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慧, 牛 玲 安新江, 何秀華, 王 燕, 薛 瑩, 凌 楠, 王鎮(zhèn)洲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徐州兒童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其癥狀有輕重之分,發(fā)病前期主要以發(fā)熱、咽痛、心悸、胸悶等為特征,嚴重時可出現(xiàn)心力衰竭、休克或猝死,故因對其加以重視[1,2]。目前,關于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診斷和治療療效較佳,且預后性較好。但有資料顯示,病毒性心肌炎雖預后性較好,但目前臨床上尚無明確有效方法對病毒感染進行根治。近年來較多文獻指出,黃芪注射液具有養(yǎng)心通脈、促進心肌順暢等作用,現(xiàn)已廣泛用于體虛、血脈瘀阻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等病癥的治療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黃芪顆粒對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的療效,炎癥因子水平及細胞免疫的影響,以期為臨床防治提供參考。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兒7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38例)和對照組(32例)。其中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方案治療,研究組在前者基礎上繼續(xù)使用黃芪治療。病例納入標準:入院患兒病史、臨床表現(xià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電圖(Electrocadiogram,ECG)、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CDE)等各項檢查結果均符合1999年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制定的關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如下:①伴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的患兒;②不能很好的配合實驗者;③藥物過敏者;④目前尚不能確切診斷者。研究組,男、女各20、18例;年齡1~15歲,平均(6.9±1.2)歲;平均(16.8±1.5)kg/m2。對照組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2~14歲,平均(7.2±1.5)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征得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受試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治療方案:磷酸肌酸鈉注射液(吉林英聯(lián)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621):1.0g/d,1次/d靜滴;聯(lián)合維生素C注射液(華潤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640)100~200mg·kg-1·d-1,1次/d靜滴,最大不得超過成人量;及注射用1,6-二磷酸果糖(Biomedica Foscama Industria Chimico Farmaceutica S.p.A.批準文號:H20100111)100~250 mg/kg/d,1次/d。研究組患兒在常規(guī)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口服黃芪顆粒(四川百利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Z20003380):<3歲,2g/次,2次/d;3~6歲 4g/次,2次/d;≥7歲 8g/次 2次/d;療程為1周。炎癥因子及免疫細胞檢測:患兒禁食水6h時以上,并抽取其靜脈血5mL進行離心,速度3000 r/min,10min,待離心完成后,取上層血清-80℃保存?zhèn)錅y。炎癥因子采用貝克曼庫爾特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試劑供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采用流式細胞儀(CytoFLEX)測定外周血T淋巴細胞;心肌酶指標采用免疫層析法測定。
1.3觀察指標與評判標準: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并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2周對患兒炎癥因子水平、外周血T淋巴細胞及心肌酶進行檢測。其中炎癥因子包括:腫瘤壞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外周血T淋巴細胞包括:CD3+、CD4+、CD8+。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肌鈣蛋白I(Troponin I,cTnI)。評判標準:①顯效:臨床癥狀消失,體內免疫細恢復正常;②有效:臨床癥狀得到較大改善,體內免疫細胞水平逐漸恢復;③無效:體征狀況沒有得到改善,炎癥因子及免疫細胞水平仍處于異常狀態(tài),且有擴張心肌病產生。總有效率=(顯效+無效)/總人數(shù)×100%。

表1 兩組治療后主要癥狀療效比較

