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十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基礎科學部,江蘇 南京 210048)
英語課程作為許多高職類院校的一門基礎必修課,是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幫助學生高效利用傳統課堂教學以外的時間學習并運用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成為許多高職院校的必然選擇。第二課堂是指在教學計劃之外的包括政治性的、學術性的、知識性的、健身性的、娛樂性的、公益性的以及有酬性的等一系列健康有意義的開放性活動。本文結合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以及英語第二課堂的現狀,分析了開展英語第二課堂的意義并提出了一些英語第二課堂的形式。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性人才為目標的,根據這樣的目標,高職類院校的英語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堅持實用為主的原則。而在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在很大程度上還不夠重視對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活中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過于傳統,教學思想陳舊,考核方式單一,在英語教學中,重知識、輕技能的現象還很普遍,以考核學生詞匯量和語法運用能力為主的筆試,形式過于單一,評價標準較為片面,這樣的考核方式,未能充分涉及英語語言的交際功能,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得老師和學生過分重視語言知識點的教與學,從而忽視了英語作為交流溝通工具的特性,忽視了對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考查與評價。這樣的教學與考核方式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英語學習主體作用,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主動性,學生在職業生活中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并未得到切實提高。
在高職類院校,英語第二課堂的設立已經日益受到重視,但英語第二課堂的內容和運行模式仍然不夠完善。針對各類英語相關競賽而設立的興趣小組以及英語角等都是在高職類院校中常見的第二課堂形式,但這些第二課堂活動缺乏老師的有效組織,在內容上不能做到和傳統課堂內容的有效銜接,這就使得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沒有足夠的語言素材,無法為彼此創造一個有效溝通的語言環境,老師更多的工作重心僅僅停留在第二課堂活動任務的確立,對第二課堂的運行,沒有形成規范系統的教學模式,以至于繼續延用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來指導第二課堂的運行,缺乏對活動內容有效的引導和評價,在這種情況下,第二課堂成為一種脫離了學生實際語言能力且又枯燥乏味的虛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無法得到有效 提高。
第二課堂能夠更好的改善傳統課堂教學在因材施教方面的不足,高職類院校英語課程往往實行大班化的教學,且學生入校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這在客觀上會帶來傳統課堂教學在因材施教方面的不足,往往會出現基礎好的學生等進度或者基礎差的學生趕進度,甚至趕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最終出現班級英語能力兩極分化的現象。第二課堂可以有效克服這種客觀上的不足,以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兼顧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基礎和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且能勝任的第二課堂活動任務形式,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在不斷接受積極反饋的情況下,不斷培養出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發揮學習和運用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
由于英語的傳統課堂教學存在重知識、輕技能的局限,有限的課時還是以向學生的語言知識輸入為主,學生對所掌握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輸出為輔,且受到大班化教學的客觀限制,不可能做到每個學生都能有知識輸出的機會,教師也更不可能有針對性地逐一給以評價反饋。而第二課堂可以有效彌補這種不足,老師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安排不同的英語語言輸出活動形式,并主導學生的各類語言輸出活動,給學生自己設計創作活動內容的自主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運用英語設計創作并展示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是高職類院校學生必須掌握的兩項基本能力,其在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PPT的制作是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的重要體現,將PPT的制作與英語課堂教學相銜接,開展根據課堂內容制作英語PPT的第二課堂活動可以有效鞏固并補充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中的一些話題給出一個選題范圍,學生根據自身的英語基礎和各自的特長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工,分工包括話題相關資料搜集、PPT制作和展示講解等,使不同英語基礎的同學都能參與其中,在PPT的準備過程中不斷查漏補缺,互相取長補短,從而有效鞏固和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教師除了在學生準備PPT階段給出指導外,還要對各組PPT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反饋,就資料收集的相關性、PPT制作內容和講解過程的表達給出指導性意見,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組與組之間互評,在互評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將有創意有新意的作品以及得到一致好評的作品納入考核加分,鼓勵學生將傳統課堂所學英語語言素材積極運用于第二課堂中,激發學生將第二課堂所學知識和技能遷移至實際生活的潛能,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為了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作用,更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可以結合互聯網平臺,運用手機、電腦以及平板等網絡終端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代學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利用互聯網開展教與學的實踐已經逐漸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且有效的輔助手段。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可以借助互聯網打造出一系列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平臺,通過英語演講短視頻制作活動、英語配音比賽、英語達人秀等各類活動,分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第二課堂英語學習活動,使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學生在規定時間段上傳學生自己制作的視聽說材料,教師在線給予指導和評價,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有體會的作品進行點贊、留言等不同方式的互評,充分利用互聯網終端在英語視聽方面的特點,發揮互聯網在輔助英語教學方面的優勢,將互聯網第二課堂活動打造成一個兼具娛樂性和教育性的學習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主性,幫助學生擺脫對互聯網娛樂性的沉溺,對傳統課堂以外的學習時間進行有效地自主控制。
綜上所述,在高職類院校開展英語課程的第二課堂活動意義深遠,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是英語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教學原則的具體實施,更可以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創新意識和主體意識。實踐證明,英語第二課堂在鞏固傳統課堂教學的同時,發揮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