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熒
(廣西新華書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面臨更多改變,已經不是傳統的手工記賬的模式,需要利用大數據來統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工作。企業為了滿足自己經營的戰略發展要求,需要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分析會計工作的不足,以便企業對會計人才培養方面有一定的側重點,也有利于培養出新時代的會計人才,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價值。
首先,大數據背景下,我國的會計人才培養工作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因為信息智能的發展和使用,企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都有所提升,同時企業也改變了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作為大數據智能背景下的會計人才,不僅要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審計知識,還要重視會計相關政策和知識革新的積累,最主要的是會計人員要熟悉企業的業務工作程序,要把信息技術與會計基本工作相融合,這樣才能有利于應對會計人才的培養。
其次,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更新快,信息量大,會計人員需要利用大數據的優勢,用最短的時間分析出數據結果,還要處理日常工作中大量繁瑣的數據信息,所以培養會計人才,能夠提高會計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給企業管理者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方便企業數據使用者使用數據。也能夠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為企業的發展和經營提供真實的財務數據。
最后,我國現階段會計人才匱乏,重點培養會計人才有助于企業提高財務管理能力,提升會計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滿足不斷發展變化的會計改革的需要,同時給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會計人才的選擇機會。
我國的會計人員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一直處于重要的位置,它關系到企業的財務數據是否準確,但隨著大數據以及智能化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對于以往的會計人員和培養會計的學校以及教育機構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會計人才的培養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本文主要從學校和企業兩個方面來分析,大數據智能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的現狀。
2.1.1 缺少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學經驗
雖然大數據和智能化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工作來說,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學校的資源配置上缺少會計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教學經驗。學校依然側重財務會計人才的培養,缺少對管理會計的教育投入,加上我國學校很多的教學經驗也只是借鑒國外的教學,對管理會計人才的教育理念理解不清晰。現階段學校內部很多的教師由于學校和自身的客觀原因,在理論知識和大數據應用以及信息技術能力方面不是全能型的人才,他們只是懂得其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必然影響大數據背景下會計人才的教育質量,不利于培養專業性,復合型的會計人才,這方面是學校對于會計人才培養需要注意的地方。
2.1.2 課程形式單一,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我國高校在會計課程的設計上仍然是以財務會計為主,課程的形式單一,課程內容上缺少新興學科內容。大數據智能化背景下,會計人才不僅要具備基本的會計和財務相關知識,還要掌握信息技術能力,這樣才能滿足新會計人才的發展需要,在學校畢業以后,才能盡快走向工作崗位。現在高校的會計課程中,雖然融入了一些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相關知識,但是因為學校的教師能力有限,學校的教學信息系統更新換代慢,所以很多會計人員學習的內容學完以后都是過去式,對比社會的需要是落后的狀態。學校的教學軟件更換不及時,現在的會計核算還是基礎性的狀態,這些內容都不符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更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種會計模式下培養的學生一般都是缺少創新思維能力的,很多學生的潛力無法被挖掘,他們也不能很快的適應社會。
2.2.1 企業對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企業在發展中更多的關注經濟效益,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來說,一直都是忽視的狀態,很多企業管理者都沒有意識到大數據智能背景下,會計人員的工作也是需要改變以往的工作模式,改變傳統的工作模式,更多的應用信息技術。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重視度不夠,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也是沒有多大的改變,都是在現有的會計人員的培訓模式中,添加了對信息技術應用實踐的培訓,這主要是為了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工作失誤。
2.2.2 企業內部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缺少創新
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工作由于重視度不夠,所以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投入少,但是對于大數據和智能化來說,信息系統和信息技能更新很快,每一次更新都是需要具有一定的費用的,這對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負擔很重,所以一些企業就會采取暫緩培訓計劃或者暫停培訓計劃的方式,減少企業的支出,縮減成本,以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企業的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期內會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但是從長遠角度看,這是非常不利企業經營發展的。企業在大數據智能化的背景下生存,會計人才的培養很重要,因為會計人員的數據不僅能夠直觀的了解到企業的經營狀況,更有利于企業未來的發展。企業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傳統參加培訓的模式,很少重視實踐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因此企業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來說問題還很多。
高校在培養會計人才方面,首先要結合大數據智能化背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優化會計的專業課,制定開放式的會計人才培養計劃,以培養實踐型會計人才為主,符合當前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高校在會計專業課程中融入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計算機技術和經濟學等內容,還要重視數據庫應用,云計算,ERP系統等課程,這些都是現階段大數據背景會計人員工作必須使用的系統,理論知識需緊密聯系實際。高校要突破傳統的會計人才培養理念和模式,重視素質教育,引進適應當前經濟環境的先進教育理念,由傳統的會計核算人才培養目標向具有大數據思維下的復合型、創新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轉變。
大數據智能背景下的會計人才培養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為會計信息水平構建專業的信息數據平臺,重視人員和系統的統一。創新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學校要構建開放的,安全系數高的數字教學資源,利用資源共享原則,給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廣闊的空間,同時學校要重視與企業之間的聯合辦學,學校負責教導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企業提供實踐機會,這樣能夠完善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給會計人員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也為企業輸送更多有能力的會計人才。這種創新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能夠有助于提高會計人才的學習和工作能力,還能夠解決就業問題,一舉兩得。
企業管理者對于大數據智能背景下的會計人才培養工作來說,需要轉變思想觀念,深化會計人才培養理念,認識到在大數據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傳統的會計必然會被信息技術取代,但是會計人才的工作也是要隨著工作內容的轉變而變化。
大數據智能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不管是高校還是企業,都需要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改變以往的財務會計工作向管理會計方面發展。會計人才的培養需要企業和學校相互融合,創新培養模式,按照社會發展需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書本的束縛,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