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仁 范學東 施鳳琴 丁雪娟
(上海市崇明區血站 上海 202150)
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程》并結合本站工作實際,本站自參加上海市各區血站采血標本送市血液中心集中化檢測以來,采血小分隊下鄉采血采用:獻血者有效證件系統篩查---血壓、體重及健康征詢---獻血者手指血樣化驗初篩---《獻血登記表》體檢結果審核及分配獻血序列碼(兼血型圈注)---采血、貼簽、留樣本---血袋辮子血樣現場ABO 血型復檢---信息錄入數據庫并發放獻血證(紀念品)的模式。通過實施采血現場及時復檢血袋ABO 血型,在集中化檢測標本送檢及血液回站成分分離前及時糾正血袋、標本標識血型錯誤,以避免集中化檢測中心檢測報告因故延時發出,確保臨床及時用血。
2014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站小分隊下鄉血液采集后的43558 例血袋辮子血樣ABO 正定型(瓷板法)資料。
抗A、抗B 單克隆血型定型試劑(上海血液生物醫藥公司),正定型紙板(獻血者體檢ABO 血型正定型化驗初篩人員用),100 孔白色搪瓷血型板及微型震蕩器(血袋辮子血樣ABO 血型正定型復檢人員用)。
獻血者化驗初篩時做ABO 血型紙板法正定型,并將初篩血型記錄于《獻血登記表》血型欄,血液采集后由血袋血型復檢人員現場復檢血袋辮子血樣ABO 血型并雙人復核搪瓷血型板上血型結果與相應血袋上序列碼標識血型是否一致,以避免體檢、采血過程中血型初篩、序列碼血型標識等環節失誤導致的血袋辮子血樣血型與序列碼標識血型不符。
43558 例獻血者血袋辮子血樣ABO 血型復檢后,24 例ABO血型與血袋獻血序列碼標識血型不符(總不符合率0.06%)。24例血型不符原因如下:化驗初篩人員在《獻血登記表》血型欄目初篩血型填寫錯誤17 例(占比70.83%);分配獻血序列碼崗位人員血型標識錯誤(同時采血人員采血前也未及時核對出)2 例(8.33%);獻血者和初篩者非同一人2 例(占比8.33%);化驗初篩人員血型初篩操作錯誤2 例(占比8.33%);亞型致抗原弱1 例(占比4.17%),見表。

表 43558 例血袋辮子血樣ABO 血型復檢與血袋序列碼標識血型不符情況(例)
血站采血小分隊下鄉采血過程中,往往由于體檢、采血工作環境不如站內工作環境穩定,相關操作環節容易出現疏忽,會影響血袋辮子血樣ABO 血型與血袋及送檢標本上獻血序列碼標識血型不符合。通過統計分析本站5 年來資料,除1 例由于亞型的抗原弱導致體檢初篩時紙板法疑集反應弱難以判斷,其余23 例(95.83%))均為人為因素。其中,由于獻血者體檢化驗初篩工作環境因素(天氣溫度、環境悶熱、人員嘈雜及獻血者化驗秩序不佳)、當天獻血者眾多而初篩工作人員偏少等因素,導致化驗初篩人員注意力不集中,化驗初篩人員工作責任心欠缺等原因致化驗初篩人員在《獻血登記表》上血型填寫錯誤,是主要的原因(70.83%)。業內相關文獻也有相關報道[1-4]。同時,血袋獻血序列碼分配人員血型標識失誤及血液采集崗位人員對獻血者身份證及《獻血登記表》體檢結果的核查失誤也是造成血袋血型與標識血型不符的重要因素。因此,應加強化驗初篩等各環節工作人員工作責任心教育,加強業務培訓、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獻血單位在采血現場努力創造獻血體檢、化驗初篩、采血現場工作環境,血站優化獻血者人數與化驗初篩人員比例配備,以避免血型不符。
同時,采血現場及時復檢血袋辮子血樣ABO 血型,可以:1)及時糾正血袋上獻血序列碼血型標識的錯誤。2)避免《獻血登記表》上錯誤初篩血型錄入數據庫時信息錯誤。3)采血現場及時糾正集中化檢測送檢標本上的標識血型錯誤,由此可以避免集中化檢測實驗室由于送檢標本檢測血型與標本標識血型不符而導致檢測結果報告發放被迫延時,為實驗室及時出報告、醫院臨床盡早用上血液成分提供技術保障。雖然糾錯率不高,但對確保血液質量、優質服務有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