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藝萍 史洋博
(太原市基礎地理數據中心,山西 太原030009)
2006年為貫徹落實關于“推進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加快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提高測繪保障服務能力”的重要指示,“十一五”期間,原國家測繪局全面推進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形成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開展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構建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臺,對于推進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加快數字城市建設,原國家測繪局啟動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工作,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響應,于當年12月成立了以副市長為組長,發改委、城管委、財政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原國土局)等政府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領導組,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原國土局)牽頭開展“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的申報工作。
2007年4月,“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正式被原國家測繪局批準,“數字太原”被列入國家“數字區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示范工程”。2007年9月9日,原國家測繪局、省測繪局和太原市人民政府舉行了“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示范項目啟動儀式,簽訂了三方共建協議,明確了項目建設目標和內容。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完成了“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建設完成了一個數據庫——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新建了一個平臺——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形成了三套數據集——基礎測繪數據集、公共平臺數據集、公眾服務數據集;開發了太原市基準地價查詢系統、環境監測地理信息系統、人防地理信息系統、藥監局信息服務系統、地理信息公眾服務系統等五個應用示范系統,初步建立了地理信息更新維護及地理信息公共平臺運行服務保障機制。2009年7月15日在全國第一個通過驗收。在“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的建設成果之上,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數字太原”地理空間信息平臺推廣應用與運行維護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大力推廣“數字太原”地理空間框架成果應用(以下簡稱“數字太原”),截至目前共建設基于“數字太原”的應用系統30多個,已基本覆蓋太原市政府各職能部門。
自“數字太原”建設以來,對太原市連續運行衛星定位參考網站(TYCORS)系統的市區、清徐、古交、陽曲等4個基站進行了升級改造,升級為三星(GPS/GLONASS/BD)GNSS參考站系統,新增加的北斗衛星進一步擴充了衛星定位信號資源,為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系統建設奠定了基礎,并采用與“山西省連續運行基準網及綜合服務系統”(SXCORS)聯網的方式,運用山西省似大地水準面成果,提供全市范圍內大地高與正常高的動態實時轉換服務,提高了系統服務的可靠性與可用性。開展了太原市現代測量控制基準建設及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建設項目,完成了覆蓋全市域集平面、高程、重力場信息于一體的綜合性基礎控制網,建立了統一的太原市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實現了GPS測量成果平面精度優于1厘米,高程精度優于2厘米的建設目標。同時啟動了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應用工作,利用原國家測繪局華北地區精化大地水準面項目覆蓋太原市全市域的GPS C級網項目成果,解決了太原市現有測繪成果1980西安坐標系、1954年北京坐標系、1954年太原獨立坐標系、2006太原獨立坐標系與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之間的坐標轉換,太原市基礎測繪成果正式使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并開展了將不同坐標系的測繪成果向2000坐標系轉換和過渡工作,確保成果的精度和質量,為太原市重大工程建設、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建設、防災減災等行業提供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測繪成果和技術保障服務,有效降低企業群眾的使用成本。
太原市建設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成了覆蓋全市域的多尺度、多類型的數據庫,完成主城區1∶500和1∶2000線劃圖和全市域1∶2000影像圖數據整理入庫,完成了主城區400平方公里范圍內30余萬條地名地址數據及全市域10萬余條POI數據的采集、入庫工作,完成了全市域多期歷史影像數據建庫工作,完成了主城區230平方公里三維數據建庫工作,實現了“數字太原”數據多元化。按照國家“天地圖”建設新標準,補充完善了“天地圖·太原”基礎數據、主城區地名地址數據和相關專題數據,對“天地圖·太原”的醫療衛生、文化旅游、教育等公共數據和專題數據進行整理更新。為“數字太原”地理框架建設和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響應太原市政府號召,經市政府統一規劃部署,遷移至市政府政務數據中心機房,網絡環境由市政府政務數據中心進行日常維護。依照國家相關技術標準與規范,對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軟件系統進行了升級優化,按照自然資源部“天地圖”公眾版一體化建設要求,對“天地圖·太原”門戶網站進行了升級改造,完成了“五統一”建設要求,并與國家、省級節點對接,實現了與國家“天地圖”、省級“天地圖”的協同服務。同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天地圖數據融合工作,通過整合國家、省、市各級節點的數據資源,提高了天地圖各級節點的數據現勢性和豐富性。
