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佳琪
后女性主義產生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受后現代主義影響的產物。目前對后女性主義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學者黃華(2010)對后女性主義研究的理論主張大致分為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認為后女性主義是20世紀60-70年代中第二次女性運動浪潮的產物,當時,“女性主義已死”的言論在西方學術界盛行,打倒女權主義運動在各地開展,西方媒體紛紛宣揚,后女性主義時代已經到來,標志性事件為1968年3月8日精神分析與政治組織成員在巴黎反對女權主義的游行。第二種觀點將“后女性主義“與時尚和消費相連。新的女性形象開始流行,廣告代言是刺激女性消費的主要文本,在大眾文化和媒體的包裝下,女性成為時尚的引領者,消費成為彰顯女性魅力的標尺,女性也不必擔心政治中的不平等,而著眼于自我本身的享樂。第三種是將”后女性主義“視為新一代女性對上一代女性主義的反挫。后女性主義在政治斗爭和性別政權上與女性主義持完全相反的態度,但在有些方面仍然繼承了女性主義的觀點。總結而言,后女性主義的主要觀點是:1.強調話語權的重要性,致力于重建女性的話語;2.強調女性作為人的自我意識與主體意識,重構女性主體性;3.強調以性別差異為基礎的男女平等觀,主張與男性展開全面合作,建立和諧的伙伴關系,這樣才能實現女性的解放。
縱觀近幾年的影視劇,從《甄嬛傳》到《歡樂頌》再到如今的《三十而已》帶有明顯的從傳統女性主義到后女性主義的轉變。這里的女性角色不再是失語者強調與男性對話語權的爭奪,而本身就是擁有話語權的主導者,在與男性的關系上也不再是受害者,而是能與男性開展合作的能動者,從他者形象轉變為自我形象的建構而實現女性意識的覺醒,最后實現了從理論到現實的回歸。
福柯的權利話語學說認為,社會話語權利決定了真理和知識體系,知識的存儲量與話語的掌握權成正比。在女性主義看來,處于父權制社會中的女性,始終處于話語缺失的地位,男性用自己所掌握的話語體系進行意識形態統治,以鞏固自己絕對優勢的地位,所以女性應該奮起直上,和男性搶奪話語權。但后女性主義所主張的并不是和男性搶奪話語權,也并不把女性當成絕對的失語者,而是要求女性發明自己的語言,發出自己的聲音,成為話語的主導者。在《三十而已》中,顧佳,作為一位全職媽媽,一反傳統“溫婉賢淑”的女性話語體系,重塑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話語體系,是對傳統話語的背馳。在生活中,她扮演著一個智商情商雙高的超人媽媽,盡管是全職太太,但在家庭話語中仍占絕對的主動權,從搬家到為兒子選學校,顧佳的形象沒有受到傳統女性形象的桎梏,她能屈能伸,為了讓兒子能去心儀的幼兒園,不惜百般討好頂樓的王太太,只求一封推薦信,但在面對兒子被欺負時,也能挽起袖子,大打一架,充分體現了人物的多面性,也展現了其在話語中的主導地位。另外,在事業上,為了拯救面臨破產的公司,顧佳獨闖太太圈,為公司拉業績,體現了一個女生獨立自強的一面,打破了傳統女性主義話語體系中對女性的束縛,將女性從與男性的斗爭中掙脫出來,關注女性本身的個性發展,一反女性主義眼中的“失語者”,成為了話語權的主導者。
在傳統的女性主義看來,男性比女性擁有更多的自由,女性在傳統的性別政權中明顯是受害者的角色,各方面都受到男性的禁錮和壓迫。后女性主義并不是對女性主義的反叛,其許多觀點仍然以女性主義為依托,它和女性主義一樣,都承認性別差距,但是與女性主義不同,它不認為女性在社會上的不幸遭遇是男性造成的,而是單純承認女性與男性在生理層面的差距,而在其他層面積極探索女性特有的優勢,尋求與男性的合作共贏,關注男女在自然生活中的相處,而非政治上的追逐。電視劇再現了女性的真實處境,社會已經給予女性相對的平等,不同于傳統社會的女性,她們接受了高等教育,擁有穩定的工作,經濟上已經獲得獨立,思想上也相對自由。顧佳,聰明果敢、堅強獨立,和丈夫共同經營一家煙花公司,和男性的關系也不再是對立,和商業伙伴默契合作。在商戰中,并沒有顯現出任何的女性弱勢,而是在考慮事情時多了一份女性的敏銳,在公司遇資金危機時,積極冷靜分析形勢,積極聯系大股東,成功打入太太圈,巧妙地幫助公司渡過難關。作為奢侈品高級銷售的王漫妮,展現了在職場上獨立刻苦的女性形象。在感情中,面對梁正賢的追求,積極回應,敢于做最真的自我,即使最后發現被騙,仍然坦蕩自由,一反傳統女性在情感中的弱勢形象,積極能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的女性形象早已不是以前在性別政權斗爭中備受壓迫的受害者,而是積極向上、勇敢頑強、八面玲瓏、運籌帷幄的能動者。
以往的女性主義,一味地要求女性對政治權利的追逐,追求不切實際的政治平等是超越現實的理想層,而后女性主義倡導及時行樂,將關注點聚焦于身體的滿足與消費,是從理想到現實的回歸。后女性主義顛覆了傳統的消費觀,不再關注與男性在政治上的不平等,而是將重心放入個人的生活中,追求身體即時滿足和購物的狂歡,倡導解放天性、享受生活,用世俗的表現方式來確立自己的主體性。消費社會將時尚與都市女性關聯,讓消費與階級關聯。劇中,顧佳也通過符號化消費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外在形象和地位。為了成功融入太太圈,顧佳不惜花一輛低配車的價格買一個包。在電視劇播出期間,三位女主的穿著配飾也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并被網友稱為都市女性的穿衣指南,更是帶動了同品牌口紅的熱賣。各大公眾號開始解讀劇中服裝的品牌和價格,一時間,劇中女性的服飾成為了討論熱點,熱度甚至超過了劇情本身。而劇中王漫妮信用卡分期付款也要升級頭等艙、即使入不敷出也要賣奢侈品,這些行為都將女性視為消費的符號。女性通過消費來滿足即時的快感,正是消費社會與后女性主義共同鑄造的“幸福”的假象。
后女性主義一直是學界的熱議話題,它以自相矛盾的思想和多元的視角為我們打開了看問題的新世界。它存在于多元的話語體系中,形成獨樹一幟的理論體系。盡管學界對其爭議不斷,但作為文化前沿的理論,它補充和發展了女性主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來看待女性與社會和家庭的關系,增添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從視聽傳播的視角看,當代影視作品帶有明顯的后女性主義的轉向,帶有明顯的后女性主義的敘事風格,其試圖捕捉社會、文化與女性社會解放的變化規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時代變遷、社會更替,女性獲得了相應的權利,但是性別政權卻與大眾文化共謀來維護自己的統治。正如麥克羅比在談及巴特勒的著作對于從事女性主義媒體和文化研究的作用時說到的一樣:“在后女性主義背景下,人們可以有名無實地援引和支持某種程度的性別平等,而大眾文化卻仍然會積極地重新鞏固性別規范……”①
注釋:
①[英]安吉拉·麥克羅比.文化研究的用途[M].李慶本 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