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劍 王波
(寧夏人民醫院 寧夏 銀川 750002)
腸外營養液配置主要是將身體所需的脂肪乳、維生素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調配至營養袋中,通過經外周或者中心靜脈插管的形式提供至機體以此進行血液循環,主要是針對無法進食或者危重疾病的患者以此維持其機體所需的營養,增強患者的免疫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改善負氮平衡[1]。隨著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也得到了顯著的進步,而對于腸外營養液的配置也是其較為關鍵的工作。在進行配置時,藥師應該嚴格對醫囑進行審查,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性,這也需要藥師和臨床醫生予以交流[2]。該研究對腸外營養液配置不合理性予以討論,以此分析腸外營養液配置不合理醫囑,結果如下。
該研究選擇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2 月配置的腸外營養液20942 袋。因為目前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藥師并不能獲取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故而并不能對醫囑進行審核,在進行藥物審核過程中,容易忽視用藥的量、穩定性以及相關的配伍禁忌。
針對不合理配置的醫囑進行分析,針對患者的年齡、醫生姓名等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和記錄,確定醫囑的正確性,資料歸檔后進行統一的分類。記錄的內容需要詳細,包括患者的病區、病號以及相關科室等也需要記錄。
將不合理醫囑的相關類型狀況予以列表統計,主要有陽離子濃度有誤、丙氨酰-谷氨酰胺劑量有誤以及液體量有誤等。
此項研究的調查數據應用統計軟件SPP20.0 進行分析,計量計數資料分別用t與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配置不合理醫囑116(0.55%)袋,其中不合理用藥主要有陽離子濃度有誤41(35.34%)例,液體量有誤22(18.97%)例,丙氨酰-谷氨酰胺劑量有誤30(25.86%)例,卡文配置有誤17(14.66%)例,其他6(5.17%)例,見表。

表 116 袋醫囑不合理用藥構成情況
腸外營養液在進行配置時,需要對患者的營養要素、能量以及維生素等予以考慮分析,另外還需要關注相應的穩定性以及配伍禁忌等[3]。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藥師并不能獲取患者的基本信息資料,只能通過醫囑予以配藥,在進行醫囑的審查時應該對用藥的穩定性予以分析,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性。腸外營養液的穩定程度受到氨基酸濃度、維生素以及相關微量元素的影響,藥師在進行醫囑審核時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出發。首先針對陽離子濃度有誤予以分析,陽離子對營養液的穩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影響,這類藥物針對的是脂肪乳相關的穩定性。若是陽離子濃度存在差異性或者有誤,那么就會減少機體脂肪乳的穩定性,嚴重者會有破乳的狀況,這也表明機體并不能充分利用脂肪酸,無疑使得機體受到損害[4]。丙氨酰-谷氨酰胺濃度有誤也是較為嚴重的問題,機體較為豐富并且非必須的氨基酸便是谷氨酰胺,其能夠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確保小腸黏膜的基本結構和相關功能,以此針對組織的抗氧化性予以調節,提升機體的免疫功能。針對相關研究指出,谷氨酰胺能夠緩解機體的氮平衡,促進患者恢復,但是其溶解度等相對較差,故而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進入患者機體后能夠快速的分解。從液體量有誤進行分析,一般情況下,需要針對患者的基本狀況,根據其病情進行液體量的分配,以此確定腸外營養液的量。若是液體量不適中,就不能滿足機體的基本需求。從卡文配置有誤進行討論,營養物質會被分離成三種腔室,在進行使用時需要進行剝離,在進行腸外營養液配置階段也需要對患者機體所需進行評估。腸外營養液能夠給予患者機體所需的基本營養,利于機體的吸收,而統一的配置調和多種藥物,還需要針對每個藥物的穩定性予以分析,在進行藥物醫囑審查時,應該更加全面針對配置的流程應該嚴格的把控。另外還需要對藥師進行培訓,促進其和臨床醫生的溝通,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綜上所述,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藥師應該對醫囑進行嚴格的審查,降低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