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個標志性的指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全面脫貧的任務是密不可分的,而新聞傳播能夠為全面脫貧提供一定的助力。新聞通常包括五個部分:標題、線索、正文、背景和結論。其中,前三個是主要部分,后兩個是輔助部分。寫作風格主要是敘事,包括討論、描述和評論。新聞媒體是一個包含大量信息的新聞服務平臺,可以隨時真實反映重要的事件。因此,新聞傳播范圍廣和傳播效果深是宣傳國家政策的有效手段。在緩解新時代貧困的時刻,新聞傳播的思想應該更加靈活,為實施扶貧政策提供支持。
傳統媒體是通過某種機械設備定期發布信息或為公眾提供教育和娛樂平臺的媒體,主要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由于電視、廣播等媒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聲音、圖片和動畫集為一體,更重要的是解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多媒體不能替代傳統媒體,因為脫貧攻堅的落實進度離不開傳統媒體。
網絡媒體主要受寬帶和缺乏信息源的限制存在一些缺點,這些不足之處可以通過傳統媒體加以補充。在網絡媒體的推動下,傳統媒體正在不斷自我完善。就脫貧攻堅事業而言,應運用好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優勢,進行有效的信息傳播。中央電視臺是國家新聞傳播的主要平臺,其宣傳范圍的深度與廣度是其他媒體無可比擬的。除去每天在晚上七點時進行長達半小時的新聞聯播以外,中央電視臺還下設多個頻道進行國內國外大事的信息傳遞,擔負著全面的信息傳遞職責。此外,也可以借助傳統紙媒宣傳精準扶貧的相關內容和政策,展示一些成功案例。因傳統紙媒具有固定的受眾,借助傳統紙媒可以實現脫貧攻堅新聞的有效傳播。受眾在獲得相關信息后再口口相傳,能在一定區域內使脫貧攻堅新聞獲得相應的影響力,從而提高人們對脫貧攻堅的關注度。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從新媒體助推脫貧攻堅工作來看,“新媒體”憑借實時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邊界,最終實現全球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媒體個性化非常突出的特點。由于技術原因,過去幾乎所有媒體都是通用的,但是新媒體可以針對受眾進行細分,并且可以是個人通過新媒體定制所需的新聞,換句話說,每個新媒體受眾接收的信息和內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這直接影響著脫貧攻堅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
從增強觀眾選擇性的技術層面而言,在新媒體中每個人都可以接受信息,每個人也可以充當信息的發布者,用戶可以觀看電視節目、欣賞音樂以及參與節目的互動,這就打破了只有新聞組織才能發布新聞的限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的信息需求。與傳統媒體的“主要受眾”不同,新媒體是“受眾主導”,它可以讓觀眾有更多選擇,也可以自由閱讀。新媒體中,信息海量,表達形式多樣,有利于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持續發力。
同時,新媒體平臺多種多樣,而且依托于網絡,具有較快的傳播速度和較廣的傳播范圍。利用新媒體傳播脫貧攻堅的新聞,能有效保障新聞的時效性。除此之外,新媒體平臺中還開設了評論區,有助于實現受眾和媒體的溝通交流,便于新聞媒體掌握受眾的思想、情緒和認知,鼓勵受眾針對脫貧攻堅的相關工作進行積極的討論,擴大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力,加深受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理解。
新媒體傳播信息時沒有時間限制,可以隨時對信息進行處理和發布。新媒體可以使用功能強大的軟件和網頁來呈現內容,可以實現24小時在線溝通。因此,在開展扶貧宣傳時,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進而達到有效宣傳脫貧攻堅工作的目的。除此之外,新媒體具有能夠與觀眾即時互動的顯著特點,在進行脫貧攻堅工作宣傳時,聽取民意民聲民情也是新媒體應該要做的。例如,央視出品的大型紀錄片《中國脫貧攻堅》是第一部以外國人的視角解讀中國扶貧的紀錄片。該紀錄片的傳播運用了中國國際電視臺、網站、客戶端、社交媒體等多個平臺,實現了海內外的播出推送,覆蓋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等的100多個國家的主要城市,總觀看量達600多萬次。新媒體平臺具有跨地區的特點,在該紀錄片的傳播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新媒體具有快速性、高效性的特點,極大地擴展了紀錄片的傳播范圍,提升了紀錄片的傳播效率,使《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和較高的社會影響力。這為探索脫貧攻堅新聞傳播路徑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借助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脫貧攻堅新聞的傳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雖然它突破了傳統新聞媒體的限制,但是新聞是否能夠真正走入人們心中,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還需要從新聞的編輯方面入手,選擇合適的題材、創新選題的視角、明確選題的定位,從而實現脫貧攻堅新聞的快速傳播。脫貧攻堅的對象是老百姓,關注這一新聞的也是老百姓,因此在新聞編輯和選題時應當從老百姓的視角切入,注重觀察他們生活的變化,融入他們的實際生活,滿足群眾的真實需求。同時,新聞媒體還需要及時公布扶貧項目的內容和資金的各項安排,借助新聞宣傳工作,推動扶貧工作,使群眾了解扶貧工作的各項內容,進而充分發揮監督職能,為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力量支持。除此之外,還需要掌握扶貧工作的各項政策內容并積極參與其中,配合扶貧人員開展產業扶貧工作,進而有效地提升當地產業扶貧的整體水平。
新時期,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方向是產業扶貧。在開展扶貧攻堅新聞的宣傳時,新聞媒體人員需要明確角色定位,根據扶貧工作的特色,突出新聞特點,要對當地的扶貧政策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挖掘當地政策內容,總結當地優秀成功范例,為老百姓展現脫貧工作的實踐經驗和成功案例,進而加大新聞的宣傳力度,助力當地扶貧工作高效開展。
新聞媒介是信息傳播的主要手段,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是開展脫貧攻堅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平臺,能夠促進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實現有效性與全面性。在新聞媒體宣傳脫貧攻堅工作的過程中,要注重新聞的真實性與典型性,努力做到在多種傳播方式的基礎上讓新聞內容言之有物和真實可信。只有這樣,新聞傳播才能具有正能量價值,脫貧攻堅工作才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