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超
(新疆石河子市人民醫(yī)院呼吸科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哮喘屬于異質性疾病[1],發(fā)病機制現在不是十分明確。所有哮喘患者都存在氣道炎癥,從而造成了臨床癥狀與氣道高反應性。但氣道炎癥的表型不盡相同,所以發(fā)病機制也不同,嚴重影響病情的治療與緩解[2]。重度難治性哮喘指的是病情較其他患者更重,一般需要持續(xù)應用糖皮質激素時間較長,并劑量較大才可以將疾病控制或者仍反復,在成人發(fā)病較多,病程長,病死率高。
選取我院呼吸內科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接診的80 例哮喘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普通組40 例,男24 例,女16 例;年齡40 ~70 歲,平均年齡(52.3±2.3)歲。重度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3 ~74 歲,平均年齡(55.1±2.5)歲。FEV1/FVC <50%為重度組。兩組年齡、性別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普通組患者的特應性比例明顯比重度組要高。重度組患者的體重指數與年齡比普通組要高。重度組患者的糖尿病與心血管病比例顯著高于普通組。所有患者都進行了糖皮質激素的治療。
對治療前的誘導痰炎性細胞的數量、分類與炎性介質的濃度進行檢測,并檢測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活性,根據檢測結果與患者的具體病情,在基礎治療上聯合個性化的糖皮質激素治療。普通組采用吸入沙美特羅/氟替卡松50/250 ~500ug。重度組口服強的松0.5mg/kg 或靜脈甲潑尼龍40 ~120mg/天后強的松口服序貫治療。治療1個月后,對誘導痰中炎性介質及肺功能進行檢測。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誘導痰炎性細胞的數量、分類與炎性介質的濃度。
數據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激素治療前,普通組有12 例屬于嗜酸細胞性哮喘,13 例屬于單核細胞性哮喘,10 例屬于混合性哮喘,5 例屬于中性粒細胞性哮喘。在1 個月的激素治療后,普通組有3 例嗜酸細胞性哮喘變?yōu)閱魏思毎裕€有3 例混合型變?yōu)槭人峒毎颊撸渌姆中蜎]有變化。在重度組患者中,單核細胞性患者有4例,混合性患者6 例,嗜酸粒細胞性患者 12 例,中性粒細胞性患者18 例。治療后,有2 例嗜酸粒細胞患者變?yōu)榛旌闲曰颊撸? 例變?yōu)閱魏司奘尚约毎? 例變?yōu)橹行粤<毎韵S? 例混合型變?yōu)槭人峒毎汀? 例單核細胞性患者皆變成中性粒細胞性哮喘。見表。

表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例)
在治療前,重度組炎性介質的濃度(IL-17、IL-8、IL-6)與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明顯比普通組要高,IL-5 的濃度卻比普通組低。在經過一個月的糖皮質激素治療后,普通組的炎性介質濃度與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濃度有了明顯的減低,重度組IL-5 濃度明顯減低(但與普通組比較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其它炎性介質濃度沒有變化。
重度難治性哮喘的主要特點是激素治療效果差,有資料顯示IL-17 的水平升高是難治性哮喘激素治療不明顯的主要發(fā)病原理。糖皮質激素可以明顯抑制淋巴細胞相關細胞因子的釋放,對IL-17 卻沒有效果,且激素可以促進Th17 的分裂,加大IL-17 的表達性。IL-17 可以促進 IL-6、IL-8 的形成,IL-17 不僅促進中性粒形成,還能引起外周血單核細胞的激素對抗。在文中,普通組的IL-17 在激素治療后濃度與之前相比明顯減低,FEV1 有明顯的好轉,重度組患者卻沒有改變,主要原因是普通組患者的氣道炎癥以嗜酸粒細胞為主,故對其炎癥介質及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有抑制作用。關于激素能降低輕中度哮喘的IL-17 濃度,卻不能改善重度哮喘者的原因,尚未研究明確。
臨床對哮喘氣道炎癥進行分型,主要是為了選擇治療方式,重度難治性哮喘的治療要按其表型及生物標記物的檢測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