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山東博物館,山東 濟南 250014)
博物館對城市歷史發展歷程進行記錄,并傳承城市文化發展,讓大眾對城市文化產生深深認同感,從而為民族文化更好傳承打下堅實基礎。博物館社會責任和城市文化存在必要聯系:其中,博物館的社會責任包含對城市文化的傳承,博物館要為城市文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場所[1]。而城市文化也是博物館發展的重要基礎,需妥善處理博物館社會責任及城市文化,為博物館更好發展保駕護航。
博物館見證城市歷史發展,一些大型博物館還記錄國家的興衰變化。博物館對歷史文化的發展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需履行此自認,真正實現文化傳承。新時期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區域城市之間競爭也更加激烈,但就規模、經濟及技術方面的競爭而言,多以城市形象表現。而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一環,則體現在文化軟實力上。城市發展需滿足居民精神需求,提高居民幸福指數。改革開放后國家高度重視博物館建設,博物館對城市形象有直接影響,是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博物館建設發展是否合理,可從空間開放程度、資源共享程度等方面評價,城市要實現自身綜合發展,就必須做好博物館建設,發揮博物館文化傳承作用,促進城市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雙向提高。
城市文化是居民的重要精神食糧,而博物館記錄大量城市文化,可以說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其社會責任就是為居民提供更多接受城市文化的機會,加深居民對城市文化的高度認同感,讓城市居民通過博物館對文化有自己的見解,受城市文化不斷滋養[3]。
現代化的城市發展對博物館要求更加嚴格,博物館自身的責任也更多、更大。博物館需承擔傳承文化自認,在此基礎上還需促進城市現代文化發展,為城市進一步發展獻計獻策。一些城市規劃會注重突出博物館,配合博物館建設富有文化氣息建筑,構建“文化圈”。城市歷經不同時期興衰變化,其所表現出的城市文化較為特別,而居民認同城市文化后,才可體現出博物館真實價值。
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城市文化也跟隨城市經濟逐漸向多元化方向演變。博物館將城市文化的發展過程總結起來,展現出城市文化發展具體脈絡,也體現出城市文化發展的多元特色。城市博物館向大眾開放,大眾可及時到博物館了解城市文化的發展歷程,體味文化。故博物館也有其自身的傳統文化傳達方式,通過參觀博物館,可豐富居民生活,間接實現城市文化傳承發展。
文化、城市及博物館直接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其各有各的特點,彼此被社會各界人士廣泛關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整體文化素質提高,城市自身文化底蘊直接決定城市自身綜合競爭力的高低。人民是城市的基本構成,也是城市文化的產生者、作用者,各個市民的表現匯聚成城市文明,直接決定城市影響力、影響城市持續發展。博物館自身文化底蘊深厚,其展出的展品及遺產闡述政治、文化 及經濟對城市發展的聯系,可以讓人們迅速接受民族文化,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讓人們在緬懷先烈、感受巧奪天工的技藝、感嘆勞動人民的偉大當中,源源不斷的汲取知識,陶冶情操。
博物館就好比一個城市對外的窗口,應起到維護城市形象、“接待”來賓的作用。居民應發揮博物館窗口形象的作用,注重融入到城市文化氛圍中去,以傳統文化充實自己。要真正發揮博物館自身窗口形象作用,在市民參觀中不能增加任何附加值,需將博物館視為實際歸屬,隨意參觀博物館,感受到城市文化所帶來的精神盛宴,滿足居民精神生活需求。不同區域的博物館其地域文化不同,各個區域博物館傳承該區域的歷史發展及文明進程,通過參觀博物館可了解當地發展歷程,居民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有利于激發其對建設家鄉、返鄉創業激情。城市需將博物館建設為居民引以為傲的“田野”,當居民生活失落,可在博物館找到歸屬。博物館發展表明人類文明處于不斷進步狀態,博物館建設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文明、文化的尊重。城市文化繁榮發展對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有直接影響,文化的發展很可能決定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路線。由此可見,博物館自身獨有的文化滲透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城市文化發展,從而促使城市文化發展具有地方性特色,逐漸形成城市所獨有的特色內容。由此形成的城市文化其富含競爭、精神、品牌文化資源,是公益性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構成,通過城市文化可將人類社會生產中優秀智慧結晶保存下來,保存在博物館內,供后人觀賞學習。因此,文化不能夠用金錢、物質衡量,其代表城市自身形象。博物館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發展基地,其文化底蘊豐富,館內展品富含人文情懷、文化內涵及文化氣息。故博物館要發揮好自身作為城市窗口形象的作用,積極探索博物館建設新方式,為居民提供多方面的“精神食糧”。
大眾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逐漸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其文化教育效果不亞于傳統教育效果。城市是文化發展下的必然產物,也是文明的發源地。因此,博物館是城市文化靈魂的重要聚集點,是促進科學文明發展的“殿堂”。通過博物館可實現對城市文化的弘揚,以博物館弘揚文化,可增加文化在國家生活內的地位,拉近博物館和普通民眾的距離,提高博物館社會貢獻率。同時,博物館應將傳統優秀文化和居民現代化生活結合起來,將德智體美勞相關的美好到的素養和文化相結合,間接為文明城市建設提供大力支持。
博物館需主動和城市居民聯系起來,注重滿足大眾需求,設計好“為民服務”的過程,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辦館理念。新時期環境惡化和文化產生激烈沖突,如何協調文化及人與自然的矛盾是城市文化事業迫切待解決事宜,而博物館的作用在于保護文化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對保護文化傳承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故博物館是文化溝通的橋梁,也是促進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文化力量,其會對觀賞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于促進文明城市加速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城市文化存在必要聯系,探討如何處理好二者關系,不僅關系到城市文化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影響到城市未來文化建設發展方向。故在城市文化建設發展工作中,要主要圍繞博物館各項工作開展,強化博物館建設,提高博物館開放程度,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為居民提供更多、更充實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