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佩寶
(南京市南京盲人推拿門診部 江蘇 南京 210001)
失眠在中醫學中被稱為“不寐”或“不得臥”,指的是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疾病,此類疾病的影響因素較多,現代醫學尚未完全闡明此類疾病的病機,因此缺乏特效治療方案,長期應用安眠鎮靜藥物副作用明顯,甚至可能形成藥物依賴[1],因此尋求一種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十分必要。手法推拿治療失眠癥在臨床已見報道,不但療效確切,且安全性高,患者接受程度好。本文嘗試采用腹部推拿法治療失眠癥,取得了較好成效,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為2015 年4 月-2019 年5 月之間我院收治的100 例失眠癥患者,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包括男性26 例,女性24 例,年齡29 ~66 歲,平均45.2±7.1 歲,病程1 ~36 個月,平均12.4±2.9 個月;對照組包括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齡25 ~65 歲,平均44.9±7.5 歲,病程1 ~34 個月,平均12.7±2.8 個月。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統計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頭面部推拿法治療,患者取仰臥位,一指禪法從印堂推至神庭,隨后分推前額,沿眉弓至太陽穴,然后用一指禪法沿眼眶往返,再從印堂起向下經迎香穴分推至雙耳前,點按交感、皮質下、內分泌等耳穴,每個步驟5 ~6 次,在進行處理時要保持勻速,動作柔和,力道適中,治療以印堂、神庭、太陽等穴位為重點,輔以耳穴,每次治療時間10 ~20min。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腹部推拿法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先用手掌順時針、逆時針摩腹10min,再沿腹部經絡走向用點、揉、推法處理穴位,以關元、中脘、下脘為主穴,輔以天樞、氣海、太乙、滑肉門、商曲等穴,每次治療時間20 ~30min。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0d。
兩組患者完成治療后評價療效。效果評價以患者睡眠情況為準[2]。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價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
數據采用SPSS20.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0%(49/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0%(41/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n)
治療前兩組PSQI 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PSQI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SQI 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PSQI 評分對比(±s,分)
注:*表示與對照組相比P <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15.9±2.6 7.2±1.0*對照組 50 15.7±2.7 11.4±2.6
失眠癥是臨床常見病,隨著近年來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增加,失眠癥的發生率明顯上升[3]。由于目前現代醫學尚未闡明失眠癥的病機,因此西醫缺乏特效治療手段,只能應用安眠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但副作用明顯,且長期服用易形成依賴,患者接受程度差。手法推拿治療失眠癥已有報道,但仍未作為主流治療手段被。頭面部推拿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案,從經絡循行來看,頭面部總領一身陽氣又絡全身陰氣,是諸脈匯聚之所,因此推拿頭面部可實現調節陰陽的目的,采用一指禪法推拿可促進氣血循行,寧心安神,陰陽調和以治病[4-5]。但從效果評價來看,單純采用頭面部推拿治療失眠癥,療效有限。《厘正按摩要術》中有云:胸腹者,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這說明了腹部與氣血、陰陽的密切關系,進行腹部推拿不但可以調節臟腑功能,更能夠平衡陰陽,改善氣血循行,實現補益心脾,交通心腎的效果。從本次研究數據來看,觀察組總有效率及治療后PSQI 指數均優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聯合腹部推拿法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腹部推拿法可起到固本培元的效果,聯合頭面部推拿治療失眠癥的療效確切,值得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