2.1兩組治療后主要癥狀療效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心肌酶水平比較: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兩組患者的CK、CK-MB、LD及cTnI水平的時點、組間、時點與組間的交互效應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周,研究組患者的CK、CK-MB、LD及cTnI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肌酶水平比較
2.3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兩組患者的TNF-α、IL-6、IL-17水平的時點、組間、時點與組間的交互效應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周研究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4兩組免疫細胞比較: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兩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的時點、組間、時點與組間的交互效應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周,研究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免疫細胞比較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受病毒感染的影響,感染后可對心肌細胞進行直接損害,該過程中,心肌細胞受到持續(xù)性的損傷,致使其發(fā)生變性或壞死,導致心臟功能異常。目前臨床對于病毒感染尚無有效根治方法。但有相關文獻指出,黃芪對心肌功能的改善及機體免疫力的調節(jié)具有積極作用。黃芪能夠有效改善心臟功能并促進心肌的循環(huán)[5]。另較多資料顯示,黃芪在促進心肌改善的同時,還能提高紅細胞的免疫功能,保護心肌免受損傷,同時黃芪的清除功能能有效降低心肌損害,預防心律失常[6]。本研究顯示,行黃芪治療組的整體療效顯著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且對于臨床癥狀的改善具有明顯效果。結果顯示,黃芪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作用顯著。
相關研究指出,CK、CK-MB、LD、cTnI均是心肌酶的重要指標,其水平會隨心肌損傷而發(fā)生變化[7]。且胡曉光[8]等研究表明,心肌炎患者的CK、CK-MB、LD、cTnI水平均比健康人群要高。分析為:心肌酶對心肌細胞損傷較為敏感,當其受到損傷后,會致使心肌酶在外循環(huán)中釋放,從而導致心肌酶各項指標升高明顯。另有文獻指出,心肌細胞的損傷對機體免疫功能也具有一定影響。而CD3+、CD4+、CD4+/CD8+為常見的細胞免疫指標,其水平的變化能有效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的狀態(tài)[9]。CD3+可以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的總數(shù),CD4+對T細胞表達具有輔助作用,而CD4+/CD8+能夠反映機體的動態(tài)平衡,且CD4+/CD8+比值越大,表明免疫細胞受阻礙程度越高[10]。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前心肌酶水平較高,治療后有明顯下降趨勢。提示,心肌酶各指標在心肌炎患者中均存在較高水平,且經黃芪藥物治療后,可有效改善。另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水平均有提高,且行黃芪治療組的水平顯著高于行常規(guī)治療組。結果說明,黃芪藥物治療能夠有效調節(jié)患兒機體內外周血T淋巴細胞的水平,對患兒免疫功能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進一步對炎癥因子進行檢測顯示,兩組治療前TNF-α、IL-6、IL-17在心肌炎患者中含量較高,治療后可明顯下降。且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說明TNF-α、IL-6、IL-17水平改變可能影響心肌細胞損傷,進而參與心肌炎的病理生理過程。
TNF-α為巨噬細胞產生,他能有效促進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從而引起機體發(fā)熱,并對肝細胞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具有誘導作用,提高細胞的分化,進而參與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損傷。劉德志[11]等研究指出,心肌炎患兒治療后TNF-α下降,且癥狀改善顯著。說明TNF-α降低利于心肌炎患者療效的改善。IL-6、IL-17是促炎細胞因子,介導炎癥反應級聯(lián)放大效應。由于心肌炎受病毒感染,在產生、發(fā)展過程中,過度激活的炎性反應可通過分泌大量細胞因子影響而加劇病情的惡化。據文獻報道,當TGF-b與IL-6同時存在時,可使信號傳導蛋白激活,使初始T細胞分化成Th17[12]。而Th17作為機體重要T細胞亞群,可分泌大量IL-17,進而發(fā)揮促炎效應激活炎性反應。有關研究表明,Th17可增加IL-17表達,加重炎癥進展,影響心肌炎的病理生理過程。本研究中,TNF-α、IL-6、IL-17水平在心肌炎患兒中呈現(xiàn)較高水平,經藥物治療后有明顯降低。考慮為黃芪等藥物能有限控制TNF-α、IL-6、IL-17等炎癥因子的分泌,降低炎性反應機制,從而保護心肌。
綜上所述,黃芪對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的療效顯著,它能有效提高患兒的免疫功能,減少炎癥的發(fā)生,對患兒治療后的恢復具有積極意義,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