“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集成了經保密處理后的多尺度、多分辨率地理空間數據,建立了“天地圖·太原”門戶網站,依托政府專網和互聯網發布,具備在線地圖服務、標準服務、應用程序接口和安全管理等功能服務,并可以進行專題信息加載、查詢統計、空間分析、二次開發等功能,有效地為市政府各部門及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地理信息服務。
基于地理信息公共平臺開發的國土資源、環保、人防、藥監及公眾服務5個應用示范系統自運行以來,在提高政府部門建設、管理城市的效率和水平、打造綠色生態城市、服務大眾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著“以應用單位的需求為主導”的原則,在示范應用的基礎上,為“數字城管”項目提供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為“金土工程”、“第二次土地調查”、太原市八大功能區建設等省市重點工程提供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數據;向中國煤炭博覽會提供有關數據成果和軟件,為中外來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地理信息服務。
從建設至今依托“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推廣應用工作已推廣至自然資源、公安、能源、體育、園林、民政、文旅等30余部門,整合了太原市域農村公路、太原市內交通路網、巡檢養護、公交線路、公共自行車站點等業務數據,建立了相應的交通專題數據庫;整合網格、人口、房屋等現有業務數據,建立網格專題數據庫;整合了地名地址、敬老院、婚姻登記點、福利彩票點等專題數據,建立了相應的民政專題數據庫,通過歷年的應用推廣已積累了大量的空間化政務專題數據,已基本實現了太原市政府各部門全覆蓋的目標。應用范圍廣、程度深,滿足太原市相關行業對地理信息的需求,與其相關業務全面深入融合,同時進一步拓展服務方式,在支持系統調用的基礎上,按需提供前置機服務,促進應用單位數據與地理信息數據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了數字太原建設成果的共享和服務水平。
通過上述工作的完成,為太原市政府節省了大量財力、物力、人力的投入,提高了政府部門決策管理能力,各政府部門通過調用平臺應用系統,更加直觀形象地對其部門業務進行管理,促使政府部門審批決策更為科學,同時在社會管理、促進經濟發展、方便大眾生活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取得成效的同時,“數字太原”建設中也存在若干問題,作為“數字太原”建設及推廣應用的親歷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思考并建議如下:
目前,“數字太原”數據更新主要依靠太原市基礎測繪匯交成果,這就使得數據更新受基礎測繪限制較大,自2007年通過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驗收后,平臺矢量電子地圖僅進行過一次太原市主城區4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整體更新,其余年份則進行的是局部范圍內的更新,且更新范圍大小不一;影像方面問題更為突出,由于平臺對影像分辨率的要求,低分率影像無法作為底圖使用,高分辨率影像生產費用較高,導致平臺影像更新頻率慢。同時現有平臺對新型測繪數據的支持能力不足,無法提供在線三維地圖、傾斜攝影數據、全景、街景等新型地圖。
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平臺數據現勢性不強,無法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地理信息服務,這就對現行的數據更新機制提出新的要求,在市政府保證基礎測繪經費的基礎上,加快基礎測繪頻率與速度,采用新型測繪技術,拓寬數據來源,豐富平臺數據,提升平臺數據展示能力,增強數據現勢性。
在太原市數字城市建設過程中,地理信息公共平臺軟件體系由國內地理信息服務公司開發建設,由公司負責培訓政府運維單位技術人員,運維人員只能掌握基礎的日常維護和簡單的故障處理,在涉及深層次的故障、系統遷移、系統開發等工作上依賴開發建設公司,為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加強政府運維人員運維工作培訓,提升運維能力,減少對公司的依賴。
同時,近年來網絡安全問題成為信息系統運維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家將網絡安全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網絡安全?!皵底痔逼脚_在運行維護中屢次被公安部門和網信辦掃描存在高危漏洞,應增加安全運行維護經費,聘用專業網絡安全防護公司對平臺定期開展安全防護工作,并開展技術培訓,提高政府運維人員的網絡安全意識,提升運維人員網絡安全技能,并按國家相關要求做好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備案和測評工作。
在依托“數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的推廣應用工作中,太原市基本已實現各政府職能部門的應用覆蓋,大部分單位應用系統使用情況良好,但仍存在部分單位因為自身原因(技術力量、經費等原因)導致應用系統專題數據更新較慢、使用頻率較低等問題存在,為解決這些問題,建議政府增加各單位應用系統運維經費,由各單位負責各自系統日常運維,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負責提供地圖服務和技術支持,確保各應用系統發揮應有的價值。同時對地理信息需求較強的單位,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應當轉換服務方式,不局限于應用系統,可采用前置服務、定制化服務等方式為其提供地理信息服務。
目前,我國正在興起“智慧城市”建設的浪潮,在自然資源部、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和太原市政府三方的支持下,太原市開展了“智慧太原”時空信息云平臺(一期)試點建設項目。作為“智慧太原”建設的基礎性設施,為全市提供時空化的地理信息服務,是“數字太原”的升級,但目前國家還未下發文件或者政策,明確“數字太原”公眾平臺是否可以直接升級為“智慧太原”時空信息云平臺,這就導致在升級過程中存在過渡期,兩個平臺同時運維,對運維單位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亟待國家出臺對應文件或政策,明確二者關系,加快轉型升級過程。
通過上述問題的思考,希望太原市健全“數字太原”數據更新機制,加強“數字太原”運維工作,深入“數字太原”應用推廣,促進向“智慧太原”加速升級,轉換服務理念,改變服務方式,進一步鞏固“數字太原”建設成果,繼續為太原市各政府部門及公眾提供現勢性強、數據豐富、位置精準的高質量地理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