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舒淋 辛穎 楊立赟 馬霖 吳瓊
2月10日早上,北京人在手機地圖上看到了代表交通擁堵的紅色。半個多月來的第一個工作日,久違的“早高峰”又回來了,但比起往日的擁堵盛況還差了很多。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今年春節假期延長。隨著確診病例增加,各地不斷推遲復工日期。全國人民宅在家中,大大降低了人員流動造成疫情傳播的風險。但經濟活動“停擺”所帶來的風險也在不斷積聚。
復工,無論是對于疫情防控還是經濟發展,對于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將是一場挑戰。政策的支持和援救、企業和員工的團結和諒解,以及社會各界的互幫互助,將是走出困境的關鍵。
自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范圍蔓延。面對嚴重程度不一的疫情,各地結合自身情況制定了不同的復工時間表。疫情相對較輕的東北和西北各省區大多已于2月3日復工,更多的省份則在2月10日迎來第一個工作日,其中包括返城人口壓力最大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恰逢春節前夕。由于疫情未得到及時、足夠的重視,人口大量流動導致了疫情從武漢擴散至全國。現在,盡管防護意識大大提高,人們仍擔心復工帶來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可能會造成新的疫情蔓延。
為此,中央和各地政府已經采取了多種措施,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返工大潮。
首先,各地根據自身的疫情形勢,靈活地做出復工安排,如要求學校、幼兒園延遲開學,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家辦公、錯崗上班等,事實上形成了“錯峰”返工的效果,降低了出行人口聚集的風險。
對于返城路途上可能遇到的染病風險,交通運輸部門也實行了多項措施,如要求將長途客運和客輪的成員人數按照額定人數的50%控制客座率,引導乘客間保持一定距離等。各火車站、飛機場均設置了測溫裝置,火車上還預留了用于隔離發熱人員的座席。
同時,各省市視情況對復工人員做了居家隔離要求,并對復工后人員密集可能帶來的疫情風險做了安排。
另一個有助于降低復工潮對疫情影響的因素是,經過半個多月的全國性戰疫行動,全民防護意識已經大大提升。城市中已很難見到外出不戴口罩的人。無論機場、火車站、商店、餐廳還是社區街道,都有不同形式的量體溫、封閉隔離、行蹤排查等防控措施。來湖北省外的確診病例大幅減少,說明這些措施已經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武漢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趙雷教授對《財經》記者表示,復工是對前期隔離工作是否到位的一個檢驗。“如果隔離做得好,復工后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如果隔離沒做到位或者有疏漏,復工后的病例數可能就增加較快。”他說。
返城和復工潮的疊加,使得出行人數大大增加,口罩的需求量也必將激增。在當前的防疫形勢下,口罩無疑是最為關鍵的戰略物資。口罩以及其他防疫物資的生產和供應能否跟得上,對于復工和防疫都非常重要。
多個行業復工困難的背景下,防疫物資的相關企業是目前唯一能夠正常開工的行業,并且產能供不應求。目前各地都在想辦法擴張口罩產能,亦不乏如富士康、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這樣的跨界造口罩的企業,這也推升了口罩生產原料和設備的需求。進入2月以來,中石化旗下多家工廠緊急增加相關產量,已向市場投放聚丙烯等醫衛原料1.5萬噸,預計2月份還將繼續生產醫衛原料約8萬噸。

聯想的深圳工廠已經復工。供圖/ 聯想
東莞是國內口罩生產設備最重要的基地,集中了國內口罩設備的主要供應商。一家東莞口罩設備企業9日對《財經》記者表示,其從大年初三就已復工,現有的訂單已經排到了6月,全國各地的客戶都有,首批正在陸續交付。
在原材料供應方面,東莞當地工信局已協調上游企業開工,保障供應,并通過政府保障的特殊渠道運輸,成本也較平時更貴,而出貨的物流都是客戶開貨車上門自提。
但并非所有設備商都能如此幸運。一家長三角的口罩設備供應商對《財經》記者表示,當地的元器件市場還未開門,現在雖然已經申請復工,但產業鏈不恢復無法開工。此外,也有不少上游原材料是溫州的供應商提供,當前溫州疫情嚴重,物流渠道也非常困難。目前只能希望2月下旬市場恢復之后可以快速投入生產,在手訂單的制造周期大約是半個月,但交付周期都在一個月左右。
金融市場對防疫物資的幫助也在同步進行,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2月7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央行提供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通過商業銀行向重點醫用物品、生活物資的生產、運輸和銷售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
一位山東國有商業銀行有關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國有商業銀行授信流程繁瑣,有整體的風險把控操作規范,往往周期較長。但是,目前總行已經下發了快速審批措施,對集團客戶授信靈活處理,部分手續可以用款時后補,在新的措施下,預計存量客戶一周、新客戶兩周就可以完成授信。
