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志愛
(山東省青州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我國一直堅持著在農業經濟市場領域的改革和創新?;谌丝诨鶖荡蟮奶攸c,我國的經濟發展就須以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為前提,這也就促成了農業經濟的產生和發展。而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我國的農業產業經濟也步入了一個轉型的階段,新時代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同時帶來了我國農業發展的機遇,如何把握這個機會,促進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為人民帶去更多福音,是現階段我國農業產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落實之下,我國的經濟得以較好的發展,但其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筆者分析了我國多個農產企業的工作成績,并對一部分就職于農產企業的人做了簡單的問卷調查,將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以下兩個方面:
(1)相關人員不能正確地分析市場形勢與實行相關措施。一代代先驅在長期的創新與實踐當中,發現只有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符合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但這只是一個大的方向點,具體的細則與管理制度還需要企業相關人員來分析和制定。市場的形勢不斷地在變化,就會導致與其相關領域的發展變化,因此農業經濟的發展亦是處于這樣不斷更新變換的狀態中。部分企業的高職人員對市場局面以及市場需求若是沒有足夠的了解,對整個工作項目的開展沒有周全的考慮,對員工的管理體系不夠健全和完善,那么就會導致后來一系列的問題涌出:產品產出與銷售不符合預期,產業鏈的停滯,員工的懶散與怠慢等等。
(2)部分在職員工的工作認同感低,工作積極性低。一個企業是否成功或者說一個項目是否成功,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參與人員的工作態度。參與者態度好,認真配合工作,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個項目的工作效率;員工工作積極性高,會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使得企業運營更加順利和高效。但是,據筆者的調查數據顯示,一些在職員工甚至是某些項目負責人將農業看作是落后的產業,認為其得不到較好的、較長遠的發展。但是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我國來說是重要且必要的。若在職人員對農業經濟的認識出現偏差,對我國的國情不了解,也意識不到農業產業運營和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就會導致他們在工作中的態度不夠嚴謹,積極性也不夠,最終影響整個企業的運行。
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有關人員要利用好時代條件,多方面來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方向有正確的認識。盡管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發展在近些年來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當下這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急需轉型的時期,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發展仍需要解決一定的問題。比如說前文中提到的市場局勢的分析與管理制度的制定、員工的積極性,此外還存在由于人口基數龐大而造成的農業經濟發展平均不足問題,農產業的生產規模較小等等。因此,若要讓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成功地渡過轉型期,并能展現出更可觀的發展前景,有關部門要做的就是要解決以上問題。而要想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第一步要做的就應該是明確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方向,只有做好了這一點,有關人員才能正確意識到目前我國農產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使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不再受限于弊端之中,才能使我國農業經濟得以更好的發展。
(2)結合地域地勢,制定合適管理模式。“我的祖國,地大物博?!蔽覈粌H是人口數量多,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形地勢、氣候等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要求也就不盡相同了。故此,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地域特點來制定相關的計劃與實施對應的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利用不同的區域條件,發揮各自的區域優勢,最大程度上來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進程。例如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地勢多為平坦,因此南方的耕地以水田為主,種植的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包括甘蔗、棉花、茶葉等等;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以旱地為主,主產小麥、玉米、高粱、大豆等等。顯然,由于南北方地形和氣候的差異,對市場的需求不同,適宜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向也就不一樣。因此,不同地區的農產業經濟管理人員要正確分析當地的區域特色,結合市場需求,制定符合本企業發展的管理政策與實施方案,高效地開展一系列工作。
(3)加強對管理人才的培養。不管是處于經濟發展中的哪一個時期,對人才的需求是時刻存在的,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中的競爭從最初的資源競爭已在逐漸轉換為對人才的競爭,因此加強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對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對于設置了與農業相關專業的院校來說,不僅是傳授學生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對他們專業技能的培養,還有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以獲得更多實踐經驗,這對于他們在今后的實地工作中是有很大幫助作用的。
新時期的背景下,各方面的條件在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農產業傾向于使用科學的手段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在此條件下,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也具有了可觀的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了合作社管理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農村合作社是由農民自愿聯合,遵循按勞分配原則的一種農業社會經濟組織,包括專業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合作社的管理不同于其他類型的農業經濟管理,它實施近距離管理,管理模式更加民主,也更加符合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本質和特點。近年來,我國也出臺了許多針對農村合作社發展的鼓勵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同時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農村合作社的更進一步發展。
(2)傳統管理觀念的轉變與傳統管理模式的更新。農業經濟的管理方式和模式需要一定的管理人才來執行,新時代背景下,能稱之為人才的人所接受的教育體系更加完整,獲得的知識系統更加全面,對于經濟發展新局勢等多方面的認知也比較全面。所以新時期的管理人才會改變傳統的管理觀念,并制定出符合當代背景下更符合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管理模式。同時,新時期的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發展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資源和環境,促進了新型管理人才的涌現,進一步促進了企業管理觀念的轉變與管理模式的更新,最終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得更好發展。
(3)完善農產業經濟結構,實現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新時期使用科學的手段進行農業經濟的管理,能夠有效平衡我國南北地區的農業發展狀況,完善我國的農產業經濟結構。例如根據南北區域特色的不同,選擇種植不同卻能夠互補的農產品等等。另外,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我國的經濟發展目標。新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是科學性的,是生態性的。正確利用自然的農業資源,包括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等,優化農業發展中的設備配置,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同時不落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農業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這樣的農業經濟發展才是科學的,才是可持續性的。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過程中尚存在一定的不足與問題。而要想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相關人員付諸一定的實踐了,包括明確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的方向、分析我國不同地區的區域特色,制定相應的管理與實施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利用好時代賦予的資源條件,加強對管理人才的培養,此外還包括產業內部的規劃與調整以及對員工工作態度的端正和工作風氣的整頓等等。還需要強調的是,只有加強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加大對農業經濟發展的科學化管理力度,有效地運用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才能真正做到農業經濟的科學化發展。新時期,新條件,新機遇。面對正到來的經濟全球化,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科學發展顯得重要且必需。將以上工作高效落實到處,相信我國的農業經濟市場能夠轉型成功,向全球化的腳步邁進,那樣的話,可觀的前景最終定會成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