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亞柯
(重慶工程學院,重慶 400056)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促進教育資源的整合,為學生打造專業的實訓環境,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時,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保證該專業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可為相關專業教學提供教學支持。如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崗位的技能訓練,不斷提高學生電子商務專業技能,促進學生技能基礎的夯實。在實訓基地的支持下,院校可組織專業技能大賽,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比拼場地與條件,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時,可基于實訓基地開展教學改革創新,如圍繞技能大賽開展專項的賽前訓練、專業課題研究等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專業實力的提高。同時,在產教融合教育背景下,可促進校企合作模式優化,為企業開展生產性活動,促進學生轉變為企業員工。通過項目化教學方案的執行,促使企業、學校、學生三方高效互通,挖掘出實訓基地的造血功能,保證實訓基地的人才培養工作開展可行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可開展一定的社會服務,如SYB創業培訓、網絡商業培訓、行政人員培訓、承辦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等,使得實訓基地的社會功能得到充分發揮[1]。
1)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為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建構,院校開展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時,應當結合當地特色篩選合適的電子商務企業,校企雙方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各自的義務,使得企業入駐校內實訓基地,保證校企合作教學工作開展的質量與效果。
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院校主要負責學生的常規教學任務,當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后,則由企業負責人進行教學指導,通過真實的項目業務,指導學生參與到業務開展的各個環節,檢驗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在真實的職業工作環節下,可逐漸啟蒙學生的職業素養,并通過崗位交替工作的開展,使得學生具備復合工作實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工作責任心與服務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綜合實力,并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可對學生專業技能進行培訓,同時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在教師與企業負責人的教學指導下,可挖掘出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培育出高素質電子商務人才[2]。
2)工學交替,教學模式創新。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為充分發揮出實訓基地教學價值,應當建構分階段、遞進式、工學交替的教學新模式,通過對教學新模式進行分析可知,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第一階段需引導學生學習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引導學生對該專業進行基本了解,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學習意識。該階段教學工作開展時,主要以院校教師為主體,企業為教學輔助,保證學生該階段基礎知識的學習質量。
第二階段教學工作開展時,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專業的技術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該教育階段突出雙主體育人機制,即企業的校企合作負責人與院校教師共同完成教學工作,保證工學交替的可行性與合理性。院校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側重課程的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指導,企業負責人進行教學指導時,側重課程的實踐教學與技能訓練,著重對學生專業崗位意識進行啟蒙,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如通過承接大型電子商務活動,企業安排真實的電子商務業務,保證學生在真實崗位中進行業務實踐,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服務意識、意識形態,促進學生專業綜合實力提高。
第三階段教學工作開展時,主要是保證學生進入實踐畢業崗位進行頂崗實習,此階段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主要進行教學輔助引導,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指導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崗位實踐。在實訓工作室內建構獨立運行核算的教學管理機制,并由企業制定考核激勵制度,妥善處理好教學與運營之間的相互關系,保證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運行。如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工作開展時,可嘗試引進企業的組織結構,下設市場部、技術部、營銷部、人事部等,每一個部門由校企合作負責人進行指導,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到項目實訓業務當中,通過多個部門的輪訓工作開展,保證學生對各個崗位的專業技能進行實訓提高,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通過校企合作進行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很好解決了企業的人才短缺問題,同時也可以解決學生勤工儉學的實際問題。由此可見,未來電子商務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應當推動分階段、遞進式、工學交替的產教融合模式建設,不斷發揮出實訓基地的教育價值,推動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輸出[3]。
3)電子商務,社會服務模式。為推動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與輸出,筆者認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時,應當合理突出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功能,即學生利用專業知識進行社會服務,發揮出學生專業技能優勢。如在精準扶貧的國家戰略發展背景下,為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的生態化運行,院校進行人才培育時,應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健全工作當中,體現出學生的專業價值,對學生的思想進行錘煉,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促進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
如農村電子商務與市場進行對接時,為保證校內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功能運行可行性,應當促進學生主動投入到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工作當中。在實訓基地的專業導師指導下,協助學生進行電商網站的運營、用戶需求的分析、數據分析的提煉、網絡后臺的管理、線上推廣營銷、商務活動策劃等,給予學生強有力的實踐支持,保證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活動當中。在院校、企業、學生、政府的合作下,學生利用專業知識給予農戶幫助,協助農戶完成電子商務交易,推動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使得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鍛煉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工作水平。
如院校的部分大三學生,分批次進入生產性實訓基地,引導當地農戶合理應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促進農產品的交易,不斷推動農村電子商務體系的建設,發揮出學生專業技能的應用價值。通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輔助,農村電子商務的物流管理、線上營銷、電商交易、平臺管理等工作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助力,實現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初衷,為社會輸出高素質的電子商務人才,體現出院校實訓基地開發建設的社會價值[4]。
綜上,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改革時,院校為保證人才培育質量,可依循產教融合教育理念,推動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保證人才的專業技能得到實踐驗證,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應用能力。未來院校進行實訓基地建設時,應當推動院校與企業的戰略聯盟,挖掘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現代教育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