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秦
截至1月31日12點,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9723人,疑似病例15238人,死亡人數213人,治愈人數178人。武漢是此次疫情爆發的源頭區域,也是目前病患數量最多的城市。
嚴峻疫情背后,最令人關注的就是醫院。1月22日,為應對發熱病人因無序就醫帶來交叉感染和疾病傳播問題,武漢市確定“7+7”模式,即在城區7家大型醫院附近,選擇7家二級公立醫院作為發熱門診定點醫院,專門收治發熱病人。
7家大醫院分別為: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武大人民醫院、武大中南醫院、市一醫院、市中心醫院、市三醫院。7家二級公立醫院為:市漢口醫院、市紅十字會醫院、市七醫院、市四醫院西軟區、市九醫院、市武昌醫院、市五醫院。
為了讓病患就近就醫,這些醫院大多分散在各個不同區域,其中多家醫院并非專業的傳染病醫院,1月22日當天,武漢市政府下達應急任務安排,對這些醫院進行改造,搭設應急隔離隔斷。
1月30日,上述“7+7”中的一家三甲公立醫院一線醫生接受了《財經》記者采訪。自疫情擴散后,從1月21日開始,他已經連續10天沒有離開醫院,目前病房爆滿,醫護人員超負荷運轉,已經出現醫護人員交叉感染。近日隨著各地醫院支援隊伍的加入,他們的壓力有望得到緩解。
以下是這位醫生的口述,或有利于外界更多了解武漢抗擊疫情最前線的各種艱難。應這位醫生的要求,我們將醫院名稱和醫生姓名隱去,只如實記錄他的敘述:
我們科室一共有10名醫生,大約20名左右的護士(護士是流動作業的,具體人數并不固定),截至1月29日,僅我們科室共出現疑似感染醫護人員7人。如果把范圍擴大到全醫院的話,截至1月27日,也就是29日的前兩天,疑似感染醫護人員61名,都出現了發燒、肺部CT有問題的情況。
如果是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整個醫院都要被隔離了,但現在是非常時期,醫護人員太緊缺了。目前輕癥的醫護人員就自行在家隔離,有兩位同事已經住院,其他未有癥狀的同事還在正常上班。
造成集中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們在疫情還未大規模流行之前,沒能做好防護工作。
1月16日,我們收治了一名我們醫院的老病人,因為病況加重來住院,當時他還沒出現肺炎癥狀,我們給他做了治療,病患的血液都濺到了護士身上,當時護士只穿了簡易的防護服。1月18日,我們開始知道有疫情發生,這名病人出現咳嗽、發燒癥狀,立刻給他做了肺部CT,發現了問題。
事后復盤,我們懷疑當時這個病人傳染了某個護士,我們醫護人員平時就一起工作、吃飯,造成了交叉感染。前兩天,這位病人去世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沒有足夠的防護裝備,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沒有達到防護標準的情況下,就進了污染區。我們醫院里所有的醫護人員,戴的口罩都是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
昨天晚上我值晚班,進病房之前,我看到配發的口罩,覺得不合格,但是我沒有時間猶豫。我們的值班周期是4小時輪班,因為口罩和防護服必須4小時換一次,我如果晚進去一分鐘,里面的同事就增加一分風險,所以,我只能立刻戴上,進去。此時,我們是同事,更是戰友。
從病房出來后,我看到微信群里有消息說,這個口罩只是普通的防塵口罩,是抗疫物資,不具備醫療防護功能。
在防護裝備上,自從疫情擴散后,我們時時刻刻面臨這樣的問題,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1月31日,最新通知下來了,由于醫院各科室醫護人員減員情況嚴重,醫院決定每個科室留5名醫生倒班,每班6小時。這樣的值班時長對于已經連續奮戰了10天的醫護人員來說危險系數很高。但醫護人員現在不允許請假,除非被感染,否則無法休息。
