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網蘭
(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 江蘇 鹽城 224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安全意識和風險意識越發增強。而在臨床工作中,由于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護理工作所面對的要求和挑戰也就越多,在此過程中,護理風險也就隨之增多[1]。冠心病的發生不僅會造成管腔狹窄或閉塞,還會誘發炎癥、栓塞等危重并發癥,與其他疾病相比,臨床護理難度相對較大,同時也容易誘發各類不良事件[2]。基于此,本次研究將84 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了護理警示標識對該類疾病的護理效果及對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心內科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4 例。按照患者的就診順序,將上述84 例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2 例。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22 例,女性20 例,年齡45 ~85 歲,平均年齡(62.52±4.82)歲,病程0.6~5 年,平均病程(2.83±0.76)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9 例,年齡46 ~85 歲,平均年齡(62.74±4.39)歲,病程0.5 ~5 年,平均病程(2.91±0.82)年。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行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還需應用護理警示標識管理,主要包括:①藥品標識:對患者的常用藥物進行特殊標記,如多巴胺、地高辛、低分子肝素等,并將其存放于指定位置。注射藥品需要與特定標識牌配合使用,降低出錯概率。②警示標識:在病床床頭、洗手池、洗手間、走廊等地張貼醒目的警示標識,以免發生墜床、跌傷、滑倒等不良事件[3]。③患者標識: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制定專屬腕帶,并標注患者的姓名、年齡、病種、床號等內容。④特殊標識:對于藥物禁忌或有過敏史的患者需進行特殊標識,及時提醒醫護人員[4]。
(1)護理效果判定:顯效:沒有不良事件發生,患者情況穩定;有效:偶有不良事件發生,但患者情況有所改善;無效:患者情況未發生明顯改變。
(2)分別統計兩組患者護理糾紛、護理差錯、護理投訴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
數據采用SPSS22.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95.24%)顯著高于對照組(80.9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對比[n(%)]
研究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9.52%)顯著低于對照組(28.57%),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冠心病雖然是一種臨床常見病癥,但是因其特殊的病理反應和臨床癥狀,在護理過程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相對較高,不僅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傷,還會對醫院聲譽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需引起醫護人員、患者、家屬多方面的關注。
研究組護理有效率為95.24%,對照組為80.95%,對比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52%,對照組為28.57%,對比差異顯著,P<0.05。研究說明,護理警示標識在冠心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不但具有確切的護理效果,而且能夠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通過藥品標識、警示標識、患者標識,以及特殊標識等方式,能夠規范藥品取用,減少墜床、跌傷、滑倒等事故的發生次數,同時還能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存性和配合度,進而提升臨床護理的工作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警示標識,不但可以提升臨床護理效果,還能減少護理糾紛、護理差錯、護理投訴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幾率,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