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磊
(長沙師范學院)
以生為本的理念要求老師堅持站在學生的角度,圍繞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要求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工作的大力落實,保證學生能夠認可老師的教育以及管理,進而在個人學習動力的引導之下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以及互動,提升個人的專業素養,掌握專業課程學習的技巧和核心要求。對于高校會計的教學改革來說,實質的內容及形式比較復雜,包含不同的改革環境以及教學要求,如果不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就會導致教學方向出現偏差,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同時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會受到阻礙。對此,高校在會計教學改革時必須要著眼于新課改背景之下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內容、新要求和新標準,將以生為本理念滲透到不同的改革環節,在引導和鼓勵學生的過程之中豐富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充分體現教育教學的針對性以及專業性,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及發展。
與其他學科相比,會計這一學科的專業性和實踐性比較強,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最為關鍵,為國家以及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專業會計人才,我國高校需要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不再以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依據,而是堅持站在的學生的角度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在與學生進行交流以及互動的過程之中保證學生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動力,進而實現個人學習能力及水平的綜合提升。其中以生為本理念的踐行對體現這一教學要求和教學標準意義重大,高校會計教學的內容及形式比較復雜,專業課程老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軌跡,明確前期的教育教學目標,以開放式的學習環境為主旨,將生活理念融入不同的教育教學環節,采取新穎的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實現自主討論以及主動學習,對所學習的會計知識有一個深入且全面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實現學生專業素養的綜合提升。
綜合上文的相關論述不難發現,以生為本理念的滲透對構建高效課堂、體現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專業性意義重大,為了推進高校會計教學改革,老師和學校需要加強聯系以及互動,了解以生為本理念的踐行策略及要求,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在理解和尊重學生的過程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保障學生獲得更多的收獲,從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從另一個側面上來看,以生為本理念符合教學改革的本質要求,對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老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關注會計教學中的重點以及難點,結合前期的教育教學大綱來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保障教學節奏和教學進度,在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同時構建高效課堂,凸顯會計教學的專業性以及實踐價值,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導自主探究要求老師將課堂教學交給學生,營造自由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保證學生能夠主動完成不同的自主學習任務,在提升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掌握會計這一學科學習的核心要求。其中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老師將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之中實現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高校會計教學需要注重不斷的探索以及提升,了解學生主體性的體現要求,將個人的主要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融為一體,既需要保障課堂教學效率,又需要給予學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機會和平臺。其中情境教學法能夠體現這一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要求,老師不再以一刀切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依據落實教學實踐活動,而是將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融入課堂教學環節,在完成基本的理論教學之后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在老師理論的指導之下結合個人已有的會計知識經驗以及專業知識進行主動的分析,實現抽象到具體以及具體到抽象的有效過渡,提高個人的認知能力。比如在學習財務管理之中的債償基金時,老師可以創設情境:小明在完成學業之后與自己的同學一同創業,其中前期的創業需要投入9000元,如果以3%的年利率來看,如果小明在大一就開始進行儲蓄,那么為了保障創業成功,小明每一年需要存入多少錢?這種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情境教學能夠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不斷的總結和反思,結合個人的經驗進行分析提升個人的實踐能力以及水平。另外情境教學能夠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之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自主完成整個學習過程,從而對總結性的理論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及認知。
因材施教是以生為本教育教學理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存在極為緊密的內在邏輯聯系,老師需要堅持學生的學習要求,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及障礙,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為依據,保障會計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以及有效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背景有所區別,為了實現前期的教學目標,老師需要以教育教學的公平性為依據,注重因材施教和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踐行策略,關注學生的思想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充分體現學生的特長以及優勢,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互動,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在了解學生特長以及不足之后精心設計和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保證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實現個性化的成長。比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的會計基礎較好,學習積極性較高,但是有的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愿,學習成績還有待提升,為了體現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老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的分類,保障教學的針對性以及多元化,其中不同難度級別題目的設置最為關鍵。在完成前期的主題教學環節之后,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綜合評測結果以及課堂中的表現設置難易不同的題目,給予每一個學生自主體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能夠獲得層次化的發展以及提升,在與老師進行互動和交流的過程之中實現個人綜合素養的有效培養,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比如在學習影響股利政策的因素時,老師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鼓勵學生自由發揮,為了讓學生實現優勢互補以及揚長避短,老師可以鼓勵小組之間進行辯論賽,分析發放較低股利比較好,還是不發放比較好,以此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高校會計教學改革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其中課堂結構的優化會直接影響改革的進度。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老師需要了解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行為習慣,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完善個人的品格。首先,老師需要引入不同的新課,通過提問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其次,老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引導學生的正確學習方向為依據,更好的實現前期的會計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后,老師需要注重后期的總結以及反思,了解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將課堂的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學生,適當的監督和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保障學生能夠對個人的學習能力有一個全面且清晰的認知,從而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實現個性化的調整及發展,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對于高校會計教學來說,課堂結構的優化升級對老師的要求較高,老師需要注重不斷的學習以及提升,學習同行的優秀做法和經驗,關注教學改革的核心要求,了解新時代背景之下的會計教育教學要求以及時代發展進程,給予學生更多針對性的輔導以及幫助,保證學生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收獲以及成長,將個人所學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之中。
高校會計教學改革中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踐行對老師的要求較高,老師需要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實質情況,注重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有效踐行,通過課堂結構優化升級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