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倩
(河北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來臨,地勘單位改革的也在不斷深入地進行,為有效促進地勘行業穩定的發展,必須不斷地提高其財務管理水平,運用管理會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地質勘查單位長期以來按照事業體制運行,預算管理、成本管控、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現代企業管理能力偏低,財務核算偏重對已有的經濟活動進行事后的“被動”的核算,業財結合程度較低。隨著地質勘查單位的事業改革,傳統的粗線條財務管理機制與現代企業管理要求不適應、不協調,亟須突破傳統財務視野,建設科學的現代化財務管理機制。
管理會計作為管理活動的一種,是在綜合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將財務和業務活動相融合,著重為單位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管理會計對于單位規劃、決策、控制以及評價等各個方面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處于改革發展關鍵期的現代地勘單位,要保持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對管理會計的建設和運用就顯得尤其重要。
地勘單位在實施管理會計的過程中,應不斷學習行業內外先進的管理會計模式和成功經驗,重視會計管理在地勘單位的廣泛的應用,根據產業特點,把管理會計模式進行創新,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加強監督與評價。例如我單位作為地質勘查單位,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資金,同時還存在自主經營的經營收入,項目成本管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推進管理會計應用的過程中,我單位借鑒學習了其他兄弟單位的成功管理經驗,在項目開工前都要提交項目實施方案,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針對項目的各個環節進行詳細溝通,編制詳細的預算,運營成本分析、本量利分析、盈虧平衡點等多種分析方法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成本、產量以及利潤等進行了全面的數值分析,將各項工作的開展準確量化,對各個經營環節進行了對比分析,并對相關數值的變化進行實時動態的監督與控制,以此從中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發現決策中存在的不足,為該單位的決策提供了準確依據,把事后管理變成了事前管理,有效防止了經營風險的發生,進而實現了效益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地勘單位不可以完全進行照搬行業內外先進的管理會計模式,而是應結合自身單位的實際產業特點進行完善與改進,構建出與本單位經營發展相協調的管理會計模式,在真正意義上做到業財融合,不斷地充分發揮出管理會計的重要作用。
不斷提升地勘單位會計人員的管理會計水平。地勘單位要不斷培養全方面發展的會計人才,組織會計人員積極參加管理會計的培訓,打造一支專業本領強,業務過硬的隊伍。在單位積極推行管理會計的學習與應用,領導者要重視管理會計的推廣,不斷提高整體財務工作人員的管理會計應用水平。
加強內部控制是促進地勘單位健康發展的有效工具。地勘單位應著眼于自身的行業發展優勢,規避可控制的風險,運用管理會計理念建立適合其自身業務特點的財務風險管理系統。對易發生風險的業務領域加強管理,比如通過建立固定資產使用、處置和維護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確固定資產的管理流程和辦法,及時解決和改進現有資產管理系統中的問題,以確保相關財務業務的有效運作,從而對資產管理實現有效管控。再比如,勘探單位市場項目產生了大量應收賬款,由于未能及時收回,對現金流影響很大,造成了不良債務甚至發生資金鏈斷裂,這就是資金管理的風險。為此,單位應大力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制定應收賬款催收管理辦法,要做好相關責任的細化,落實責任到具體的人員,規避應收賬款不能收回的風險。
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幫助地勘單位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識別和發出警報,運用管理會計工具建立適當的風險預警系統是規避財務管理風險的合理有效方法。建立和改進預警系統,以跟蹤和監測財務指標,管理和監測業務的微小變化,并使財務指標與數據更加科學、準確和全面。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分析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降低風險損失。地勘事業單位應運用管理會計工具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結合本單位實際和市場行業特點確定合理的預警指標,預警指標主要包括:流動比率、存貨周轉率、速動比率、當年收入到賬比率、資產負債率等,地勘單位應及時分析指標數據,找出風險根源,從而及時防范。
在推進應用管理會計的同時,地勘單位應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借鑒管理會計的理念和方法,不斷改進和完善單位的預算制度。通過規范預算管理制度,確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
(1)規范全面預算編制管理流程和制度。地勘單位應選擇適合自己的地勘預算編制方式,建立適用的預算管理系統,以便對預算編制方法、基礎、過程等進行明確的規定,從而使預算編制過程合法、程序健全、在方法上具有科學可行性,同時盡可能避免制定太高或太低的指標。
(2)提升財務預算的執行能力,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地勘單位領導應帶頭組織切實做好預算的執行工作,保證資金預算使用合規合理性,重點關注預算的執行力度,增強服務質量,從而為預算執行管理工作的有效展開提供保障。地勘單位應當進一步加大財務預算管理控制的力度,確保財務預算控制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之內。還要密切結合地勘單位自身工作特點制定整套完善的預算管理執行和監督制度,以確保實現對單位預算執行的有效指導和監督,保證預算執行的有效性與及時性。
(3)系統化建立科學全面的預算管理績效考核制度。績效考核制度是地勘單位預算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為突破口,系統化建立科學全面的預算管理績效考核制度。要建立起由單位相關部門主管領導統一負責,由單位技術、生產、勞動人事、審計、財務、經營等相關部門組成的預算執行情況評估領導小組。要將預算分析會議常態化,并深刻總結合理完成預算的經驗,組織專家對超預算項目進行調查,提出改進措施。制定有效的獎懲制度,全面調動生產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應用管理會計的理念和方法,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并列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的,主要包含有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對于現階段的地勘單位來說,成本管理是地勘單位經營管理中的重點內容,在地勘項目的核算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我單位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經營項目的成本管理,從2010年開始建立經營責任制,按照地勘單位產業類別及各自的產業特點對地勘項目進行成本預測、成本計算、成本控制、業績評價等,并逐年根據其經營狀況進行不斷地修改完善,促進地勘單位經營效益的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地勘單位將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與挑戰。為使地勘行業穩定發展,強化地勘單位的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的運用勢在必行,地勘單位財務管理人員必須不斷提升業務水平,積極探索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實現業財有機融合,全面提高地勘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為打造“五位一體”地礦事業發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