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鑫 楊紅俊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8)
在客觀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具有時空性,時與空是人類對具體事物及其運動的體驗,人類的時空觀念具有主觀性,受到人類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影響。英漢民族繁衍于不同的時空背景和自然環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和歷史積淀中建立了各自的時空觀,體現在語言上就是兩種不同的結構形式,反映出不同民族在觀察、感知和理解世界所獨具的思維范式。
王文斌( 2013)通過對比兩種語言在字詞、句構、語篇等層面的表征差異,提出并證明了”漢語具有空間性特質,英語具有時間性特質”的觀點,指出英漢民族的時空思維差異才是導致英漢語言表征差異的根本原因。具體來看,就是英民族偏愛時間性思維模式,在主謂核心的統攝下,主從分明,結構完整,前呼后應,延綿伸展,具有勾連性與延續性的線性結構,顯示出一維的線性特征;而漢民族則表現為空間性偏向,以語義貫通結構,少用或者不用連詞和時體手段,借助塊狀、離散的語言單位表述和描寫空間事物,詞語之間、句子之間的組合呈現為一種空間聚合的立體關系,具有塊狀性與離散性的立體結構,展示出三維性的非線性特征。
英民族的時間偏好使英語語言整體上呈現一維線序的時間性特質,在句構層面表現為勾連性和延續性。其中,勾連性是指句中各語言成分在介詞、關系詞、連詞等顯性詞語的銜接下,使句子整體上呈現出前呼后應,套嵌緊密;延續性是指英語句子主謂框架為核心,借助豐富的形態變化使句內關系保持一致,延續伸展。現結合實例作具體分析:
例(1)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麥芽)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那只偷吃杰克房子里麥芽的老鼠,被這只貓捕殺了。
例(2)The key fact is that all three dictionaries can be seen to have a distinctly “cultural” as well as language learning content. That being said, the way in which they approach the cultural element is not identical, making direct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hree difficult.
關鍵是這三本詞典都有獨特的“文化的”內容和語言學習的內容,雖說如此,他們在處理文化因素的方式上卻各有不同,這樣,要想直截了當的對三者進行比較就不是容易的事。
例(1)中“This is the cat”是句子的主干結構,屬強調句型,凸顯主語“貓”,后面that引導的四個從句均為定語從句,分別修飾其前面的先行詞cat、rat、malt、house。例(2)中第一個主干為the fact is that…,其中that引導的是同位語從句,第二句主干為the way…is not identical,That being said 是獨立主格結構,做讓步狀語,in which引導定語從句,修飾the way, making… difficult 是分詞短語做狀語,其中difficult做賓補,between the three做狀語。可以看出,英語句子凸顯主語,有明顯的主謂結構,整個句子以此為主干,從句套從句,句法結構十分嚴謹、缺少彈性,借助詞形變化、關系詞等銜接手段將修飾、限定作用的短語或從句附于句子主干,構建滴水不漏的完備句式,環環相扣,層層疊加。這種主干分明、層層搭架、以形統神的句構特點,明顯呈現出英語句式的勾連性與延續性特征。
漢民族的空間偏好使得漢語語言整體上呈現出三維立體的空間性特質,在句構層面表現為塊狀性和離散性。其中,塊狀性是指各長短不一的表意單位呈現出一塊塊的片段組合,在語義統攝下,突出主要信息,隱去次要內容,靈活聚集,自由組建,空有所指,連貫照應,塑造出錯落有致的空間感;離散性是指句式相對松散,短語和句段頻繁共現,少用顯性連接詞,注重隱性連接和句子的內在含義,以神攝形,形散義合,體現出“形散而神聚”的特點。試看以下例句:
例(3)愛子心切,母親背著小兒子、拖著大兒子,在冷雨中徒步行走了40公里的冰路。
例(4)接著,①他繼續設想,②雞又生雞,③用雞賣錢,④錢買母牛,⑤母牛繁殖,⑥賣牛得錢,⑦用錢放債,⑧這么一連串的發財計劃,當然也不能算是生產的計劃。
例(3)中句子表達注重意念連貫,并沒有使用“由于”“因為”等顯性的連接手段,且連用“背”“拖”“行走”多個動詞,句子各成分之間的邏輯關系是由上下文和事理順序來間接顯示。例(4)是由八個小句組成的漢語長句,主句是第①小句“他繼續設想”,第②-⑦是主句的并列并于從句,第⑧小句是一個評論句,是作者對“他”這些想法的評論。英譯中各小句的主語指認比較困難,第②小句的主語是“雞”,第④小句的主語是“錢”,第⑤小句的主語是“母牛”,第③、⑥、⑦三個小句的主語是主句的主語“他”,第⑧小句的主語隱而不顯。可以看出,漢語句子凸顯主題、簡短明快,各小句之間無顯性連接詞銜接但彼此交叉,外在結構較為松散但內在含義連貫、緊密,句子表達自由灑脫、富有彈性,多個主語暗中更迭,收放自如,但指認清晰明確,呈現出塊狀性和離散性,清晰地表現出立體式的三維空間特征。
總體而言,英語句構重形合、喜鏈接,采用不同類型的顯性關聯詞將多個句段前后串聯起來,邏輯關系清晰外顯、交相呼應,內部結構勾連緊密、延續伸展,展現出不同于漢語的構句理念。漢語句構重意合、喜流散,在整體語義統攝下,靈活聚集,自由組建,少用顯性關聯詞,結構離散疏放,連動句、流水句成為漢語句構的明顯特征。
英語和漢語隸屬不同語系,在語言結構上有明顯差異,而兩種語言表象背后的根本差異是英漢民族的時空性思維偏好的具體映射。了解英漢的時空特性,能幫助學生從根源上了解英漢語言的本質差異,避免母語負遷移產生的錯誤,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二語思維。教師應有目的地對英漢兩種語言進行對比,強調中西方對于時空的不同認知和外在語言表象,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對時空的敏感度,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讓學生從本源上認識、學習和產出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