我理解醫院的壓力,但也不想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剖規讉€醫生包括我在內,雖然沒有癥狀,都出現晚上畏寒、食欲不振、生物鐘紊亂的狀況。我們也向院方領導反映防護服時效性的問題,被告知沒有商量的余地。
有很多帖子提到武漢有不少病人高度疑似(新冠病毒感染)但無法就醫的問題,從醫護人員的角度來說,我們盡力了,直到今天。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收到了大量來自社會各界的物資募捐,非常感謝社會各界的支援,對物資緊缺問題也有一定的緩解。但其中真正符合醫院標準的物資數量并不多。我們在值班結束后都需要去搬運物資,很多物資運送車進不了武漢,或者進不來清潔區,都需要我們去接應。
現在我們接收物資之前,會提前講清楚需要的型號,以免浪費社會資源,也擔心熱心人士買到假冒偽劣產品。還擔心出現物資冒領問題,之前微信群里有一個圖片寫的是我們醫院接收捐贈的聯系電話,但是那個電話并不是我們的,我們懷疑出現了物資詐騙問題,具體情況還未調查清楚。
我第一天去發熱門診,是“7+7”剛剛落定的1月22日,接到通知時,政府已經對外公布了定點醫院的名單,中間幾乎沒有準備的時間。當天,大量病人涌入,我們還要轉移已有病人,做病房改造,并沒有足夠的病床空出來。
雖然開了這么多醫院,但是患者數量太大,新開的幾家醫院,第一天就住滿了。我們開了住院證之后,會留電話,如果有空床位會打電話,但還有很多病人在醫院門口等待。
當天,病人排隊時間超過6小時的比比皆是,很多病人情緒不好,大哭的、爭吵罵人的打砸的情況很多,這幾天社區醫院開始分流發熱病人,各大醫院也都開了發熱門診,情況有所緩解,但問題仍然存在。我們開了住院證之后,會留電話,如果有空床位會打電話。
雖然很多醫院都開始接收病人,但病人數量實在太多,大量的病人拿到了住院單也無法住院,只能等待床位空出來。和每天新增病例數目相比,治愈的病例顯得非常少,很多時候床位能空出來,是因為病人去世了。
我看門診的時候,一位女性患者跟我說,她丈夫已經感染了,都不知道能不能熬過今晚,我看了她的肺部CT,告訴她80%的概率是新冠肺炎,而且已經很嚴重了,我給她開了住院單,但也只能告訴她目前沒有床位,得登記排隊,她當時就情緒崩潰了。這個病人后來去哪了,我也不知道。
我同學的父親發燒已經一個多星期了,癥狀高度疑似,他們天天給我打電話問能不能住院,我也沒有辦法,他只能自己在家隔離、吃藥。
目前我們醫院開放了600張床位,已經全部住滿,核定是開放800張床位,但還要進行清潔區、污染區、潛在污染區以及醫生生活區的改造工作,所以目前只有600張。
我們現在對病患的治療都只能是對癥治療,不舒服就吸氧,用傳統抗病毒藥物,目前確實沒有特效治療藥物,病患情緒都很緊張。醫護人員主要是疲憊,要連軸轉,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目前看起來形勢仍然不樂觀。
我是直到1月29日才得知具體的確診流程,先要科室篩選,上報醫院,醫院再上報到區里。每個科室每天只有3名-5名病患有檢測機會,第一批1月29日報上去,至今沒有確診結果。也就是說,我們醫院的600名病患,還處于“高度疑似”的階段。
這幾天陸陸續續各地的醫療支援隊也已經趕到,對于外部援助團隊統一都是第一天先安排住宿,休息,第二天直接上崗,去門診或是病房支援。目前外地醫療隊已經在醫院工作了。這些醫護人員的到來,確實能緩解醫院的壓力,他們都是呼吸科和重癥科的專家,比我們更專業。
但是我們科室到現在還沒有外地醫護人員支援,主任一直在向醫院申請支援,還沒有結果,我們的預測是,其他科室的人員比我們更緊張,更危急。
我們院不是傳染病醫院,相關的醫療裝備也不充足,但因為定點醫院需要覆蓋多個區域,讓病人就近就醫,我們醫院是所在區域內最大的醫院,所以被納入定點醫院。
目前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都在建,很快可以開放,外部支援也越來越多,這給我們帶來新的希望。我們現在都住在醫院對面,醫院給安排的,便于第一時間響應,飯食也是醫院統一供給,還有不少是社會上的餐館捐贈。
專家預計兩周后疫情會有所緩解,總體會持續2個-3個月,我相信是這樣的,對抗疫情,我們都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