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虎
(江蘇省宿遷中學分校,江蘇 宿遷 223800)
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尊嚴,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的個性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認為要給學生提供一個“激情、對話、開放、創新”的課堂,閱讀教學就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讀”是思的憑借、“悟”的前提、“說”的儲備、“寫”的基礎。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睦韺W家也認為:一個人只有在真正認識到做一件事的價值和意義的時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動主動參與的意識,才能更有熱情與激情。因此,我利用每周的讀書課給學生講名人勤奮讀書、善于發現的故事,讓學生說說最想讀哪篇課文,告訴他們這些文章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請學生搜集讀書名言、諺語,開展名言、諺語朗誦會,品味書中的魅力;在班級開展“讀書交流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與學生一同閱讀,暢談讀同樣的文章不同的感受……這樣,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與好奇心,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熱情,從而使閱讀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接受美學家堯斯用“期待視野”指一種接受者在對文學作品體驗之前就已經存在心理期待結構。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關注學生閱讀的期待,讓他們明白閱讀不可通過外在的統一訓練或灌輸而進行,是一項偉大的發現活動。就如教《都市精靈》一課時,我把多媒體引進課堂,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動態化。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角色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熏陶。學生有了教師的積極期待,一定樂于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吟誦和感悟結合起來。只有高度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要求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和情境中進行自主的閱讀感受,學生的學習活動才有目的,有趣味。吟誦后的感悟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作為學生一種情感意識共同投入的學習行為,其意義在于促進學生主體的創新發展。如在教學朱自清《春》時,我反復讓學生朗讀課文,接著提問:“讀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覺嗎?”學生紛紛發言:“我感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我也想像小草那樣?!?;“我在春天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圖中描寫的景色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薄m然這些學生的回答與教學參考書上的答案有差距,但我還是認同了。閱讀感悟的多樣化,正是體驗了生命的自由,尊重了學生生命的獨特存在。正是有了吟悟,學生創造性閱讀才有了支點,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悟出更多的問題,從而獲得更多。
學生的創新活動必須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知識靠什么?靠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會、學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建構去獲得知識。離開積累,創造就失去了基礎,創新思維的火花將難以迸發。在教學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時,我讓學生試說:當你欣賞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時,你會這樣感嘆:。學生語言豐富,思路開闊,有的說:“濟南的冬天不像我們這兒冷,很溫暖?!薄拔倚闹谐錆M了感激,濟南的冬天給了我特別溫柔的感受。”……有的巧用修辭:“濟南的冬天像母親的手撫摩著我,讓我感到溫馨!”;“讀老舍《濟南的冬天》是一種美的享受?!薄瓕W生能活用詞語,巧用修辭,與平日學生的積累是密不可分的。俗話說得好“厚積而薄發”。試想,如果沒有平日的閱讀積累,學生能有如此精彩的語句,能有如此壯舉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讓學生“言論自由”?!耙匀说陌l展為本”的教學健康理念表明:“學生是人本,自由、多元和個體的”。這就告訴我們,要全方位地解放學生,不但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而且要解放學生的眼睛和嘴巴。因為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一種多向的信息交流的過程,是一種群體的語言交流過程。教師只有讓學生說,在教師的引導下,把自己閱讀的成果從“零碎型”過渡到“整合型”再發展到“價值型”。這樣的“言論自由”為學生創造性閱讀營造更多交流空間。
在創造性閱讀中,教給學生多樣的方法也是必要的。教者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填補課文的“空白”。如《七根火柴》一文中有幾個省略號,教師讓學生根據寫作背景和具體的語境,想象還有哪些可能的情況,填補了這些“空白”也需要一定的積累。利用“不確定性”尋求多種答案。由于作者描述中的某些跳躍,會給作品的意義留下“不確定性”,這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中到底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幾個,這就是創造性閱讀的好素材。我們還可以讓學生續編文字,拓展內容。如學完《刻舟求劍》可以讓學生想想這個人沒有找到自己的劍,會怎樣想?怎樣做?既有助于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又能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
化,同一讀物在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中會產生新的意義。這種閱讀更具有創造性。如《秋天的懷念》這一名篇,我們歷來都是從“母愛偉大”這個角度去理解、感悟。我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卻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抓住“好好兒活”。告訴人們,人生難免會受到挫折,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活”,要活的堅強、勇敢、淡雅、高潔、熱烈、深沉、瀟灑、浪漫等等。這樣的閱讀需要較高的語文素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交流的時間、表達的機會,為創造性閱讀營造廣闊的空間。
一個可能有多種答案的問題如果過早地給予終結性的評價,勢必扼殺了其他學生創新與發散思維的火花。運用延時評價能讓更多的同學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產生更美好的創新靈感。使個性思維和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展。 在教學艾青《我的思念是圓的》一課時,學生對“我的思念是圓的”提出了質疑:“思念怎么會是圓的呢?”我沒有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讓學生展開討論。一個學生說:“西瓜、蘋果一般是親朋團聚,茶前飯后要吃的水果。因為它們是圓的,所以思念是圓的?!睉撜f這個學生說得很不錯,理解的也還行。但是我還是沒有馬上評價這個學生的回答,而是繼續讓學生充分發表見解。另一個學生說:“因為中秋佳節是親人團聚的日子,八月十五的月亮和月餅是最圓的,所以我思念是圓的。”說實話,這個學生的理解超出了我的意料,它閃耀著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個性的光彩。如果沒有延遲評價就沒有這么鮮活的思維和獨到的見解產生了。
總之,創新型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愛,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而且是學生身心發展,生命成長的原動力,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整合力量。創造性閱讀正是誘發學生創造的潛能。這種愛,在教育上也應是一種“活”的教育,應提倡“暢所欲言”,提倡學生“思維無禁區”,讓學生暢想、暢言,精神上處于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任想象馳騁,任感情激蕩,任思路縱橫,多種想法涌動交匯,學生也就能插上放飛的翅膀,盡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