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斌
(彭陽縣人民醫院 寧夏 固原 756500)
糖尿病是一種胰島素表達水平不足或胰島素功能缺陷引起的以血糖代謝異常為特征的疾病,具有病程長的特點,隨著病程的進展可影響其他器官組織功能,尤其是心臟、腎臟、眼球以及神經等組織,對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威脅[1]。目前臨床醫學認為糖尿病的出現主要與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患者多表現為消瘦、多尿、乏力等癥狀。為了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出現,需要合理控制血糖水平,而單一藥物控制效果不夠理想。因此為了進一步探討不同藥物治療方案的效果,文章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4 月96 例醫院收治糖尿病患者進行觀察,研究如下。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4 月96 例醫院收治糖尿病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48例)與對照組(48例)。觀察組48 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23 例;年齡為36~79 歲,平均年齡為(56.5±5.4)歲。對照組48 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齡為35 ~81 歲,平均年齡為(55.8±5.2)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采用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具體用藥措施為:二甲雙胍初始劑量為0.25g/次,1 天2 ~3 次,之后根據血糖水平調整用量,通常為1.0 ~1.5g/d,每日最大用藥量不能超過2g;阿卡波糖初始用藥劑量為50mg/次,1 天3 次,之后逐漸增加至100mg/次,仍保持1 天3 次的用藥頻率。對照組采取二甲雙胍治療,二甲雙胍用藥方法同觀察組。兩組患者均持續用藥1 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以及治療后血糖水平差異。本次研究臨床效果臨床效果判斷標準[2]:顯效:空腹血糖≤6.4mmol/L,餐后2h 血糖≤7.8mmol/L;有效: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 血糖≤11.1mmol/L;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數據采用SPSS16.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n(%)]
觀察組治療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水平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水平比較(±s,mmol/L)
組別 空腹血糖 餐后2h 血糖觀察組 8.3±2.7 10.6±3.2對照組 10.3±3.3 16.8±4.5 t 5.487 5.635 P 0.043 0.04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生活方式與飲食結構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人們出行越來越便捷的同時導致有效運動時間減少,肥胖人群數量不斷增長,這對身體機能造成了較大的負擔,從而容易出現各種代謝性疾病[3]。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且近些年來呈快速增長的趨勢。糖尿病若沒有及時進行治療與控制,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壞疽、外周神經病變等,對患者的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較大的負擔。在糖尿病臨床治療中,主要以控制血壓為主要原則[4]。阿卡波糖是一種生物合成糖,該藥物能夠有效降低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葡萄糖吸收水平,具有較好的降糖效果。該藥物雖然無法降低乳糖酶表達水平,但是能夠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加速脂肪的分解與吸收,從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夠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冠心病的發生。單藥阿卡波糖在糖尿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不夠理想。因此,臨床研究提出了聯合治療的方案。
二甲雙胍是一種雙胍類藥物,主要是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提高外周葡萄糖的利用率,能夠預防肝腎過度表達糖原。二甲雙胍能夠有效調節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謝異常的癥狀,能夠抑制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從而預防胰島素抵抗效果。該藥物雖然無法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表達,但是能夠降低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從而清除低密度脂蛋白。但是單獨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控糖效果不夠理想,因此本次研究中采用了這兩種藥物的聯合應用方案,且表現出較好的降糖效果,證實了兩種藥物的聯用能夠起到協同作用的效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空腹血糖與餐后血糖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單藥治療的效果顯著低于聯合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能夠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