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昀 黃福平
(江門市結核病防治所 廣東 江門 529000)
近年來,在人們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轉變的影響下,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患者日益增多。與此同時,臨床開始關注NTM感染對人的危害性影響[1]。受非結核分枝桿菌菌種鑒定工作繁瑣、實驗室技術要求較高等因素的影響,臨床中開展的肺結核分枝桿菌分離實驗較少,且關于非結核分枝桿菌臨床分離株流行病學的報道較為少見[2]。為此,本次研究以江門市為例,對江門市非結核分枝桿菌進行分離性試驗與鑒定,了解江門地區NTM 感染流行現狀、主要流行病學特征,為非結核分枝桿菌病防治策略的確立提供依據。
將江門市結核病防治所(包括江門五邑地區結核病防治機構或其它醫療機構送檢)2000-2012 年分枝桿菌培養的實驗室資料中培養為陽性的5284 株分枝桿菌,作為對象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對2594 例進行結核分枝桿菌分群,499 株為非結核分枝桿菌,占比19.24%。
試劑:菌型鑒定與藥敏試驗試劑,均按照《結核病診斷實驗室檢驗規程》中相關要求進行配制,該規程為中國防癆協會制定。
菌種鑒定方法與藥敏試驗方法:采用傳統生化反應法,對菌種進行鑒定;采用羅氏培養基為基礎的間接比例法,對藥敏進行試驗。
對NTM 分離率、感染人群性別構成、感染人群年齡構成、菌種分布等。
5284 株陽性分枝桿菌中對2594 例進行分枝桿菌分群,除2004 年,其余年度的NTM 分離率變化并不顯著,2000-2012 年NTM 分離率為19.24%,見表1。

表1 2000-2012 年 NTM 分離率的分析
NTM 菌種主要以男性為主,且15 歲以下和75 歲以上的患者較少,以15 歲~74 歲的患者為感染高峰年齡,見表2。

表2 2000-2012 年感染人群性別與年齡構成分析

男 1 1 3 5 7 17女 2 2 2 2 4 12 2003 共計 0(0.00) 7(21.88) 11(34.38)9(28.13) 6(18.75) 32男 0 4 5 5 3 16女 0 3 6 4 3 16 2004 共計 7(15.56) 7(15.56) 10(22.22)12(26.67)10(22.22) 45男 3 3 5 8 7 25女 4 4 5 4 3 20 2005 共計 0(0.00) 6(18.18) 9(27.27) 8(24.24) 10(30.30) 33男 0 4 5 6 2 17女 0 2 4 2 8 16 2006 共計 5(13.51) 5(13.51) 8(21.62) 10(27.03)9(24.32) 37男 2 2 3 6 8 21女 3 3 5 4 1 16 2007 共計 0(0.00) 6(15.79) 10(26.32)11(28.95)11(28.95) 38男 0 4 6 7 3 20女 0 2 4 4 8 18 2008 共計 6(14.63) 6(14.63) 10(24.39)12(29.27)7(17.07) 41男 4 4 6 5 2 21女 2 2 4 7 5 20 2009 共計 0(0.00) 12(26.09)13(28.26)11(23.91)10(21.74) 46男 0 6 8 6 5 25女 0 6 5 5 5 21 2010 共計 0(0.00) 10(20.83)14(29.17)12(25.00)12(25.00) 48男 0 4 9 8 6 27女 0 6 5 4 6 21 2011 共計 0(0.00) 10(20.00)15(30.00)14(28.00)11(22.00) 50男 0 6 10 8 2 26女 0 4 5 6 9 24 2012 共計 5(9.62) 10(19.23)14(26.92)12(23.08)11(21.15) 52男 1 5 8 7 4 25女 4 5 6 5 7 27
對499 株鑒定的NTM 菌種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發現2000-2012 年間,最常見的菌種群為7 種,其中龜膿腫分布最高為270株,不產色分布最少為10 株。特點為,龜膿腫、鳥胞是各年度主要的NTM 分離菌種,見表3。

表3 2000-2012 年 500 株被鑒定的 NTM 菌種分布的分析
非結核分枝桿菌(NTM),主要是除了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麻風分枝桿菌外,其他的分枝桿菌。目前,臨床中已經發現NTM超過150 種[3]。此類菌種為條件性致病菌,部分菌種可能會引起肺部感染、局部淋巴結感染等,是對人體有害的病原體。現階段,江門市NTM 感染患者數量不斷增多[4]。因而,加強對江門市NTM分枝桿菌臨床分離株流行病學特征的分析,對于日后控制江門市NTM 感染患者數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根據對江門市非結核分枝桿菌臨床分離株流行病學的分析,從比較全面的角度上掌握了當前該市非結核分枝桿菌臨床分離率。研究主要對江門市結核病防治所2000-2012年分枝桿菌培養的實驗室資料中培養為陽性的5284 株分枝桿菌進行分析,通過培養鑒定分析,從2594 例結核分枝桿菌分群種鑒定出499 株非結核分枝桿菌,占比19.24%。根據此研究結果可以作出推測,江門市近些年來的NTM 感染分離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在NTM 感染患者中,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群發病比例存在差異。本次研究結果顯示,NTM 菌種主要以男性為主,且15 歲以下和75 歲以上的患者較少,以15 歲~74 歲的患者為感染高峰年齡。其中,尤其以15 歲至34 歲年齡段的人群更容易遭受NTM 感染。臨床認為,NTM 感染的發生率與菌種分布有密切關系。為此,在掌握NTM 感染分離率及發病性別、年齡的基礎上,對2000-2012 年NTM 菌種的分布情況展開探究。通過對菌種分布情況的分析,發現最常見的菌種群為7 種,其中龜膿腫分布最高為270 株,不產色分布最少為10 株。此研究結果能夠表明,部分菌種的分布,與人類感染表現出明顯的地區性差異。沈瑤杰等人在分析醫院非結核分枝桿菌臨床分離株菌種分布特征時,也證實了龜膿腫、鳥胞是各年度主要的NTM 分離菌種研究成果[5]。由此可以看出,江門市非結核分枝桿菌的臨床分離率較高,且分離菌種類型較多。
綜上所述,近些年來,非結核分枝桿菌臨床分離率明顯升高,致病性菌種不斷增多,且感染人群年齡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非結核分枝桿菌分離株流行病學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