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汨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0)
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分期付款、貸款購買商品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校園貸在為大學生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很多風險,對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應該全面分析校園貸的風險和危害性,采用有效措施防范風險,為大學生后續發展提供指導和幫助[1]。
大學生校園貸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校園貸的盈利方式是將利息轉嫁給大學生,或者通過增加商品毛利、降低還款利率的方式盈利。
與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年利率相比,校園貸的年利率較高,如果大學生的償還能力不足,很容易對正常生活、學習造成影響,降低個人信用度。在這種情況下,正確指導大學生防范校園貸風險非常重要。只有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了解校園貸的風險,才能使大學生正常學習和生活[2]。
目前,在大學生校園貸過程中存在很多風險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
近年來,有些貸款公司為了增加市場占有率,會采取快速借款的形式為大學生提供服務。大學生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學生證等證件,就能夠迅速辦理貸款,甚至可以在網絡平臺中完成操作,無需與大學生面對面溝通[4]。
雖然此類貸款程序較為簡單,但是規范性很低,難以準確辨別貸款申請人的真實信息,很容易埋下安全隱患。例如一些大學生私自利用其他學生的名字、證件貸款,或者將其他學生作為聯系人,在貸款公司沒有準確核實的情況下,很容易對其他學生造成不良影響[5]。
當前部分校園貸公司會利用利率最低、一段時間內免息等形式吸引大學生貸款,然后以收取服務費、手續費的形式替代利息。由于大學生的貸款行為具有個體性,學校和輔導員無法及時了解實際情況。同時,學生貸款前不了解利息情況,在后續償還貸款時才能發現利息很高,以自身能力無法償還,出現貸款逾期、利息比例增加等現象,甚至會成為高利貸,增加了貸款風險[6]。
我國在校園貸的申請、審批與放款環節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與監管制度,這也是校園貸風險較高的主要原因。
例如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管制度,不能及時發現大學生使用同學證件貸款、“裸貸”等行為,造成貸款機構非法催促還款,不僅會泄漏學生的隱私,還會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危害[7]。
校園貸風險會對大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必須要防范校園貸風險,加大風險防范力度,具體對策如下。
近年來,校園貸存在的問題較多,需要相關部門提高重視,加大對校園貸機構和網絡平臺的監督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與監管制度,約束貸款行為。例如制定合理的監管制度,完善校園貸的具體流程,對大學生的貸款額度進行嚴格控制。一旦發現存在風險和隱患,必須及時制止,以免出現校園貸風險。
同時,監管部門要與社會各界進行合作,一旦發現有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就要積極舉報,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處理,進一步規范貸款行為,為大學生貸款提供保障[8-9]。
此外,貸款公司應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保證大學生的隱私安全,營造公平、誠信的環境,在貸款過程中要著重考慮大學生的貸款償還能力,適當提高貸款門檻,制定規范、完善的辦理流程。監管部門一旦發現貸款公司為了搶占市場出現違法違規行為,必須要進行嚴格懲罰,從根本上杜絕校園貸問題出現。由于校園貸經常會出現虛假宣傳,因此在監管過程中必須要做好信息核對、檢驗和分析等工作,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高校相關部門和輔導員在工作中必須加大對校園貸危害性的宣傳教育力度,尤其應該為大學生詳細講解校園貸風險問題,讓大學生了解自身的貸款償還能力,在申請貸款過程中全面分析存在的風險隱患,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意識。
輔導員應該與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是否存在異常消費行為,對學生的校園貸行為進行分析和監督。一旦發現有異常消費現象,必須了解有無校園貸行為,并開展指導工作[10]。
同時,要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高校保衛部門應定期開展巡查活動,禁止在校園內粘貼貸款小廣告,及時制止不正規、非法貸款機構進入校園,以免損害學生的合法權益,進而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需要注意的是,在宣傳教育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樹立貸款風險防范意識,使學生理性消費,杜絕校園內出現奢靡消費現象,消除互相攀比的風氣,增強學生貸款風險防范意識,準確辨別貸款風險,保證個人隱私安全。
為了有效預防大學生出現校園貸問題,高校應加大家校合作力度,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全方位監督、指導大學生的貸款行為。雖然大學生屬于成年人,但是缺乏充足的社會經驗,很容易受貸款機構的誘惑出現貸款問題。這時高校就要與家長進行溝通,對學生的貸款行為、消費行為等進行監督和分析,適當增加學生的生活費。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兼職,在增加經濟來源的同時積累社會經驗。
同時,高校應該經常召開家長會,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同時,為家長全面講解如何指導學生預防校園貸風險,全面防止學生出現不良貸款行為[11]。
在防范大學生校園貸風險的過程中,應該重點完善相關的體系政策,全面、合理地防范風險。
首先,應該制定擔保人體系政策。大學生在進行貸款時,擔保人必須是家長或者具有經濟能力的個人、機構,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貸款風險,使得大學生在參與貸款的過程中更加謹慎[12]。
其次,應該制定大學生貸款監督、風險預測體系政策,使大學生全面了解校園貸的風險隱患,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和建議,有效規避和預防風險發生。
再次,應該做好信貸資金組合管理工作,適當降低資金成本,提升貸款資金的應用效益,合理控制長期、中期、短期貸款比例,按照貸款期限控制利息率,這樣不僅可以預防大學生貸款風險,還能提高貸款資金的利用效益[13]。
出現校園貸風險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缺乏正確的法律觀念,對校園貸風險問題、法律知識不夠了解,很容易誘發貸款風險隱患。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觀念,為學生講解校園貸風險知識和法律知識,使學生對貸款風險有全面、正確的理解,從而保證大學生貸款的安全性。
同時,高校教師應通過網絡平臺和實際案例為學生傳遞、滲透相關的法律知識,增強學生的法律觀念,準確識別風險。
在大學生貸款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風險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這就需要高校與相關部門在實際工作中樹立正確觀念,強化對大學生貸款的監管力度與風險防范宣傳力度,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從根本上杜絕校園貸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