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華剛
(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農經站)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國農業發展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應運而生。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基于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發展鄉村經濟,而農業是鄉村經濟的命脈,也是產業興旺的重點。農業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不僅是農村發展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未來,小農戶經營在我國農業生產中還會存在較長時間,但是要切實采取行動,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要摒棄掉小農戶生產效率低、市場化水平較低的生產方式。
小農戶經營為主體的農業生產方式缺乏市場競爭力,讓我國的農業在國際市場中陷入發展困境。第一,小農戶獨立經營,生產成本較高,但是收益較低,不能滿足家庭生活需求;第二,小農生產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對于市場的正確判斷,所生產的農產品也缺乏市場競爭力;第三,由于個體經營,規模較小,不利于機械化發展,生產效率較低;第四,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嚴重,不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很多農業生產技術以及觀念較為落后;第五,抵御風險能力較低。以上都是小農戶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解決的問題。
農業現代化生產能夠帶給農民更多的收益,且有效推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帶動小農戶轉型升級,不僅有利于脫貧工作開展,而且可以有效促進農業供給側的有效改革。小農戶在經濟生產活動中處于劣勢地位,且由于自身綜合素質水平較低,難以分析問題,進而問題的解決。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是要消滅小農戶,而是幫助小農戶進行現代化農業生產,幫助小農戶主動融入農業現代化體系。促進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
農業關系到民生,是黨中央歷來都高度重視的問題。如今,為了實現國家更好更快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列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心,而小農戶生產實現轉型升級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也是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鍵。
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的特點來看,存在帶動的必然性,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說,其在生產技術、銷售市場、資金、規模經營效應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占據優勢,可以彌補小農戶經營的不足。當前,小農戶轉型的形式有多種,包括“公 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和“合作農場+農戶”等。一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小農戶轉型升級就不是問題了,當然在具體轉型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轉型升級形式。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指出農業合作社是重要發展方向,可以帶動農戶進入市場,對于發展農業有著積極的意義。此外,龍頭企業能夠為農戶提高各種便利的資源以及服務,幫助農戶解決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延長農業生產鏈條,增加農業生產附加值。
在大環境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小農戶進行轉變,使得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有效提高。在做小農戶工作時,常常會吃閉門羹。不少小農戶的受教育水平較低,思想較為落后,很難注重融入現代農業發展體系之中。因此,依靠小農戶自身力量進行農業生產模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或者說實踐意義不強。從現實意義來說,小農戶需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有義務和責任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為進一步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應該大力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合作優勢和經營優勢,將小農戶的利益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實現有機銜接,從而有效提高小農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關部門做好引導,積極采取扶持措施,實現兩者的共同富裕,建立利益共同體,讓風險共同承擔,利益共同分享。
借助國家的政策支持,各種類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運而生,并且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發展,讓我們看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活力,因其經營方式靈活、生命力較強,能夠滿足農業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的需求,能夠實現充分發揮組織化,社會化程度較高的優勢。當前,農村人口進城打工不僅加劇了城市的壓力,而且也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的老齡化問題、留守問題,空心問題日益加重,很多土地無人耕種,成為荒地,令人痛心。農業生產現代化不僅是國家戰略發展的要求,更是為了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引領力量,要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
國家加強對于農業生產性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支持力度,可以積極促進農業社會化專業水平的提高。小農戶在轉型過程中需要相關的專業服務,農業生產性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可以幫助小農戶解決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比如提供專業的技物配套服務、各生產環節的專業種植、收割、加工、銷售服務等,實現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做,讓小農戶轉型升級為新型職業農民,做專業的事。這將是我國農村農民的必然選擇。
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其帶頭作用和引領作用,讓他們成為帶動小農戶轉型發展的中堅力量。一方面,做好典型示范引領工作,要對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好總結和推廣工作,同時加大資金支持,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技術提高、做強產業品牌、依托互聯網技術進行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實現經營主體與小農戶雙贏。另一方面,要培育農村經營管理人才,加大人才引進工作,打好人才戰。要建立引導、管理、培訓機制,對現有的經營主體管理層進行引導、管理、培訓;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大學生、退伍軍人回鄉創業發展,不斷提高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管理水平。
為進一步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劃化、標準化生產,要制定補助政策和激勵措施,調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經營達到一定規模,并且對于小農戶轉型發展有著推動作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執行優先補貼或者獎勵的政策。同時,注重依靠自然環境發展特色農業,實現農業發展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特色農業、生態農業以及精細農業的有效發展,能夠進一步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在進行支持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可以存在差別性,但是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制定獎勵激勵辦法。誰種地誰享受補貼,調動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加快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有形市場,規范土地使用行為,降低土地使用以及流轉過程中的風險,積極支持小農戶擴大經營規模。在現代農業發展中,要積極落實三權分置政策,走集體化經濟發展之路。自主選擇合適土地經營方式,避免出現土地撂荒的問題。改革農村土地管理制度,進一步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營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自己籌集。運營資金嚴重短缺,大部分資金僅靠少數投資人出資。而在開展與小農戶的服務過程中農資采購、農產品收購、加工設施投入、管理人員工資都需要大量資金運作。再加上配套設施,如:冷庫、加工分級機械及倉庫投入后因無法獲得土地使用合法手續,金融部門不愿意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貸款。而小農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只想獲利,不想投入資金,造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舉步維艱,想上規模、上檔次更是難上加難。建議盡快出臺政策讓農業資產,特別是服務于農業生產的配套設施等能夠抵押貸款,同時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扶持力度,以切實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發展有資金保障。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發展也面臨著轉型。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的重要產業,關系到民生的關鍵行業。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能夠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我國農業的競爭力,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