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芳
(江蘇省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傳染病分院結防科 江蘇 常熟 215500)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誘發的慢性傳染性疾病,該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任何人群,以咳嗽咳痰、乏力、低熱等為臨床癥狀,隨著病情加重可侵犯肺部,亦可侵犯肝、腎、腦等器官,嚴重危害我國居民身體健康,加之該病易通過飛沫傳播,為此需采取科學措施實施防治,提高結核病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本文選擇490 例2019 年1 月—12 月間收治的結核病患者研究,對比不同護理干預價值,匯總如下。
納入研究490 例結核病患者均選自2019 年1 月—12 月間,依據隨機信封法分為兩組。觀察組中男135 例,女110 例,年齡均值(47.61±13.92)歲;147 例病原學陽性初治肺結核、73 例病原學陰性初治肺結核、25 例復治肺結核;60 例大專以上學歷、88 例大專學歷者、97 例大專以下學歷者。對照組中男132 例,女113 例,年齡均值(47.88±13.34)歲;148 例病原學陽性初治肺結核、73 例病原學陰性初治肺結核、24 例復治肺結核;55例大專以上學歷、82 例大專學歷者、108 例大專以下學歷者,數據統計P>0.05。本研究已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
納入標準:①入院經實驗室檢查確診者;②無精神、認知、聽力障礙者;③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④積極配合臨床工作者;⑤臨床資料齊全者。
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身體虛弱者;③生命體征不穩定者;④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⑤合并哮喘等肺部疾病者;⑥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⑦存在聽力、認知障礙者。
1.2.1 常規護理 由護理人員為患者介紹結核病相關知識,使其了解疾病治療方法、生活中注意事項。
1.2.2 健康教育和干預 (1)成立健康教育小組: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防科、定點醫院定診醫師、定點醫院門診護士、鄉鎮結防醫師和定點醫院結防科負責結核病人管理的專職護理人員等組成健康教育小組。由結防科專職護理人員對定點醫院及全市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督導管理和健康教育能力。并對患者及其家屬認知程度、接受能力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個體化護理干預。(2)疾病知識普及:護理人員通過發放宣傳單、宣傳冊、調查問卷、視頻等詳細為患者介紹結核病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傳播途徑、治療方法、預防等相關知識,使患者對疾病產生-治療-預防產生系統認知,緩解焦慮、恐慌等負性情緒對治療依從性影響[1]。(3)消毒與隔離:結核病多通過飛沫傳播,護理人員可借助視頻、圖片為患者講解傳播方法,叮囑其勿到公共場所、不可隨地吐痰、不可面向別人打噴嚏或咳嗽,其次要加強對生活用品的消毒清潔,定期更換毛巾、牙刷、床單、被褥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2]。(4)飲食干預:為患者講解結核病飲食原則、方案,叮囑其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易消化食物,戒煙戒酒,切忌進食刺激性食物,叮囑加強監督,避免誘發咳痰、咳血等不良反應[3]。(5)用藥管理:藥物為目前控制該病主要手段,為患者講解國家統一免費治療方案,叮囑加強加強監督、觀察,發現用藥后不良反應及時與醫務人員聯系,叮囑其定期復查肝功、腎功,避免出現肝腎功能損傷。(6)心理干預:在疾病防治中護理人員需定期通過電話、走訪等方法對患者進行安撫、鼓勵,減輕或消除因長時間治療產生的負性情緒,同時叮囑家屬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提高其治療信心[4]。
①參考“結核病調查差”從飲食、消毒、用藥、心理、衛生習慣等方面評價兩組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得分75 ~100 分為知曉,得分<75 分為知曉不足。②參考醫院下發“滿意度調查表”從護理態度、專業性、宣教方法、宣教內容等方面評價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分值上限100 分,下限0 分。③參考SDS、SAS 量表評價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分值0 ~100 分,得分越高心理狀態越差。
觀察組5 方面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相關知識知曉率[n(%)]
觀察組4 方面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護理滿意度(±s,分)

表2 護理滿意度(±s,分)
組別 護理態度 專業性 宣教方法 宣教內容觀察組(n=245) 90.14±2.52 92.31±3.52 93.41±3.91 94.02±1.52對照組(n=245) 84.14±2.64 84.35±1.92 84.05±0.92 85.61±1.05 t 25.7325 31.0739 36.4738 71.255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干預前兩組焦慮、抑郁評分無差異,干預后觀察組焦慮評分(23.14±3.61)分、抑郁評分(22.96±2.92)分,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心理狀態(±s,分)

表3 心理狀態(±s,分)
組別 焦慮 抑郁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245) 56.52±1.58 23.14±3.61 58.38±1.35 22.96±2.92對照組(n=245) 56.42±1.64 33.14±3.48 58.41±1.65 28.91±2.64 t 0.6873 31.2161 0.2203 23.6587 P 0.4922 0.0000 0.8258 0.0000
我國為結核病大國,且農村人口較多,加之結核病的防治在疾病控制中有重要作用,為此結核病的防治工作勢在必行。健康教育室通過各種手段為患者傳播醫學知識,既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結核病的認知,亦可提高其配合程度,目前健康教育方案多種多樣,在結核病防治宣教中需結合疾病特點、患者認知程度、接受程度制定個性化宣教方案,并加強對患者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干預,引導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在宣教中充分調動家屬力量,與家屬一定構建護理網絡,借助親情的力量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本研究中觀察組飲食知曉率97.96%、消毒知曉率97.55%、用藥知曉率94.69%、心理知曉率98.37%、衛生習慣知曉率97.96%高于對照組,此結果提示健康教育干預可明顯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分析:在宣教前組間宣教小組,通過系統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對宣教方法、專業知識掌握度,為后期健康宣教奠定基礎。不同人群認知程度、接受程度不同,為此護理人員需根據評估結果采取不同宣教方案,通過多形式、全方面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治療、預防產生正確認知,積極配合臨床治療。眾所周知結核病具有傳染性,為此需加強對患者接觸物品的清潔消毒、更換,為避免疾病傳播還需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滿足疾病康復所需營養物質,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食物,嚴禁使用刺激性食物,避免誘發咳血、咳痰等不良反應。其次通過系統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使其在生活中保持科學的生活方式,避免負性情緒影響疾病康復效果[5]。
綜上,將健康教育和干預應用在結核病防治中效果顯著,既可降低焦慮、抑郁評分,改善結核病患者心理狀態,亦可提高護理滿意度、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