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廣播新聞評論是廣播媒介對當前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重大問題發表議論的一種政論文體,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廣播新聞評論又稱新聞評論,是廣播新聞的重要體裁之一。今天的廣播媒體都在努力打造“有思想的媒體”,廣播新聞評論節目已經成為一些新聞節目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廣播新聞評論更應該關注百姓身邊的事,真正起到引領生活、提升認知的作用。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 ?電臺? ?新聞采編
一、找準新聞素材,精準評述
伴隨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今天的廣播新聞評論帶著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廣播特色。廣播新聞評論不再以單篇評論和單一節目形式出現,而是包含在節目中,由主持人播報評論。例如,沈陽新聞廣播名牌節目《市民您早》欄目里的子欄目《三言兩語》,主持人以新近發生的新聞為素材,以敏銳的視角、獨到的見解即時點評,以新聞評論強化了欄目分量。
【評論原文】
這幾天,來自武漢市的一條新聞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7月21號凌晨,武漢市突降大雨,一個路口因為地勢低出現積水,一名工人頂著暴雨,守衛在街中間的窨井旁邊,向路人和過往車輛示警。
在微博圖片中我們看到,這名男子冒著大雨,穿著反光雨衣,拿著一根棍子站在積水的馬路中央,用自己的身體來提醒路人和過往車輛不要從此經過,來往車輛有時甚至貼著他的身子經過,非常危險。這位“排水哥”就這樣一直站在井蓋旁邊,站了8個小時,直到雨停水退之后才離開。隨后,記者找到了這名“排水哥”,原來他是武漢市武昌區水務局的一名普通的疏澇工徐院林。每次下雨,他都會來到街頭各個窨井邊值守,這樣的工作他已經默默堅守了近30年。由于經常泡在水里,他的左腿膝關節風濕已經好多年了。
看到這條新聞,我們深深地被感動。也許,徐院林所做的只是他的本職工作,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但是他的堅守、他的盡職盡責,包括他忍受風濕疼痛的那股毅力,足以令人敬佩!
二、廣播評論應該貼近生活,淺顯易懂
現如今,新聞評論在新聞報道中的占比很少,但是好的新聞評論所具有的影響力卻是多方面的。主持人所持有的精辟獨到觀點、立場能及時地表現出來,不僅能夠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能引導社會輿論,進而對百姓生活和社會實踐起到相應的指導作用。所以做好廣播評論節目的編輯工作非常重要。
在廣播評論節目編輯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點。廣播新聞評論通過有聲語言進行傳播,“我說你聽”是廣播新聞評論的最大特點。因為新聞評論的受眾文化層次不一樣,年齡也各不相同,要想讓他們能夠理解并接受評論中的相關觀點,首先要做到觀點明確,有針對性,邏輯嚴謹,層次清晰,分寸恰當。其次,要把握好時代的總基調,論證過程前后一致,引用資料準確,觀點淺顯易懂,以便讓聽眾聽得清楚明白,使新聞評論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評論原文】
在西安市中山門街道的一個社區里,幾個開放式的小區乍一看很普通,這里沒有物業管理,沒有保潔人員清掃。但是走進這個社區,卻發現這里十分寧靜也非常干凈,這份干凈已經維持了7年。
原來,這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周五的“綠色環保日”,社區里的居民會組團自帶工具在社區里義務勞動。
一個沒有物業管理機構也沒有專職保潔員的社區,卻連續7年保持寧靜整潔的環境,這真是一個無為而治的奇跡。當然,這份奇跡是社區居民用汗水換來的。
這個社區的“綠色環保日”,最初是由退休職工自愿發起的,他們抱著為社區“找點事做”的善心,最終形成了良好習慣。不僅如此,他們還幫著大伙收水電費,調解鄰里糾紛。有這樣的帶頭人,社區怎能不寧靜、不干凈、不和諧。
三、廣播評論語言的表達,要重視“生動活潑、口語化”
廣播新聞評論與其他媒體評論有一定的相同之處,都是對當前的社會熱點及新聞事件進行相關評論,對聽眾在思想上有一定引導性。廣播形式的新聞評論是口播評論,具有傳播速度快及感染力較強的特點,所以要想讓聽眾聽得清楚,主持人評論時在語言樣式的表達上一定要重視“口語化”“短語化”“去書面語”,輕松、幽默、生動、活潑。不僅注重“談”,也注重言簡意賅的意味深長的“評”。
每一期《三言兩語》欄目編輯中,都能做到語言的“口語化”“去書面化”,編輯會把“據悉”改成“據了解”,把“曾”改成“曾經”,這樣更貼近生活,會有親切感,也便于聽眾理解和接受,會受到更廣泛的歡迎,縮短了主持人與聽眾的距離,從而有效提高廣播新聞評論的播出效果。
四、廣播評論樣式應短小精悍
目前,廣播評論的樣式很多,有口頭評論、錄音評論、現場評論、主持人評論、系列評論等??陬^評論最受聽眾喜愛,這種一事一議的小評論,用事實說話,短小精悍,發人深省。
【評論原文】
時間過得真快,盼著盼著,“五 一”勞動節就到了??赡艽蠹以缇痛蛩愫昧?,有的準備出去旅游,有的想和家人或者朋友搞一個聚會,還有的要去街上購物。
不過,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玩,一定要有時間觀念,要適可而止,不要讓歡樂成為負擔,更要警惕“假日綜合征”找上門來。
還有一點應該明白,這可是一個勞動節。我們是不是應該到父母家勞動勞動呢?
其實,過節的方式有很多,或孝順父母、或鉆研學問、或旅游娛樂等。但是無論怎么過,我們都應該過得有意義。正像老話說的:勞動是最光榮的,您說是吧?
今天的廣播評論,盡管與過去相比已經進步了許多,但是在互動方面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的運作模式,大多數評論還是單向表述,雖然有些評論節目也加入了短信環節,但總體而言與受眾的互動還是偏少。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今后的廣播評論發展方向應該是多元的,隨時可以將電話、短信、微信、微博以及其他媒介的即時內容傳遞到直播間,形成真正的互動,從而達到廣播評論的目的。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