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成
摘 要: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互聯網得到高度普及,互聯網與金融的融合孕育了互聯網金融,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又給互聯網金融帶來了質的變化。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時代金融的新形態,不僅僅是將傳統金融業務與互聯網相融合,更注重以“大數據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集中表現在風險管理、金融創新、資源優化、信息處理四個方面。鑒于此,針對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和分析,以期為互聯網金融的持續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技術;技術應用;金融業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4-0070-02
引言
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的簡單疊加,更深層次的變化是改變了金融服務模式,給金融體系帶來了變革,融入了更多互聯網特有技術,大數據技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也被視為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使金融業形成了一種新的業態。金融在現代社會經濟活動中處于核心地位,發揮著重要職能,推動著經濟發展建設,促進著社會資產流動,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為互聯網金融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一、大數據技術與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一)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是信息時代提出的全新概念,由美國硅圖公司麥肯錫提出,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1]。大數據技術,是從各種類型海量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進行高效數據“提純”,以提升信息數據利用率的一種信息技術。根據大數據處理的生命周期,大數據技術體系通常可分為:大數據采集與預處理、大數據存儲與管理、大數據計算模式與系統、大數據分析與挖掘、大數據可視化計算及大數據隱私與安全等幾個方面。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優化了數據處理環節,提高了數據處理效率。
(二)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的誕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質的變化,互聯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人類已對互聯網產生依賴性,互聯網融入社會活動各個領域。自然,金融業也不例外,現代金融模式開始向互聯網方向發展,這便催生了互聯網金融,給金融體系帶來質的改變。互聯網金融并不單單是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簡單融合,更通過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高新技術實現了資金融通、支付、投資信息化、網絡化,以大數據及互聯網平臺,構建了一種新型金融業務模式和金融服務體系[2]。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開拓了融資渠道,提升了金融融通效率,加速了金融經濟發展進程,塑造良好互聯網金融環境是新時代發展的需求。
二、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中的應用
互聯網金融模式當前已普遍被人們所接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以阿里巴巴小額貸款為例,2015年市場交易額增長40%,累計發放貸款1 953億元人民幣。顯然互聯網金融在不斷成熟,而互聯網是大數據的重要產生者,所以將大數據技術融入到互聯網金融中將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下面通過幾點來分析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中的應用。
(一)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數據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例如,用戶信用信息、負債信息、業績報告等。這些信息與信貸業務風險有直接關系,而數據來源不一,且數據類型復雜,數據量龐大,所以傳統數據處理技術顯得有些束手無策,不能為風險分析提供支持[3]。大數據技術則能解決風控難題,通過采集更全面、更及時、更真實的數據,預測風險,找出數據相關性,挖掘數據背后的風險信息,為風險管理提供依據和導向,提升風險識別能力,互聯網金融機構便可有針對性地調整風險管理策略,提高風險管理效率,規避風險。
(二)在金融創新中的應用
通過前文分析可以知道,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存在差異。傳統金融對實體商務環境有依賴性,而互聯網金融以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為支持,更多的是依賴海量的數據。而大數據技術的基本特征是海量數據的收集和處理,而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核心。因此,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中的應用,能提升互聯網金融機構數據收集與處理能力,有效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在具體應用中,互聯網金融結構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有效交易信息,識別市場交易模式,進行市場信息分析,以提升市場敏感度,從而快速、高效投資,及時轉變經營策略,適應市場環境,提高金融融通效率,創造更多經濟價值。
(三)在資源優化中的應用
金融資源對于互聯網金融機構來說非常重要,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金融中的應用,優化了金融服務體系,能有效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優化金融資源融通與流動機制,簡化金融業務流程,有效降低金融成本,提高金融融通效率。如美國的LendingClub公司,通過大數據技術,利用P2P平臺,提供貸款業務,便沒有利用銀行機構,而是通過在線服務模式,提供了一個低成本、高收入的投資渠道,提供金融服務。顯然這種金融業態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了便利條件,在某種意義上改善了融資環境,有效為中國金融發展注入了活力,為中小企業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為金融市場提供了快速、高效的運營平臺,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經濟良性發展。
(四)在信息處理中的應用
金融業務通常開展中通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信息整理與分析。而傳統金融機構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具有滯后性,成本高,效率低,信息獲取渠道狹窄有限。互聯網金融機構可借助自身互聯網平臺優勢快速獲取信息,建立新的信息來源途徑。但由于來自各網絡平臺的信息量龐大,信息價值密度將出現下降,傳統信息處理技術“提純”效率低,成本高,耗時費力。而基于大數據技術,通過云計算方式,能大大提升信息處理能力。另外,配合數據庫與搜索引擎的應用,能提升信息檢索能力,真正打破傳統金融信息收集模式,創建成本低、更新更快、精準度高的信息處理平臺,提升金融效率。
結語
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毫無疑問,發展金融業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關鍵所在。現如今,社會已經開始逐步進入互聯網時代,構建互聯網金融模式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是金融業轉型的必然,我國應認清時代發展趨勢。但傳統數據處理技術不符合互聯網金融發展要求,所以應加強對大數據技術應用,構建一種全新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 李杰,趙麗芳.互聯網金融的網絡信任:形成機制、評估與改進——以P2P網絡借貸為例[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13,(14):132-136.
[2] 韓蘇丹.大數據征信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應用——以芝麻信用為例[J].電信快報,2014,(2):39-48.
[3] 管永芳,李芳香.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影響與對策研究——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3):121-123.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