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潔 申屠李波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立法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建立基礎,對于制造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首先就要在制度上予以加強,讓制度成為基本前提。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雖然還有不足,但是相對已經比較完善了。
在法律保護體系中,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專利法》為主導,《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為輔的法律保護體系,對制造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有著相對完善的體系框架
從實際過程中,知識產權對于制造業的保護措施主要體現在,企業專利,商標的申請中,我國近三年來制造業專利案件數量一直處于上升階段 。2019年世界制造業大會在我國安徽召開,據相關的數據統計,從1952年到2018年間,我國的工業增加值增長了整整970.6倍,年均增長量達到了11%。從專利密集產業結構來看,新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為32833億元,占專利密集型企業增加值的比重最高,占比高達30.7%,另外信息通信技術制造業增值占比20.1%,新材料制造業增值占比13.2%。但是有專利申請并且達到一定規模的中大型企業僅有30%,2018年我國關于知識產權許可與使用的費用在內外進出口逆差上高達300億美元。
我國制造業知識產權發展仍舊不夠充足,地區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缺少高質量知識產權,缺少核心技術與核心人員。
我國的科技數量以及制造業企業的數量質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是在核心技術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我國核心和關鍵技術的對外依賴度高達50%,新產品有70%是靠外來技術。雖然近年來,我國研發的投入資金數量很大,但是最后獲得的科技成果收益卻很低。
同時我國的制造業企業沒有相應的知識產權意識,中國制造業企業或大或小都存在著侵權問題,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科研資金的缺失也是一大問題,同時,在很多知識產權的商標專利上面,我國的制造業企業沒有一個要自主加以保護的理論概念,從而導致很多被搶注,被盜竊。我國企業普遍缺少預警與保護自制,近年來也是在不斷的宣傳教育下才有了一點起色。
就執法問題而言,我國目前主要問題在于,執法體系過于分散,執法力度過輕。知識產權的糾紛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方面的訴訟,但是在這些交叉案件中,不同的情況會遇到不同的法律適用。由于我國不存在統一的管理規定,導致了管轄,審判,執行等等一系列階段都存在缺失或者沖突。在執行上,各管理部門的溝通不足,分裂式結構導致在實踐階段出現了執行斷層,并且政府部門過多干預執法部門的現象也時常發生。由于我國不存在一個相對獨立統一的系統,導致了實證層面的一系列問題。
就司法問題而言,我國目前主要問題便是,司法體制過于單一,司法成本高而收益低。制造業知識產權在司法層面上主要面臨三大問題,舉證難、賠償低、周期長。正是因此,很多制造業的企業主在發生知識產權侵權時,不愿意采取司法措施,在過程中,這些現實問題就會導致制造業企業主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就算最后獲得了勝利,也可能需要付出經濟下降的代價。而且,在舉證過程中,很多數據都掌握在侵權方企業的手中,被侵權方想要舉證對方侵權的難度便上升了許多,核心數據的對比確實,核心技術的內容確實等等都導致著舉證的困難。
要想將“中國制造”真正的變為“中國創造”,海外市場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政府應當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引導向作用,從知識產權政策出發,完善從構建籌備到研發到完成銷售以及售后糾紛的全覆蓋規定,同時要從政策上去激勵我國的高新企業,那些高端制造業企業有意識,有能力的,去構建他們自己的專利布局,讓高新企業的核心技術可以掌握到自己手中,不再處處受限制。要引導企業開發布局,高技術、高質量、高收益、高主導的高級專利。自主創新能力是制造業保持和提升國際核心競爭力一大因素,也是制造業企業進行自我發展和持久進步的內在動力。同時對于協同過程中,不同領域的科研人員的主體責任應當更加明確,政府在協同過程中要發揮好自己的中心調控作用,對各方的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減少甚至規避因為內部人員的糾紛而頻發的知識產權問題。以協同不同主體共同發力,共同研究為目標,充分保障科研人員,保障企業的合理需求,為創新協同提供制度的保障。
在知識產權所引發的糾紛中,與普遍其他糾紛相比,存在著耗時長,成本高,舉證較為繁瑣等一些列問題,單一的知識產權訴訟救濟很難滿足如今多元化的社會,導致很多時候,企業在面對知識產權侵權時,一般采取私了而不選擇訴訟途徑。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完善知識產權訴訟制度的同時也要積極拓展其他通道來保護企業利益,構建一個多元化的制度。例如,可以建立專業的仲裁模式,設立社會性的仲裁委員會,糾紛調解機構等等,可以隨時為雙方進行服務,解決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另外也可以在法院內設立專業知識產權法庭,借鑒國外專業法庭的鉤沉,在由法律法官和專業法官的基礎上,再根據我國的實踐基礎,成立適用我國實踐的獨裁專業法庭。并且加強相印知識產權法律的建設,從我國客觀實際出發,在正確的科學基礎上,強化現階段對制造業知識產權的實用性,可行性。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要加快專利法,商標法,商業秘密法法等一些列發條修改與更新,要以新代舊,做到與時俱進,以此促進我國現階段創新協同的產學研體系發展。就如,權屬不完善這個問題,應該從法律源頭進行解決,進一步細化相對應的內容條款,增強條文的可操作性。使其就算是在過渡階段也可以有所指引和銜接。
同時,我們也要在企業內部設立對應的風險評估制度。在可行性、潛在風險性、市場研發價值,等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估評與論證。從源頭開始防控知識產權潛在的風險,將風險指數降到最低。另外在企業內部也適當設立專門知識產權部門,對企業可能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反饋,加強指引企業知識產權的格局與方向。同時將企業的商業信譽也納入評估體制之中,將各個行業的制造業都有一個統一的信用體制規范,將一切不規范行為都納入評估之中,嚴厲限制這些失信企業,嚴懲這些嚴重失信企業,讓那些惡意侵權,故意引發知識產權“戰爭”的人加大成本,從而讓他們無利可獲。在創新協同過程中不僅僅有技術就足夠了,還得有信用道德和倫理間的相互關系。
公共的創新服務可以加強在技術創新鏈條中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與合作,有效的解決制造業領域內的一部分技術問題,推動我國制造業在世界領域內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讓我國的企業更好的參與到世界市場的競爭中去,如,2016年我國建立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電池創新中心。加強企業,社會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協作,有效整合各領域單位的勞動創新成果,而且對中心施行創新的企業化管理,突破了信息孤島,加強各個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流互換。共同致力于開發新型知識產權,加強合作協調,將各行各業的人才成果聚集,可以更好的,更高效的實現知識的匯聚,可以更好的整合有效資源,更好的推進基礎研究。以此構建出一個可以進行快速授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快速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