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坤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上海 201415)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這一職業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因此教師本身應該有良好的素質,要“為人師表,以德育人”。師德是指教師和所有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品質和情操。師德素質并不是準則,規范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準則,規范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守則。此外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突飛猛進,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多元化,足不出戶就可以閱覽天下事,而無論如何教師職業始終被需要的,信息時代更加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因此新時期對教師師德培養提出新要求,教師的素質、觀念、教學方法等都應該與時俱進。
以上海城建職業學院“一流院校”總體目標為引領,全面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以“教書育人”為核心,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為了更好地推動學校積極爭創依法治校示范校,提高學校法治工作水平,提升教職工整體法治觀念以及按章辦事的規則意識。我校委托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遠程培訓中心計劃依托“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培訓平臺組織開展“新時代教師師德與法治素養提升”專題網絡培訓。通過各院校專家的授課直播,深深體會到了一位優秀的教師既要具備專業的素養,在能力和知識方面引導學生,又要懂得關愛學生,努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加強教師師德建設,貫徹黨中央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也貫徹科教興國,教育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就是關鍵。通過我院舉辦網絡直播,受益頗多,與此同時對于新時代師德培養有了幾點思考。全面提高教師整體隊伍的建設,教師師德培養就是關鍵。當今時代,師德的內涵又是怎樣的呢?
敬業愛崗指的是忠于職守的事業精神,這是職業道德的基礎。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敬業就是要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教師的職業也不例外,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沒有敬業愛崗的精神,一切都免談。因此,敬業愛崗是師德的培養的基本要求。有些老師雖然很喜歡這份職業,但是敬業精神奉獻精神遠遠不夠,實施這份愛的行動力不夠,沒有做到在工作中完全不斤斤計較。態度決定出路,長此以往,一定會職業倦怠,未來職業規劃也不會出彩而表現平平。言外之意,教師一輩子僅僅把工作當成職業,而不是一門事業,不會感覺到事業的樂趣,更不創造輝煌。因此,敬業愛崗是一個教師從事教書育人,教育教學工作的原動力。
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擁護黨的領導。愛國守法,忠于祖國,教書育人言行舉止中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人們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來比喻教師的工作,借以稱頌教師職業的偉大。教師只有對自己職業的深刻理解,才能對教師職業的保持熱愛,才能有教育的決心和信心,不為利,不為名,在教學實踐中升華人生價值,實現人生價值,培育好當代大學生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天職。
熱愛學生,既是關心愛護學生,誨人不倦,嚴慈相濟,還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不得體罰或者要求學生從事與學習,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宜;熱愛學生,也是要關注每一位同學,從記名字開始,不論何時何地都能準確呼出學生名字,了解每一位同學性格特點,愛好興趣,從而要因材施教。教師對學生愛,稱為“師愛”,是師德培養的核心內涵,熱愛學生是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時學生不會理解教師的這份熱愛,此時需要教師循循善誘,悉心指導,給予足夠的呵護,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教書育人是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性格。要潛心教書育人,落實立德樹人,遵循學生身心成長規律,不得違反教學規律,對教學敷衍了事。作為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問題上,要擺正位置。教書是為育人,教的目的是育-教育。不教則難育,只育無教,從教師角度,從師生關系角度,總之要處理好教育與育人的問題。
行為規范為人師表是社會對師德的立足之本,也是師德的優良傳統和重要特征。他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品德,既是言傳身教。試問一名教師都不能遵守行為規范,又如何教育學生來遵守規章制度?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古語道:“有其父必有其子”。都闡明了一個道理:用自己的行為規范來教育學生,這就是為人師表。在學生心目中,除了自己的啟蒙老師父母之外就是學校的老師的楷模,他們把師德高尚的老師作為自己榜樣,模仿其態度、言行、舉止。教師的作用事關重大,主要表現在兩點:其一是教師本人的言談舉止性格特征;其二是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言傳身教在塑造學生的各方面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是師德培養的立足之本。
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科技興國,知識劇增的時代,關鍵在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師德建設要注入新的內容,要求教師努力創新,更新理念。理念的與時俱進包含:其一敬業思想的與時俱進,除了本身的內涵之外,還應賦予新的內涵--既教師對自身的追逐和熱愛,又是對事業的自我勉勵和重新定位;其二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研究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規律,不斷探索,勇于創新。自覺的遵守黨的教育方針,既要教好書,又要育 好人。
素質的與時俱進包含:科學文化素質與時俱進即教師不僅僅是具備專業知識儲備,還必須有廣博的課外的,現代化的知識,人文和美學;身心素質的與時俱進,即具有強健的體魄之外,加強自己的個性修養,各方面要和諧發展;能力素質的與時俱進是指新時期的教師除了具備傳統的科研能力,教學能力,教育能力之外還應具備自我心理調控的能力。
總之,師德的培養,師德的建設,是一個永恒而古老的話題。師德作為社會的一種意識形態,還受到了社會的制約。時代不同,師德培養的標準也不同。因此,師德具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特性。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新時期,改革浪潮的不斷沖擊著教育領域,使我國的教育改革在近幾年必須突飛猛進的搞好師德建設,才能推進創新教育的大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