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馬靜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耳鼻喉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耳鼻喉科為醫院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院治療耳鼻喉科病患場所,針對耳鼻喉科病患的特征,在為其對癥救治的同時,護理服務也極為重要,一旦護理服務不到位,會造成病患治療效果不理想,嚴重者,會造成病情惡化,應重點關注[1]。本文為探討耳鼻喉科患者運用優質護理干預模式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時間段收治耳鼻喉科患者54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干預方案不同均分為兩組,27 例每組,其中,對照組中擁有17 例男性,存在10 例女性,所選年齡范圍在(36 ~79)歲,平均值在(57.42±1.15)歲;觀察組中擁有16 例男性,存在11 例女性,所選年齡范圍在(33 ~77)歲,平均值在(57.46±1.13)歲。納入標準:病患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類疾病者。
對照組運用常規干預方案,做好病患各項基礎檢查和診斷工作,安慰、鼓勵基礎知識宣教等。
觀察組運用優質護理方案,措施為[2]:①針對病患在的焦躁、心慌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在與病患進行交流時,應注意自身語氣,行為舉止,不宜對病患形成刺激,應依據病患情緒變化,緩慢引導,與病患建立護心獨,引導病患掌握疾病、危害等知識,舉例成功案例,樹立病患戰勝疾病的信心。②做好病患所處環境的消毒滅菌工作,保持空氣新鮮,維持溫度及濕度的穩定,不宜波動太大,減少周邊刺耳的噪音,保持良好休息睡眠,營造一個良好環境,減少病患陌生感等情緒的滋生。③針對存在交流障礙者,應引導及鼓勵病患進行開口,糾正及指導發音,護理人員言語交流時,確保語言妥善性,以親切、柔和言語與病患進行交流,將病患抵觸情緒消除。④在病患完成治療操作后,引導病患掌握漱口、吃飯、穿衣、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根據病患身體恢復情況,制定個體化訓練計劃表,輔助病患提升其自理能力,讓病患逐年掌握生活能力。⑤針對病患的特殊性,為其提供專科護理,對于手術治療者,應加強對病患生命體征觀察,手術部位干燥及清潔,避免感染,在敷料操作時,多注意切口好轉情況;針對需要臥床休息者,應做好輔助體位變化,避免靜脈血栓的形成,根據身體恢復狀況,合理膳食及康復鍛煉。
觀察兩組病患滿意度、生活質量、護理質量評分情況。針對本研究中病患滿意度采用0-100 分答題問卷調查表施行調查,調查結果所得數值越高,病患滿意度越高,調查結果所得數值越低,病患滿意度越低。針對本研究中病患生活質量采用0-100 分答題問卷調查表施行調查,調查結果所得數值越高,病患生活質量越好,調查結果所得數值越低,病患生活質量越差。針對本研究中病患受到護理質量采用0-100 分答題問卷調查表施行調查,調查結果所得數值越高,病患受到護理質量越高,調查結果所得數值越低,病患受到護理質量越低。
數據采用SPSS18.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研究中所得病患滿意度、生活質量、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研究中所得數值,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病患滿意度、生活質量、護理質量評分情況(±s,分)

表 兩組病患滿意度、生活質量、護理質量評分情況(±s,分)
組別 n 病患滿意度 生活質量 護理質量觀察組 27 95.32±1.14 93.25±1.21 93.48±1.18對照組 27 82.42±1.64 83.12±1.45 81.24±1.72 t 5.4765 5.8457 5.6878 P<0.05 <0.05 <0.05
耳鼻喉科病患最為常見的突發性癥狀為流鼻血,對于這一特征,需要護理服務人員熟悉掌握各耳鼻喉科病癥的基本狀況,提升對病患病情變化關注度,為病患提供優質護理服務,輔助病患完成對癥救治措施,確保護理服務的及時性及有效性,應重視[3]。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對于護理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護理服務雖然擁有一定干預效果,但是,整體效果不甚理想,傳統護理服務的側重點在于病患病情,而現代護理服務,不僅應滿足病患病情護理,還應在病患心理方面進行輔導,引導病患形成正確心態;同時,對于護理人員自身的素質也相應提升,與傳統護理服務比較,護理人員責任意識得到加強,工作意識得到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服務水平得到提升,進而為病患提供的護理質量得到提高;本研究通過對比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對耳鼻喉科患者運用效果,發現,觀察組在研究中所得病患滿意度、生活質量、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研究中所得數值,統計學有意義(P<0.05);對比結果表明,優質護理干預模式的運用價值極高,值得病患選用。
綜上所述,耳鼻喉科患者運用優質護理干預模式的效果顯著,與常規護理比較,病患生活質量更好,護理質量及滿意度更高,耳鼻喉科患者值得運用優質護理干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