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
(榮成市人民政府石島管理區經濟發展局行業管理辦公室)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本已脆弱不堪的實體經濟雪上加霜,用工不足、訂單萎縮等問題接踵而至,促使傳統產業企業必須要加速轉型升級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企業要發展,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搶抓發展機遇,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推動企業行駛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上。而科技創新是實現上述目標的不二選擇,這就需要企業管理層執著探索,在不斷進行經驗總結中逐步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及早明確發展規劃,健全科技創新體系,強化企業管理能力,推動科技創新與企業管理有機結合,為企業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離不開創新,包括管理的創新、技術的創新、產品的創新等等。目前,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市場形勢,科學有效的企業管理可以為企業發展注入一股新鮮的血脈,有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利用科技創新,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的,對市場發展趨勢進行有效分析,強化企業科技研發能力,優化企業管理模式,促進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良性循環,有效規避市場波動、政治因素等方面影響,使企業發展立于不敗之地;利用管理創新,勇于破除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腐朽因素,不斷規范提升人事、財務、安全等方面管理能力,使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和產品市場的基礎上,提升企業員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利用品牌創新,整合優勢產業,發展專精特新和行業“小巨人”企業,在市場上保持獨具優勢的品牌效應,提高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
世界500強的企業,必然是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發展的企業。現在,很多傳統企業也逐漸轉變思路,向先進企業看齊,學習他們好的方面,逐步改變傳統的企業管理方式,對企業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有利于保證企業的生產運營穩定,為企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比如某傳統食品加工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每年對市場進行調研、研發新產品,形成了一條能夠準確適應消費者群體的產品生產模式,在疫情對市場造成重大沖擊時,能夠果斷改變經營思路,由以出口為主向出口+內銷齊頭并進,有效規避國外市場低迷影響。企業在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在企業管理的積極作用后,在發展中也會將創新意識運用到管理的各個方面,重視科技型人才的培育和引進,為企業帶來更堅實的文化基礎和更豐富的物質財富,才能不斷減少外來因素對自身干擾,保證企業經濟效益保持穩定,才能持續走在行業的最前端,實現企業經營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尚未在三四線城市的企業普及,大多數企業是由過去的國有企業、鎮辦(村辦)企業改制而來,企業管理依舊延續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思路、管理模式,企業管理人員老化,綜合素質不高,自我定位成企業的“老黃牛”,在進行管理工作時思路不清、責任感不強的情況普遍存在;同時受高新技術沖擊,企業發展步伐緩慢,工資待遇與新興產業人員差距較大,不能滿足當前正常的生產生活水平要求,導致一線工人執行力不高,一旦出現問題,往往是推諉扯皮,互相推卸責任;管理制度不合理,不能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建設相關制度,企業內部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良影響,約束了企業向前發展的步伐。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還在采用陳舊的管理模式,也有將其他企業的有效的管理模式生搬硬套過來,沒有考慮到各個企業之間的不同,為企業的統一管理帶來一定的隱患,這些傳統的管理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如果自身再沒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必然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以某修造船行業企業為例,2012年以來全球經濟呈下行趨勢,國際海運、航運低迷,造船市場日益萎縮,作為傳統產業繼續通過創新進行改變。但是在與企業座談時發現,企業嚴重缺乏改變的內生動力,不知道怎么改變、從什么方向改變,只能通過壓縮人力、節源減流等方式維持企業生存,缺乏創新意識,不能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對于探索出能夠讓自身快速發展的有效的管理方式還有很大的距離。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最缺的也是人才。尤其是對三四線城市而言,從管理人才到研發人才、技術人才均嚴重匱乏,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是企業發展永遠繞不開的痛楚。某船舶研發中心在成立之初,急缺能夠獨立開展研發工作的人才,但是該中心負責人在工資、待遇均高于寧波、浙江等地水平的前提下,在附近的幾所高校招聘會上仍舊鎩羽而歸;某壓力容器制造企業,急缺高技術水平的電焊工,但是經過10多年的與當地的職業學院合作,仍舊沒有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后備人才隊伍。這里面最集中的問題是人才對豐富的公共資源、更好的發展空間的需求正不斷擴大,這就要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對人才資源的投入,通過各類人才培訓計劃,提升自有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通過各種活動,,充分發掘每個人的潛力,提升企業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要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探索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實現企業長遠發展。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管理層人員要更加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系統性管理技能,必要時可以引入職業經理人,通過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強化對市場形勢分析,強化對企業職工的監督和管理。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要更加重視重視提升企業管理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強化管理過程中參與度、執行力。在日后的工作中,企業要深入分析市場現狀,撞我市場需求,明確企業生產活動的定位,針對性地解決難題,讓管理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和綜合素質得以提升。要加強企業管理制度建設,對相關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樹立科技創新意識,對傳統的管理制度進行優化,加強工作人員應對問題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注重系統化培訓,建立更加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掌握全新的現代技術。要做好考核工作,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打造出更多綜合能力強的工作團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要發展必須徹底扭轉傳統的思想觀念,優化管理模式,進行深入改革和調整,才能與時代需求充分融合,提升各職能部門和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企業,作為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一方面要高高在上,將權利下發給各部門管理人員,提升管理部門的決策力和執行力,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層,隨時了解企業發展需求、職工內心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要不斷探索新的企業管理方式,積極構建現代化管理思路,有效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陣痛并作出合理高效的反映;要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通過開展各類文化、體育活動,提高職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和認可度。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適應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必須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一方面,政府職能部門要及時出臺有效的激勵政策,通過稅收減免、直接獎勵等方式提高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氛圍,為引進科技型人才打造優良的社會環境。作為經營的主體,企業必須通過加大科技創新,不斷優化經營管理模式,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思維,積極引進科技型創新人才,匹配企業科技發展需求,打造一支科技管理創新團隊;要強化企業創新隊伍培訓,改變傳統思維模式,勇于創新嘗試,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建立“容錯機制”,在時間總結中提高一線職工對科技創新的認知水平,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幫助企業完成科技創新管理工作。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管理的經營模式需要進一步進行創新,企業必須把握好機會尋求良性發展,有利于企業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要把握好科技創新這個促進企業發展的途徑,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行深入改革,要做好面臨挫折的準備,對創新工作期間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做好防范措施,采用合理的管理策略,要將科技創新與企業管理進行完美的融合,使企業資源最大化,為工作人員帶來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對人才的重視,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