不過,由于當前防疫物資需求巨大,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收到很多采購需求,并且都有預付款,生產資金并不缺。該國有商業銀行人士也表示,對當地企業調研發現,企業對銀行貸款興趣并不大,精力都投入在生產上。
亦有口罩企業高管對《財經》記者表示,多家當地銀行前來爭取發放貸款,有些銀行開出的貸款利率甚至僅略高于2%,遠低于4.35%的正常貸款利率。但是,這位負責人仍然表示,目前現金流充裕,貸款利率再低也有利息,沒有必要。
多家接受采訪的防疫企業均透露,雖然目前民用口罩的需求量極大,但由于政府征用時價格被鎖定,且上游的物流、原材料成本都在上升,利潤率其實相當有限。同時,疫情結束后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在浮現。
江蘇的一家口罩生產企業高管對《財經》記者表示,該企業主要的原材料從上海采購,一般每個月進一次貨,每次數十噸。現在正常物流渠道中斷,需要政府開具點對點的通行證,指派醫藥公司下屬的物流企業運輸,且原材料供應吃緊,只能兩三天運一次,每次數百公斤,這都推升了制造的成本。盡管跟政府溝通可以適當提高產品價格,但總體利潤有限。
該企業具備多種民用、工業口罩的生產資質,此前產品全部出口國外,但目前產能已經全部供應給地方政府,用以調配到相關部門和企業使用。工廠還將根據政府要求,新建醫用口罩的生產線。和民用口罩不同,醫用口罩需要在凈化車間中生產,盡管政府在相關審批流程上有綠色通道,但整個建設周期預計仍需要4個到6個月。
這也就意味著,根據政府要求新投入的醫用口罩的產能,暫時并不能解決當前緊缺的需求,待產線投產,疫情或許已經平息,市場情況還是未知數。該負責人表示,此前國內對醫控物資的儲備沒有硬性要求,此次疫情之后預計會有儲備需求,但對消化產能貢獻多大還不清楚。
除防疫物資行業加足馬力生產外,大多數行業在過去的半個多月都處于停工狀態。經濟停擺對方方面面的沖擊顯而易見。企業的停產和居民出行的減少使進出口、消費和投資都受到影響。
全國除湖北外的大多數省區已經陸續復工,很多此前嚴重受損的行業還有機會在一季度后半程有所恢復。相關企業生存、員工就業和經濟增長,亦將有所回暖。
不過,企業在復工過程中仍有不少難題要克服。
受停工或客流下降的影響,許多企業的資金鏈已經捉襟見肘,尤其是手中“余糧”不多的中小企業。即使馬上復工,市場需求也很難馬上恢復到疫情出現前的水平。因此,許多企業的現金流預計將持續吃緊。
清華和北大聯合發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995家中小企業中,將近七成的企業現金流最多只能維持兩個月,只有不到一成能維持六個月以上。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在接受投中網采訪時表示,其2萬多名員工的月工資達1.56億元,在大多數門店停業的情況下,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 好在,賈國龍的“訴苦”立刻引來了銀行的關注。2月6日,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授信西貝餐飲5.3億元,其中1.2億元已經入賬。
中小型企業拿到貸款的可能很小,政府的支持政策對它們的幫助更大。中央和各地政府已經出臺了各種政策,以幫助企業解決復工中的資金困難問題。
例如,湖北省人民政府2月9日發布“支持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的通知,宣布減輕企業負擔、強化金融支持和加大財稅支持三個方面的措施。具體措施包括下調水電價格、減免房租、加大信貸支持、降低融資成本、減免相關稅費、緩繳社保等等。其他省市也都有類似的政策出臺。
企業之間也在展開自救與互助行動。萬達、金茂、富力、華潤置地、融創文旅集團等房企雖然流動性壓力都不小,但仍然陸續公布了減免全體商戶租金的公告,時間從半個月到一個月不等。“肯定壓力都大,共克時艱吧。”貴州萬科的一位財務負責人說。
員工因客觀原因不能復工卻需要安置,也是企業頭疼的一大問題。近日,盒馬鮮生等互聯網零售商提出從餐飲等企業借調閑置員工,一方面解決自身的用工荒,另一方面也緩解餐飲企業的成本壓力。
互聯網公司也在發揮著自己在網絡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為諸多線下行業提供支持。釘釘、企業微信等在線辦公軟件均免費開放,為在家辦公創造條件。騰訊方面透露,2月10日,企業微信迎來了最強的一波開工、上課需求,后臺服務量上漲10余倍。
除了自身的資金問題外,企業的復工還受許多外部因素的制約,如供應鏈上游的原材料企業和物流企業停擺、返鄉過年的員工無法回城,以及復工申請的審批流程等等。對于政府而言,則要在防控疫情和穩住經濟之間做出決策,但二者并非非此即彼,仍有可改善的空間。
遼寧的一家小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已經于2月10日復工,但該企業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當前生產的零部件只能供應日本、韓國的海外客戶,國內客戶仍在等待消息。
浙江的一家電氣制造企業負責人對《財經》記者介紹,目前企業復工的硬性條件已經基本具備,采購好了口罩、消毒液等防護設備,企業員工也以本地人為主。目前該企業向政府提交了審批材料,但何時能夠獲批并無明確消息。他表示,政府人手有限,而現在幾千家企業都在排隊等待審批。
天津一家制造企業的負責人也向《財經》記者表示,該企業2月初就開始向政府遞交材料申請復工,但目前何時能復工仍然沒有明確信息。如果本地沒有復工而競爭對手所在地區復工了,他的企業就將丟掉客戶和渠道,對企業生存帶來直接影響。
《財經》記者了解到,一些企業對于復工問題十分糾結。停工造成的經濟損失讓他們難以承受,但他們也害怕復工后人員聚集,工人中出現感染新冠肺炎的情況。
“現在的心情很矛盾。我希望安全開工,晚幾天沒關系,如果冒風險,寧愿不開。”在東部某省擁有兩家工廠的杜先生對《財經》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