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勝
(安徽省阜陽三中 236000)
在教學高中化學中一些常見的元素,以及這些元素的化合物時,教師需要明確該部分的重點知識,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教給學生各種各樣的解題技巧,帶領學生了解不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順利解決各種問題.
只有教師在教學時能明確教學目標,制定好恰當的教學任務,才能讓學生在學習該部分知識,解決問題時更加得心應手.常見元素以及化合物的知識相對來說較為散亂,在學習和應用該部分知識時,學生需要掌握多樣化的解題方法,了解正確的解題步驟,這樣才能逐漸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
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教師需要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例如,在學習有關鋁元素的知識時,學生需要掌握該元素所具有的化學性質.鋁元素是較為活潑的一種金屬,通常情況下,活潑金屬能與氧氣、氯氣等非金屬單質發生反應,在與水、酸發生反應后會產生氫氣.學生在學習該部分的知識點時,需要牢牢掌握原子結構的相關知識,全面掌握不同元素所具有的不同性質,并在此基礎上總結這些元素化合物的相關用途與性質.這樣,學生在遇到涉及到這些知識的問題時,能迅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與準確率,使其能更加從容地應對各式各樣的考試.
(1)明確教學目標,準確把控知識深度
目前,我國正在實行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教師在進行教學前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這些標準與要求,明確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目標,合理編排教學環節.但是當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中,教師未能系統地將所有的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整理在一起,而是將教學重點放在生活、生產中一些較為常見的物質方面.要想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全面分析和研究教材內容以及新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
(2)借助實驗開展探究活動,提高科學素養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形成物質概念,就需要教師能從物質的性質出發.針對高中化學來說,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增加理論知識的直觀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在當前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調整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能自主進行探究和學習,有效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
在教學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等環節的內容,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步驟,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借助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歸納和總結實驗結論,從中獲取更多的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科學素養,還能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立刻聯想到實驗現象和結論,更快、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3)聯系實際生活,創設真實情景
在過去,教師在講解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問題時,都是為學生講解不同元素的不同性質以及相關用途.這樣的教學方法會導致課堂氛圍過于沉悶,難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元素,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元素性質的知識點完美結合起來,有效解決生活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將化學知識的價值充分呈現出來.例如,在教學二氧化硫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酸雨入手,詢問學生酸雨是如何產生的,借此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硫所具有的還原性.
(4)整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在學習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時,有部分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這是因為該部分知識具有混亂性與分散性,學生難以準確把握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存在的規律和聯系,更無法準確解決涉及到該部分知識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認真講解化學理論知識、概念等,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并在教學完某元素的知識后,帶領學生進行歸納和整理,逐漸將這些分散的知識構建成一個系統、完善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從知識體系中快速找到相關知識,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
(1)鋁與鹽酸的問題
高中化學問題中,化學方程式發揮著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生在學習時,需要掌握不同元素的不同性質,同時還需要學會利用化學方程式解決問題.例如,有這樣一道題目:實驗臺上有兩個燒杯,A燒杯中裝有100mL的鹽酸,B燒杯中裝有3mL的氫氧化鈉溶液,將質量相同的鋁粉倒入這兩個燒杯中.在完成反應后,檢測這兩個燒杯中產生的氣體,發現這兩種氣體的比例為A∶B=1∶2.那么,鋁粉的質量為多少?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學生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題目內容,了解其中的已知條件,并回憶有關鋁元素的相關知識,題目中涉及到一些反應,那么該問題所考察的知識點就是鋁與鹽酸、氫氧化鈉的反應知識.學生需要根據題目中兩個燒杯中的物質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解決該問題.如果在含量相同的鹽酸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鋁粉,那么產生H2的比例應為1∶3,但是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卻是1∶2,那么就可知相比于鹽酸的含量,鋁粉的量是充足的,但是在氫氧化鈉溶液中,鋁粉的量不是充足的.因此,與鋁粉產生反應的鋁粉質量應為2.7g,但是與氫氧化鈉溶液產生反應的鋁粉質量為5.4g.
(2)鐵元素與化合物的問題

總而言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點知識,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完善的知識體系,全面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體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