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波
(泰安市文化藝術創作研究室,山東 泰安 271000)
一個現代文明國家的標志性體系就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個體系的本質是為了使人民的文化權利得到有效保障而存在的,同時使文化公平得到有效實現,使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得到一定的滿足。從我國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以來,已經獲得了不錯的成就,但是在實踐考察中發現,公共文化服務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積極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使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得到有效的解決。
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建設,不僅是一個為人民群眾提供文化交流平臺的措施,更是一個社會各界和政府之間能夠進行有效溝通的紐帶。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是主體,因此,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具有一定的責任,政府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的過程中,應當將人民的利益作為建設的出發點。廣大人民群眾不僅是接受文化的人,更是文化的主人,是使文化得到繁榮發展的原動力。所以,政府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應當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將人民群眾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調動起來[1],讓人民群眾積極的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來。除此之外,在市場經濟的發展背景之下,只借助公共文化的相關機構來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已無法與新形勢的標準以及要求相適應,所以,相關的文化和旅游部門應當將自身的理念轉變,將自身的職能轉換,除了要積極履行相應的職責,如:監督績效、宏觀管理以及制定政策等之外,還應當高度重視培養多元文化服務的主體,加大引導社會力量的參與力度以及介入力度。
各個級別政府的相關文化和旅游部門應當明確自身的責任,積極推進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相關工作。各級政府的相關文化和旅游部門應當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來,積極將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相關工作落實,盡量爭取獲得各方的支持。部分干部被調配到文化和旅游部門之后,認為這是一個輕松簡易的工作,做事不上心,無作為。由此可知,文化和旅游部門的工作評估機制以及考核體制不夠完善,導致干部在工作的時候不具有競爭意識,難有成效。所以,相關管理層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將公共文化服務的相關機制以及體制加以健全完善,將一些爭優創先的競爭機制引入內部,繼而讓大家通過各種形式來開展相應的競爭,積極應用國家級或者是省級的先進市、縣以及鄉鎮等相關競爭載體,來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針對外部的體制,應當讓社會各界以及各個部門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繼而形成一個共同管理的機制。使全社會共同建設共同分享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得以有效實現,全力促進我國的文化得到新的發展。
公共文化服務團隊的水平直接決定著公共文化服務的最終質量。為了使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質量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團隊必須由一些專業能力強又具有一定穩定性的人才組成。由于目前我國的文化體制以及市場化的改革正在進行中,且經濟待遇以及人事制度不具有穩定性,因此導致文化人才的流失,從而造成公共文化服務的工作人員的整體業務水平處于一個中下階段。尤其是在農村的基層文化和旅游部門中[2],文化人才更是極度缺少。所以,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的人才穩定是目前應當解決的首要問題。積極構建一支專業文化人員作為主體、業余文化人員作為輔助的公共文化服務隊伍,除了要廣泛的普及文化服務之外,還應當強化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性,大力培養專業的文化人才,為了使文化人才的穩定性得到有效保障,應當構建一個相應的激勵機制。針對業余的文化人才,應當定期組織開展一些相應的文化服務培訓,投入一定的資金,讓業余文化人才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儲備力量。積極創建一個文化氛圍良好的文化服務環境,使文化人才的流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拓寬文化人才發展的平臺,積極建立相應的優惠政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進以及留下大量的專業文化人才,使引進文化人才難、人才穩定性低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總而言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對我國文化的發展極其重要,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積極對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進行改進完善,注重社會文化的力量,通過落實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責任以及制定引進人才、穩定人才的相關政策制度來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