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杭州市蕭山區義蓬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 浙江 杭州 311225)
對妊娠期女性而言,若其首次發現存在糖耐量異常的情況,將會使其機體處于一種高血糖的狀態之中,進而引起了妊娠期糖尿病[1],本病為妊娠女性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能夠對孕婦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本文旨在探討胰島素療法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應用價值,總結如下。
抽取2016 年2 月-2019 年2 月本院婦產科接診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90 名,按照隨機數表法原理分成兩組,試驗和對照各45 名。當中,實驗組的年齡在20 ~40 歲,平均(33.64±2.71)歲;孕周在25 ~29w,平均(27.25±1.08)w。對照組的年齡在20 ~39 歲,平均(33.05±2.68)歲;孕周在25 ~29w,平均(27.64±1.13)w。所有孕婦都為單胎妊娠者,在孕前非糖尿病患者,且無糖尿病家族史。孕婦臨床資料完整,對研究知情。對比兩組的孕周及年齡等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都接受飲食運動治療,詳細如下:注意關注孕婦的血糖變化,按照日常飲食情況,對孕婦的飲食進行合理的控制。限制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為50 ~60%,脂肪攝入量為20%總能量,蛋白質攝入量為10 ~15%總能量。嚴格控制每日鹽分與水果的進食量。孕前3 個月,控制孕婦的體質量增長小于1.5kg,此后,調整為每周增加約0.35kg。根據孕婦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運動方案,鼓勵產婦每日進行適量的緩慢行走訓練。實驗組加用胰島素療法,詳細如下:對于在孕24 ~30w 內明確診斷的孕婦,控制其首次胰島素的用藥量為0.8U/kg,對于在孕30 ~35w 內明確診斷的孕婦,控制其首次胰島素的用藥量為1.0U/kg。每日注射1 次,此后,需根據孕婦血糖檢測的結果,對其胰島素的用藥量作出適量的調整,并將最終的用藥量控制為30U 左右。
記錄兩組母嬰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同時對各組的血糖水平作出比較。
數據采用SPSS20.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母嬰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母嬰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n(%)]
實驗組治療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水平比對照組低,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水平對比 (±s,mmol/L)

表2 兩組血糖水平對比 (±s,mmol/L)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 餐后2h 血糖實驗組 45 4.08±0.36 7.21±0.83對照組 45 5.85±1.07 9.02±1.34 t 7.6213 6.8924 P 0.0000 0.0000
在女性的妊娠期當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并發癥,比如:妊娠期糖尿病等,本病以妊娠期血糖代謝異常為主要病理特征,可引起多尿、多食、體質量明顯降低和多飲等癥狀,若控制不及時或者不恰當,將會對母嬰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2]。有報道稱,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有許多,比如:體重指數、不孕不育史、糖尿病家族史、種族和妊娠年齡等[3]。目前,臨床還尚未研究確切妊娠期糖尿病的病機,但有研究發現,本病的發生和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當機體中的胰島素水平明顯降低時,為確保血糖處于正常水平之中,胰島素會發生代償分泌的情況。而高胰島素水平則會對胰島素B 細胞造成損害,使得血糖水平明顯增高,進而導致了妊娠期糖尿病。
通過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飲食和運動兩方面的干預,能夠有效促進其血糖水平的降低,但整體療效欠佳。胰島素在我國臨床現階段中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促進臨床癥狀緩解。多項研究表明,于常規飲食運動治療的基礎之上,采取胰島素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佐治,能夠有效提升其血糖控制的效果,并能在較大程度上降低母嬰風險,確保母嬰生命健康。此研究中,實驗組治療后的血糖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母嬰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
綜上,經胰島素治療,利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母嬰風險的減少,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