銷使《青春有你2》成為了愛奇藝站內有史以來熱度最高的綜藝,再次成為爆款;但《創造營2020》卻稍顯疲軟,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少年之名》的熱度雖然仍較其他兩個節目有較大差距,但比起《以團之名》,在各個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進,更加向原版“101模式”靠攏。
除了傳統的偶像養成類選秀節目外,2020年有許多新節目也借鑒“101模式”進行開發和創新。芒果TV推出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將選秀的目標定位于年齡在30歲以上的出道女藝人身上,打造全新的女團,播出后迅速爆紅。此外在許多其他類型的節目中也能看到“101模式”的身影。《最強大腦(第七季)》首次將選手分為S、A、B、C四個圈層進行挑戰和比拼;《快樂大本營》推出“選秀特輯”;《天天向上》打造“追逐夢想的哥哥”特別主題等。
可以看到,“101模式”的確為國內綜藝市場輸入了新鮮的血液,也為節目制作方提供了新思路,構成了當下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此同時,其暴露出的弊端和缺陷也顯而易見,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首先,“101模式”的節目需要大量的參賽選手,而國內的偶像培養體系尚未成熟,大部分經紀公司并沒有獨立打造成熟偶像的資本和實力,加上選秀節目的扎堆和泛濫,很多經紀公司送來的參賽選手都未經過長期的訓練,有的甚至從未接受過練習,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令人堪憂。
我國的演藝領域更為重視影視行業,以唱跳為主的偶像發展空間受限。偶像養成類選秀綜藝幾乎全是由網絡視頻巨頭打造,無法得到上星播出的機會;受眾也大多集中在年輕的追星群體,并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眾文化,對選秀偶像的曝光度和知名度都會造成影響。我國的部分受眾對“偶像”存在一定的誤解和偏見,拒絕接受年輕偶像的作品,甚至會上升到網絡暴力,選秀偶像更是很難得到認可。加上偶像產業并未成熟和完善,選秀偶像在出道后沒有展現自身實力的獨立專業的平臺,大多沒有什么知名作品和成就,便以解散告終。反觀韓國,《PRODUCE 101》在Mnet電視臺上星播出,覆蓋的受眾群體更為廣泛,受眾認知度也更高。此外,韓國的流行文化中K-POP是極為重要的部分,選秀偶像在出道后會得到專業的包裝和運營,推出優秀的音樂作品,并有單獨的團體綜藝來記錄組合的成長和成員的生活日常。各大電視臺也會推出打歌節目為偶像團體提供推廣自己作品的舞臺,如MBC電視臺的《Show音樂中心》、SBS電視臺的《人氣歌謠》、Mnet電視臺的《M!Countdown》等。因此“101模式”打造出的偶像團體在韓國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101模式”容易出現審美疲勞,制作方會玩一些“花招”吸引觀眾,以此保證關注度和節目熱度。“101模式”強調儀式感,環節設置相對固定,容易讓受眾失去新鮮感。制作方會刻意為節目增加一些“看點”,最廣受詬病的便是“惡意剪輯”,制作方將原本不相關的節目片段剪輯在一起,人為制造更多的矛盾和沖突,當事選手會因此受到觀眾的吐槽,甚至會遭到網絡暴力,成為節目的“祭品”。在節目的營銷上,制作方會給高人氣選手和話題選手更多的鏡頭便于進行炒作,而許多有實力的選手卻因為“默默無聞”最終被埋沒。
節目的公正性難以得到保障。“101模式”完全以觀眾投票來選拔出道成員,但票數統計和公布完全由制作方掌握,并不公開透明。粉絲對于票數的真實性常常持懷疑的態度,對制作方和經紀公司早已內定出道名額的聲討屢見不鮮。《PRODUCE 101》系列的制作人安俊英便因為在第四季中票數造假及收受經紀公司賄賂遭到逮捕入獄,第四季中出道的組合X1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迫解散。騰訊和愛奇藝為了增加可信度,在制作時邀請普華永道等專業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計票公證,但并沒有完全打消粉絲的質疑。
“101模式”在我國的引進總體上看是一次較為成功的節目模式貿易和中韓兩國文化友好交流的過程,其迅速發展也為我國綜藝市場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但我們同時應注意到該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將其進行改造和完善,從而更好地適應我國的文化市場,同時也應大力發展與之配套的下游偶像產業,延長產業鏈,讓其創造更大的價值,釋放更長久的生命力。
注釋:
①②播放量28億的 《偶像練習生》成史上抄襲之最,愛奇藝丟人丟到戛納了[EB/OL].觀察者,2018-04-09.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