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博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 太原 030021)
閱讀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關系緊密,主要由主動閱讀和被動閱讀兩種形式構成。主動閱讀是人在主觀意識或興趣愛好引導下進行的一種自發性的閱讀行為;被動閱讀是人在外界干擾因素的影響下進行的一-種被動的閱讀行為。主動閱讀和被動閱讀都會對人產生影響,但與被動閱讀相比,主動閱讀對人的影響力更為巨大。閱讀量的增加有益于開闊人的眼界,豐富人的知識存儲,提高人的個人素質,而這無疑會給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發展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公共圖書館方面應重視閱讀推廣工作,承擔起自身在閱讀推廣過程中肩負的責任,以不斷提高閱讀服務質量,為構建學習型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我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在近年的迅速發展,與下面一些背景密切相關。
中華民族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熱愛閱讀的民族,耕讀傳家、詩書濟世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傳統。然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自1999年開始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卻令人極為失望。國家相關部門不斷發文,連續多年倡導全民閱讀活動,社會名流在各種場合大談閱讀,甚至提出設立國家閱讀節的議案。2006年以后,全國數百個城市舉辦讀書節、讀書月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圖書館參與其中,或組織活動,或提供資源,成為宣傳閱讀,推動全民閱讀的重要力量。許多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都是以城市讀書活動為起點發展起來的。
在我國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發展進程中,中國圖書館學會功不可沒。中國圖書館學會早在2003年就將全民閱讀列入該會日程,2004年4月23日在北京啟動了我國首個世界讀書日活動,2005年將推動閱讀列入“新年峰會”,成立“科普與閱讀指導委員會”(2009年改名“閱讀推廣委員會”),連續多年評選全民閱讀先進單位,2009年以后幾乎每年學會的年會都有閱讀推廣分會場,2012-2014年的年會閱讀推廣類分會場幾乎占據大會的半壁江山,2013年甚至將年會主題定為“書香中國一閱讀引領未來”。此外,中國圖書館學會近年舉辦的“全國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提升計劃”、“全國圖書館未成年人服務論壇”,啟動”閱讀推廣人”計劃等,都是宣傳和普及圖書館閱讀推廣的重要措施。
閱讀推廣的發展吸引了許多優秀理論工作者的參與,閱讀推廣領域的國家社會科學項目和省部級項目的立項數量,學術論文與專著的數量逐年增加,特別是隨著閱讀推廣研究的深入,一批中青年學者在特定領域中研究閱讀推廣,拓展了我國圖書館閱讀推廣理論領域。如呂梅對于青少年閱讀推廣的研究,王波對于閱讀療法的研究,束漫對于特殊人群閱讀推廣的研究,謝蓉對于數字閱讀的研究等。在中國圖書館學會下屬多個委員會中,閱讀推廣委員會成員的學歷、職稱或學術知名度等指標可能不如同級的其他委員會,但該委員會學術活動的數量與質量卻明顯超越其他委員會,成為近年我國圖書館學術舞臺上最具有活動的一個團隊。
未來的推廣必須要增強宣傳力度,提升公共圖書館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同時宣傳方面也要積極拓展新渠道,運用網絡技術進行宣傳。通過公共圖書館網站的建設吸引讀者,引導讀者通過網站選擇電子圖書進行閱讀,進而提升讀者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水平。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要加強自身宣傳力度,積極宣傳自身特點,尤其是藏書方面的特點,從而提高公眾對公共圖書館的認知,將全民閱讀的口號繼續貫徹執行,讓閱讀滲透到公眾的日常生活中去,讓公共圖書館成為公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閱讀活動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重要意義,因此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各個閱讀群體,并且依據不同群體的特點來進行閱讀推廣活動策劃。在閱讀推廣活動開展之前要對不同群體的讀者進行調查,充分了解讀者的審美取向和閱讀喜好,讓每個群體的讀者都能獲取到自己感興趣并且適合自己的閱讀資源。同時也要關注到弱勢群體的閱讀,要平等對待所有讀者,不論什么職業的讀者都能通過閱讀實現自我提升,因此要多組織針對弱勢群體的閱讀推廣活動,讓他們通過閱讀提升自我,重新獲得對于生活的思考。
當下,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傳統的線下閱讀推廣活動已經難以吸引讀者眼球,因此無法達到預期成效。基于此,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必須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拓寬宣傳渠道,同時也能方便讀者快速獲取圖書信息。在藏書管理方面要依據讀者的閱讀興趣對圖書進行重新編號管理,從而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對于某些素質較低的讀者,圖書館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幫助這些讀者掌握讀書技巧以及現代化的閱讀手段,從而打破技術上的閱讀阻礙,幫助讀者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圖書館也要定期開展問卷調查活動,及時獲取讀者閱讀動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學習和閱讀有了更深的理解。圖書館應積極實施“深入學習,加強與社會的聯系,提高閱讀質量”。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圖書館一定能夠為我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注入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