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友利 張 偉 姜新峰 李麗麗
(皖北衛生職業學院臨床學院 安徽宿州 234000)
2020年,因為疫情,教育部決定春季延期開學。截止到5月底,國外疫情仍處于中高風險階段,但國內經過嚴防嚴控,疫情形勢基本穩定[1]。各高學校正有序推進復學,而學生復學跨區域流動性強、返校后相對聚集等給學校疫情防控帶來了潛在風險。據調查,我國有70%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其中80%是流行性傳染病[2]。此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受疫情影響也不利于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及時了解學生的相關知識認知、態度和行為,對降低學生因疫情引起的消極、恐慌心態,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3]。與此同時,也可為高校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調整提供依據。
選取某高校復課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計發放問卷40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353份,問卷的有效率為88.3%。其中,男生26人,女生327人;年齡小于18歲的6人,18到22歲的212人,大于22歲的135人;有11.6%的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88.4%的學生來自非獨生子女家庭。
借助第三方網絡問卷平臺,對問卷進行發放和回收,剔除無效問卷后,將有效問卷錄入SPSS26.0中,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在問卷編制上,研究者對問卷Cronbach's Alpha以及結構效度進行了檢驗[4],結果顯示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較高。
由于對疫情防控的認知、態度及行為問卷三個維度的條目都不相同,因此,本次調查采取5點均值法進行比較。學生復課后其疫情防控均值得分高低依次是:疫情防控認知(4.7403)、疫情防控行為(4.6671)以及疫情防控態度(4.4181)。在疫情防控認知上,T3(“您知道密切傳播者的隔離時長”)均值得分最高為4.7847分,可以看出學生在密切傳播者的隔離時長方面還是較為知曉的;在疫情防控態度上,T9(“您很有信心能夠戰勝這場疫情”)均值得分最高為4.7422分,T8(“您在校時對新冠肺炎感到恐懼/焦慮”)均值得分最低為3.5467分,處于中等臨界值以上,可以看出復課后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焦慮;
在疫情防控行為方面,其中T12(“您在學校的公共場合會帶口罩”)均值得分最高為4.8527分,在該維度中均值得分最低的為T17(“您在學校會定期的進行體育鍛煉”),其均值也處于中等臨界值之上為4.3739分,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由此可見學生在復課后在體育鍛煉方面是較為重視的。
通過調查發現,不同自主學習效果的學生復課后對疫情的認知、態度以及行為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整體層面來看,自主學習效果越是優秀的學生其疫情認知、態度以及行為均值得分就越高,在疫情防控認知方面:優秀自主學習效果的學生其疫情認知均值得分為4.9314分,其次,是自主學習效果良好的學生,其認知均值得分為4.7726分;在疫情防控態度方面,自主學習效果優秀的學生其疫情防控態度均值得分最高為4.7059分,自主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其疫情防控態度均值得分最低為4.0667分;在疫情防控行為方面,其均值得分高低依次為:自主學習效果優秀的學生(4.8676)、自主學習效果良好的學生(4.7477)、自主學習效果為一般的學生(4.5529)以及自主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4.0833),見下表。

表1 不同自主學習效果的學生疫情認知、態度及行為差異表
本研究結果顯示,復課后學生在疫情防控認知均值得分為4.7403分,遠高于中等臨界值,這說明學生在開學后對疫情的認知程度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也從側面反映了日常學生對新冠肺炎病毒的關注度較高。其中,學生在“病毒名稱”、“密切接觸者隔離時長”,以及“打噴嚏時用紙巾/手掌掩住口鼻”的知曉度最高,究其原因發現,隨著當前疫情進展,臨床上不斷總結病毒特征和更新疾病治療指南,以及在國務院頒發《關于依法科學精準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通知》的大環境下,使得開學后學生對疾病防御手段以及相關危險因素還是有一定的認知的。另一當面,由于被調查對象本身就是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該病毒的相關風險認知以及疾病知識較其他專業學生而言就頗為知曉,從而使該研究中學生對疫情防控的認知較高。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復課后學生在疫情防控態度上的均值得分為4.4181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可以看出學生在疫情防控態度上較為端正,預防積極。有76.8%的學生復課后仍會關注疫情的動態進展,并且有79.6%的學生是通過電腦、手機、朋友或老師等了解疫情信息的。在復課后學生對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恐懼或焦慮方面,有39.4%的學生表示心理上存在焦慮,究其原因,可能與本次病毒傳染性較強導致的疫情嚴重有關。在相關研究中表明適當的焦慮有利于采取預防措施、防范感染,但過度的恐懼和焦慮會影響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同時,過度的焦慮和恐懼也會使學生的免疫力降低[5],給病毒可乘之機,從而增加了復課后疫情防控的風險。因此,要對大學生心理進行適當干預,調整其心態,避免過度恐慌,否則會出現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6]。此外,有82.2%的學生對戰勝這場疫情很有信心,僅有0.8%的學生表示沒有信心。反映我國醫療水平在這場疫情攻堅戰的考驗中取得了重大成績與突破,贏得了當代大學生的信任。
通過調查顯示,復課后學生在疫情防控行為方面較為完善,其均值得分為4.6671分,疫情防控行為水平較高。在出行方面,有88.4%的學生在學校的公共場合會戴口罩,76.2%的學生在校園內能夠做到不亂串門、不聚集。在個人衛生方面,有83.6%的學生在宿舍內會打開門窗使室內通風,并且有72.2%的學生會定期對個人常用物品進行消毒,有83.3%的學生在校期間會經常洗手。究其原因,復課后學生較高的疫情防控行為水平與學生自身的疫情認知和態度有關,另一方面,還與高校防控部門的嚴格管理,以及大學生自身積極響應號召有關[7]。在自身鍛煉方面,有63.2%的學生復課后在校園內會定期的進行體育鍛煉。在疫情下,適度且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風險,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大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意識是疾病預防的重要舉措[8]。因此高校復課后,引導學生適度參加體育鍛煉,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意識,采用多種形式的有氧運動來提高學生體質,對高校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有著重要推進作用。
綜上所述,高校復課后學生疫情防控認知水平普遍較高、態度端正,疫情防控行為較為完善。鑒于此,建議高校要繼續統籌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健康衛生知識宣傳工作,提高學生疫情防控知識,做到高度認知,有效預防。此外,學校要引導學生適度參與體育鍛煉,增強學生免疫力。在教學上,做好線上線下銜接工作。在有效防控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統籌兼備,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