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芳芳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湖南 長沙 410004)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始終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心。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校校史是對一所學校發展歷史的記錄,它既包含實物存在,也包含學校的歷史沿革、辦學理念、重大變革、學校領導和先進教師、優秀校友、學校教研、管理和服務的特色以及學校的傳統、文化和精神等資源,是高校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1]農林高校作為國家培養綠色人才的搖籃,肩負著推進農林現代化的使命和職責,其具有的獨特綠色校史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元素,在培養具有新時代精神和強烈綠色意識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方面發揮著積極的功能。本文擬通過“雙一流”視域下農林高校綠色校史文化構成及其對大學生育人功能的體現,積極探索綠色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 途徑。
1)學校校志。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編研的學校校志,是一所學校辦學育人的真實歷史記載,是學校興建發展的歷程的體現,更是辦學經驗的積累與沉淀。一部有著較高質量的校志,具有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實用價值、收藏價值,是校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2)校訓校風。校訓是一所高校在辦學歷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辦學傳統和育人理念的集中體現,是學校核心價值的凝結。校訓用高度凝練的語言文字詮釋了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具有很強的傳承性。如北京林業大學辦學理念“知山知水,樹木樹人”;南京林業大學“誠樸雄偉,樹木樹人”的校訓;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求是求新、樹木樹人”的校訓,都體現了鮮明的農林高校綠色辦學特色。
3)知名校友。農林院校在長期辦學實踐過程中培養了一大批知名校友,他們是辦學歷史中的寶貴財富,也是衡量學校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校友與高校在讀學子存在著天然的學緣、地緣關系,他們飽滿的創業熱情,高尚的精神風貌,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卓越的價值追求,以及自身取得的成就為在校學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能引導學生在學校先賢的事跡下砥礪前行,對學生的良性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4)校史物質遺存。高校辦學歷程中以實物形式傳承下來的物質文化,如歷史建筑、教學器具等,是高校一脈相承的憑證。
1)提升人文素養。農林高校綠色校史文化體現的是一代代農林人艱苦奮斗的辦學歷程,也彰顯著農林高校在不同歷史時期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體現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追求,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2)加強專業認同。農林高校具有明顯的行業特色,長期以來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行業的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了突出的歷史與現實貢獻。農林高校有著特有的綠色專業學科設置,綠色校史文化可以有效規范師生行為對師生的價值觀和行為產生潤物無聲的影響,能激發正能量,使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學校為榮。
3)樹立導向示范。校史不僅真實記錄著高校的歷史發展軌跡,更是包含了一所大學的名師風采、校友事跡和校風、學風等人文精神。挖掘農林高校綠色校史資源,可以讓師生真切感知學校厚重的人文底蘊和綠色底蘊,繼承和弘揚優良的辦學傳統,促進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加強對農林高校綠色校史文化的深層研究和挖掘。加強校史文化研究力量。要加強校史的收集、整理,并不斷挖掘蘊含其中的文化沉淀。將一些有較強專業能力和鉆研熱情的教師組織起來,特別是要邀請已經退休的知名教師、專家、學者以及校史親歷者,使其發揮出校史研究的帶頭作用,搭建起高校校史文化的智庫。提倡各教學院系組織力量搜集、研究、編寫所在單位的歷史資料,完善和豐富校史檔案資料。
2)豐富農林高校綠色校史文化的呈現方式。(1)構建特色校園景觀文化。校園環境的構建反映著一個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構想,是學校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林高校的文化景觀應體現綠色文化元素,將校史文化的精神遺產融合在校園景觀的構建和校園建筑的命名上。比如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將該校西園區域四條道路命名為“求是路”、“求新路”、“樹木路”、“樹人路”,展現了該校“求是求新,樹木樹人”的校訓,而該校東園區域三條道路命名為“大江口路”、“白云山路”、“樟樹下路”,以此紀念學校在湖南省溆浦縣、廣州市、湖南省株洲市的三地辦學經歷。(2)利用豐富的校友資源。校友是在校學子的學長,他們的奮斗精神和業績,就是后繼校友的榜樣。可以采取紀念為學校做出過杰出貢獻的人物、邀請知名校友回校開展專題性講座等形式,以點帶面,讓校友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淵博的學識為學子指明學習和奮斗的方向,激勵在校學子積極上進、努力成才,提升校史文化的教育輻射力。(3)開設特色校史文化課程。編纂校史教材,梳理學校發展歷程、重大歷史事件、辦學理念和主要成就、優秀校友事跡,校訓、校會、校歌的含義等,將這些材料作為校史文化選修課程的教材,既是提升教學內容的客觀載體,也是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現實需求。校史文化課程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較為深入、具體地了解校史知識,從而發自內心地認同學校、熱愛學校,激發學生的奮斗熱情。(4)構建校史育人平臺。校史館、檔案館是一所學校收藏、研究、陳列、開展教育的重要場所??梢詫n案資源進行挖掘出整理,利用校史館、檔案館收藏的歷史文化資料、書刊類、音像類史料,以文字、圖片、實物的形式呈現學校的發展脈絡,反映學校辦學特色。挖掘學校辦學歷程中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從校史文化中提煉育人元素。運用好各種載體,加強對校本文化的宣傳教育力度,使校訓、校風、校歌及其豐富內涵深入人心,營造濃厚的愛校榮校氛圍。樹立一批師生校友先進典型,以鮮活事例詮釋校史精神。(5)開展多種校史宣傳。農林高??梢蚤_設校史講座、組織校史展覽、校史知識競賽、校史知識培訓會等多種途徑,將校史文化教育內化為學生的精神理念和行為準則,激發愛國榮校的信心和自 豪感。
3)發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薄稗k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盵2]可以在傳統思政課程中融入新時代綠色元素,使綠色發展理念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并體現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專業(學科)培養全過程,使學生深刻堅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深認同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有效傳承并發揚農林高校綠色辦學傳統,造就一批具有新時代精神和強烈綠色擔當意識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培養生態文明建設的“領頭羊”“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