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穎
(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廣東 湛江 524000)
1)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學前教育專業是為了培養未來的幼兒教師而開設的專業,這些學生未來的主要工作對象是低年齡階段的幼兒。這些幼兒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和天性就是十分活潑,他們對于音樂有著特殊的敏感,會隨著歌曲進行舞動。因此在培養未來的幼兒教師時,需要熟悉掌握與幼兒交流的獨特方式,這也形成了學前教育專業的明顯專業特點。這些學生需要掌握一些關于藝術的技巧,要會唱歌,跳舞也要有一些涉獵,當幼兒教師們能夠靈活地使用這些技巧后,開展的幼兒教育才會取得明顯的效果,并且也更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2)學前教育的學生特點。因為這個專業的特殊性,所以很多職業學校在招收這個專業的學生時都采取了免試,但是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需要統一考試入學的,甚至需要面試,這就對學生的五官和形體有一定的考量。學前教育的專業以女生居多,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和就業情況相對樂觀的背景下,這幾年報讀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數量稍有上升之勢。在這些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中,有一些在音樂和舞蹈上有一定的天賦或是基礎,但是大部分的學生在舞蹈方面還是“零起點”,需要進一步進行培養的。
1)擴大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播性。文化都是在傳播的過程中得到傳承的,并且在各個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間,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會造就新的文化的產生。現階段,對于民族民間舞系統性地學習的途徑還是需要依靠舞蹈學院的教學或是相關專業的教學,但是從專門的舞蹈專業畢業的人數還是占少數,這對民族民間舞的傳播來講是遠遠不夠的。學前教育的學生多,并且在學前教育專業里加入民族民間舞的教授,也可以對學生未來的職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擴大民族民間舞的傳播和普及范圍,從而讓學生對其背后的文化得到一定的了解,讓其能夠深遠地流傳下去。
2)培養審美能力。舞蹈藝術在一切藝術中的地位是較高的,其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吸引了一眾的人進行學習。民族民間舞的種類數不勝數,它們扎根于我國各地的傳統文化藝術當中,這些舞蹈也是這些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其特殊的文化遺產。學生在學習這些民族民間舞蹈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是對動作進行學習和記憶,而是在學習這些肢體動作的同時對于其背后傳遞的文化進行深入地了解。在欣賞優秀的民族民間舞的時候,深入體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舞蹈的動作特征美、體態韻律美、服裝造型美。將學習舞蹈和感受舞蹈相互結合,提高自身對于藝術的感受和理解力,從而促進其審美能力的提高。
3)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舞蹈藝術最多的還是運用到人的肢體,這是一個以身體為載體的藝術活動,在進行舞蹈動作展現的過程中,舞者通過對自身肌肉的控制和配合完成目標動作。在當下這個應試教育的環境之下,學生每天的學習活動都伴隨著巨大的壓力,而舞蹈能夠有效地緩解壓力,使得學生能夠在音樂和舞蹈中釋放自己的情緒,達到精神方面的滿足。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體格和體能這兩方面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尤其是在進行民族民間舞的學習時,優美的動作能夠矯正學生日常不規范的身姿,調節其體態。不同民族之間的舞蹈動作也各不相同,對于身體的運用程度也是大不相同的,例如蒙古族舞蹈需要配合上身及手臂的力量訓練;藏族舞蹈的顫膝動作需要配合下肢放松訓練;東北秧歌、安徽花鼓燈以及膠州秧歌需要身體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穩定性,則需要通過專門的素質訓練來使身體能夠輕松的被大腦支配。
1)認真完成課程的基礎教學。在學生學習舞蹈時,首先需要進行身體的挺拔感、柔韌性、穩定性、靈活性的綜合訓練,其次加入古典舞神韻和幼兒舞的學習,并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重視對身體韻律和表現力的培養。在欣賞優秀的舞蹈作品的時候,要做到盡可能多的欣賞到各個種類的舞蹈類型,對于不同類型的舞蹈基礎動作都需要進行學習。例如:芭蕾舞、國標舞、現代舞等等類型來提升學生的舞蹈儲備量。在教學的時候肯定會有疏漏,所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分小組進行學習,并且可以在一些有關舞蹈的社團中開展舞蹈的比賽,讓學生通過比賽的方式欣賞、學習到其他學生優秀的地方,從而提升自己的 能力。
2)豐富幼兒舞蹈教學的內容。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堂現在來說還是不完善的,課上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不符合。學前教育的學生將來是可能會成為幼師,但是開展的民族民間舞的課堂內容中,教授的舞蹈內容更偏向成人化,難度和強度偏大,幼兒可能難以接受。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應該將重點偏向于幼兒的舞蹈動作,需要將成人難度較高的動作轉化為幼兒能夠接受的動作進行教學,并且教師需要能夠對舞蹈進行新的創編,使得幼兒舞蹈方面的內容能夠豐富起來。
3)引導學生欣賞優秀作品。在學習的過程中,借鑒、欣賞優秀的作品是必要的一個學習方式,通過視頻的欣賞,生動、形象的導入舞蹈的情境,吸引學生的各種感官,增加其學習的興趣,在調動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時,使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不免是一個有效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尤其在幼兒的舞蹈創編過程中有著很大的啟發。學生通過對優秀的作品觀賞學習,增加其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知識,并將其與理論知識相互結合,如,某些知識點本來要說許多話,舉許多例子才能弄懂,通過多媒體教學,鼠標輕輕一點,強烈的視覺沖擊,加上教師的幾句話,不用多講,就化難為易,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習要點,教學效果十分顯著。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枯燥、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生動具體,學生通過看、聽、想、做活動的親身參與,理解和接受起來也就更容易了。
4)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舞蹈教學中教師可創新加入:舞蹈文化內涵學習、歌舞表演、音樂和舞蹈欣賞以及游戲等等形式,這些形式與教學過程是緊密相連的,通常以其中一個活動作為中心,其他的活動以輔的形式來進行融合。比如,學生在學習藏族顫膝和屈伸時,教師借助動律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音樂的節奏,借助舞蹈更好地表現音樂的內涵,借助藏族鍋莊舞自娛游戲的形式,打破傳統課堂進行圓圈上的舞蹈練習,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鍋莊舞”邊唱邊跳的形式學習舞蹈文化內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未來的幼兒教學活動中將舞蹈與歌唱、游戲等其它教學手段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強化學生實用性能力的教學研究成果在實踐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明顯的實效性,以期提高學生對幼兒園實際工作的適應能力。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學生對舞蹈動作與情感的表達,實現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