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上海市閔行區顓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保科 上海 210008)
兒童營養狀況的好壞對兒童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預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營養狀況不但有益于兒童體格的生長,還有助于神經系統、心理等器官的發育。營養性疾病的出現不但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的影響,還會造成兒童全身系統功能的紊亂,導致患兒出現免疫力低下,部分患兒還極易患上各種疾病,對兒童的智力造成影響,對患兒的身體健康造成極易嚴重的威脅[1]。本次就選取了200 例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我院門診治療的0 ~3 歲營養性疾病兒童,對其均給予門診健康宣教,詳細的探討了門診健康宣教對0-3 歲營養性疾病兒童的影響。具體如下:
抽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出生的,且規范管理的兒童共9342 人,其中營養性疾病兒童2668 人,其中200 名兒童作為干預組進行健康宣教干預。本組200 例患兒中,男98 例,女102 例,年齡 0 ~ 3 歲。
對本組兒童均給予門診健康宣教。兒保工作人員根據患兒的年齡階段,為其選擇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措施,結合患兒活動范圍情況,其與周圍新鮮事物的接觸范圍逐漸增多,患兒的智能發育情況逐漸突出,患兒的語言、思維、應人應物的能力逐漸增強,但是也有部分患兒對危險識別能力匱乏,對于此,應給予患兒適當的健康宣教,兒保工作人員建議患兒家屬多帶患兒進行戶外活動,通過陽光照射促進患兒的鈣吸收,指導患兒多食用含鐵食物。兒保工作人員還向母親普及正確的方式、母乳喂養潛在的價值,以及定期進行疫苗接種等相關性的知識,給患兒建立個人檔案與健康保健手冊。
對患兒進行定期體檢,除此以外,還定期進行營養分析的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為患兒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必要時,還給予患兒藥物輔助治療。給予患兒合理的嬰幼兒喂養指導。在對新生兒的訪視、高危兒的篩查、母乳喂養知識的宣教等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中,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如患兒的年齡不到6 個月,由于某些原因不能進行母乳喂養,則需及時給予患兒使用配方奶粉,在保證奶量的基礎上合理的添加輔食,根據患兒的年齡以及各時期生理的特點給其食用過渡的食物,幫助嬰兒在飲食上的順利過渡。如患兒存在胃口比較差、對某一種食物尤其偏好、有不良進食習慣、害怕進食等行為時,兒保工作人員也給予其及時行為指導。
觀察并比較本組患兒健康宣教前后疾病的改善情況。對本組患兒均進行健康狀況調查,發放200 份,回收200 份,有效問卷126 份,有效率63.00%。
數據采用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健康宣教后,本組患兒各項指標有了明顯的提升,與健康宣教之前相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表 本組患兒病情的改善情況[n(%)]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家庭等對兒童健康成長更加重視,我中心的兒童健康管理中心對兒童健康保健工作也更加重視。兒童的健康成長、正常發育等不但需要家庭、社會等的精心呵護,還需要給予其兒童正確、合理的營養支持。同時,給予兒童有效的智力開發、運動指導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健康宣教是在基于常規健康保健的基礎上所開展的一種措施,兒保工作人員通過向患兒家長普及兒童生長發育的相關知識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等,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足夠的營養,促進了對兒童智力、神經、心理、運動等系統的發育,保證了兒童的全面發展。
營養不良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其極易導致患兒出現營養性疾病,其引發因素包括長期的喂養不當、體檢意識比較淡薄、傳統的帶養方式等,營養性疾病的出現極易導致患兒出現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統疾病等病癥。有研究數據顯示,引發兒童營養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本中心的兒童健康管理中心在對0 ~6 歲兒童實行系統的管理體檢的這十余年中,在門診中對患兒實施了健康宣教,逐漸加強了對營養性疾病患兒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營養性疾病的發生率,說明對兒童給予門診健康宣教是降低營養性疾病的有效措施。門診健康宣教,是給予了兒童合理的護理干預,讓兒童獲得了更高品質的保健服務[3-5]。
醫院在給予患兒門診健康宣教的同時,還走進社區,走進家庭,定期在顓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孕婦講座、父母學校等,近一、兩年來我中心也加大對0 ~3 歲小兒的健康宣教及經濟投入,通過門診顯示屏、院刊、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對孕婦、產婦,寶媽等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活動,如針對新生兒的喂養方式、母乳喂養的優點等,并對其現存的行為給予準確的指導。除此以外,加強對母乳的喂養、指導媽媽給嬰幼兒合理的添加輔食等均是預防影響性疾病的重要措施[2]。我院門診還應對家長所需要掌握的關于0 ~3 歲小兒的健康保健知識進行調查,掌握家長們需要掌握的方向,使其掌握更多的0 ~3歲小兒健康保健知識,并將所掌握的知識轉化為保健行為,并督促其他成員也建立起保健行為,為保證0 ~3 歲小兒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健康宣教后,本組患兒各項指標有了明顯的提升,與健康宣教之前相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另外,家長也應將其重視起來,定期對兒童進行體檢,對發現的疾病給予早期診斷和治療,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綜上所述,門診健康宣教在兒童的成長發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能夠有效改善營養性疾病兒童的臨床癥狀,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建議將其在醫院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