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鑫
(福建省立醫院)
自2020年1月以來,新冠肺炎迅猛地席卷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其影響遠超SARS,累計確診病例超三百萬例,死亡病例超過二十萬,各國政府紛紛頒布居家隔離禁令關閉公共聚集場所取消大型戶外公共活動,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對各國政府來說這是一場關于緊急應對能力、社會治理水平和醫療防控舉措等各方面綜合性的大考,作為主考生的公立醫院在肩負起救死扶傷大任的同時,也面臨著新形勢的嚴峻挑戰。結合近期廣州艾力彼管理顧問公司收集的316份疫情期國內醫院運營調查問卷結果,今年1季度,95%的受訪醫院業務量、經營狀況直線下滑,即使大型三甲綜合醫院也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
績效管理實現醫院整體戰略與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無論是適應短期內的內外環境調整,還是做好中長期的戰略部署,公立醫院績效管理工作都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部署好工作安排,重新梳理業務流程,統籌規劃進而實現業財融合,提升醫院的管理效率。本文從現階段的疫情影響出發,以COSO的ERM框架為依據,在戰略與績效管理中融入風險管理理念,從治理與文化、戰略和目標設定、執行和實施、信息溝通和報告、監測與調整5個方面展開探討,為醫院績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有關建議。
日前,廣東省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員在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BioRxiv預印平臺發表了《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動力學》一文,其通過EG和ML兩方法以對比分析了新冠病毒的傳播力,得出新冠病毒的傳染病再生指數(R值)區間分別為2.32-3.63和2.28-3.67,高于SRARS-CoV的R值區間1.37-2.27和1.32-2.49。新冠病毒強大的破壞力與傳染性,對醫院的運營與財務管理產生了嚴重影響,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疫情影響下,短期內公立醫院的可持續經營狀態受到了沖擊,由于交叉感染風險的加劇以及就診人數的下滑,醫療業務基本停滯,固定資產與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與效益產出大幅下降,特別是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和消化內鏡中心這些風險較大的科室在疫情期間基本處于停業休息狀態,而像體檢中心、中醫科和干部特診病房等以保健、調理、療養為主的科室就診人次的下降也極為明顯。
公立醫院作為社會醫療服務的主要供給方,由于許多外科治療、手術的延期,疫情期間醫療業務縮減,致使醫療收入降幅明顯。在日常高固定成本和運營壓力下,醫療業務收入的下滑直接導致醫院現金流短期內呈現負數,嚴重影響了醫療服務的有序開展,成本管控壓力凸顯;而不得赤字列支的工資總額管理機制也將意味著疫情影響下醫護人員的基本工資薪酬也無法得到保障。
公立醫院績效管理是一個凝聚合力的過程。其旨于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通過對一定時期院內各核算單元所產生的效率和效益進行綜合考評,以績效管理調動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激情、提升醫療團隊的核心競爭力與工作效率、實現醫院的戰略規劃與可持續發展,從而達到個人、團隊、醫院等多方的共贏。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績效管理應源于業務,而又服務于業務。恰當地運用好績效管理,實現業財融合,不僅有利于醫院管理效率的提升,完善制度建設,也有利于帶動好醫療業務的發展方向。
當前疫情影響下醫療業務的縮減,運營環境的變化,不僅導致公立醫院短期財務狀況的急劇下滑,也影響了公立醫院中長期的發展預期和戰略規劃,對公立醫院的績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由于外部經營環境變化明顯,短期內對公立醫院的可持續經營帶來了較大沖擊,現有的戰略管理布局與績效目標是否需要調整應予以重新審視。
績效管理工作不僅需要管理層持之以恒的工作熱情,更需要有科學先進的管理辦法和知識儲備的專業支撐。全球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指導框架制定者COSO 于2017年發布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Aligning risk with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簡稱ERM框架),重塑了風險和風險管理的相關理念,突出了風險管理的價值創造過程,從企業的使命、愿景和核心價值出發,將風險管理理念融入戰略與績效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將風險管理從流程環節的控制提升為文化理念的融入,將風險管理嵌入管理活動的全過程與各層面,進一步提升了風險管理的內涵與意義,也為公立醫院績效管理起到了借鑒作用。
于風險中孕育生機,ERM框架重新定義了風險的內涵,強調了風險中機會的存在。疫情影響下,公立醫院績效管理工作更適宜借鑒ERM框架,通過風險管理理念重新審視戰略和績效制定與實施的過程,從“治理和文化,戰略和目標設定,執行和實施,信息、溝通和報告,監測和調整”五要素探討績效管理工作,從而達到實現戰略、提升績效的管理目標。
建立健全風險治理理念、形成和諧發展的醫院文化是醫院績效管理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醫院管理層可通過梳理細化業務流程,辨識臨床、護理、醫技、行政管理等各崗位風險點,明確權責分工,建立健全疫情專項防治管理機制與日常經營運作并重的管理模式與監督機制;同時加強宣傳培訓工作,組織建立各層級績效評價機制,提升醫護隊伍的專業素養,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凝聚團隊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其與醫院戰略發展相一致。
切實可行的戰略與目標是績效管理得以有效開展的基礎。醫院管理層可借鑒如PESTEL分析法、SWO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等管理方法對醫院自身的內外部經營環境、優劣勢項目、組織管理能力以及核心競爭力等內容進行系統分析,科學制定適宜的戰略規劃并依據具體情況和階段適時進行調整。在戰略與績效目標的設定過程中融入風險管理理念,運用目標管理法、杜邦分析法等將各業務流程予以系統化、具體化和制度化,明確各環節風險變量與關鍵驅動因素,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績效管理目標,從而保證戰略規劃的落地。
當前疫情影響下,結合部分科室績效的實際情況,醫院管理層可重新通過專題研討、流程分析、數據追蹤等多種方式建立起績效管理風險清單、風險矩陣或風險熱力圖等,對醫療業務流程中存在的風險點進行有效識別與評估,根據其風險可能性與影響程度重新進行排序,從而結合自身內外部環境建立起適宜的風險響應機制,進而調整其績效目標與預算安排。
近年來信息技術為醫院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無論是電子病歷、電子報告單和醫療影像等這些數據存儲技術,還是DRG分組系統、成本核算系統和績效分析系統等這些數據分析工具,都為醫院醫療信息的高效溝通傳遞提供了有力支持。績效管理的過程中,管理層應致力于加強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從信息質量、傳遞方式以及報告形式等方面提高醫療信息數據的含金量,開展更為積極有效的溝通方式,增加報告的相關性與有用性,從而滿足醫院戰略發展的需求。
醫院管理層應及時評估疫情帶來的短期與中長期影響,根據應急管理預案對業務流程中存在風險變量予以分級評估管理,定時定點跟蹤分析相關指標;及時評估各指標變化值與影響程度,對績效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實質性變化予以調整,例如增加疫情防控工作績效考核目標、降低工作量績效考核評價標準、調整預算類績效考核目標等;同時調整后應繼續監測與分析調整結果,以期達到持續改進的效果。
風險管理理念帶來的是更為精細化的管理方向,而非成為約束管理創新的束縛。醫院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也是一個持續改進的PDCA過程,同時各醫院有著不同的發展目標、文化氛圍、技術水平和經濟環境,存在著個性化的差異。管理層需要結合自身的發展狀況、特點和優勢,從醫院戰略出發,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通過內部深耕、外部引流尋求一個自身適用的績效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