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世偉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對公立醫院而言,成本管理是經營管理的重要一環,強調對醫院特定時期所支出醫療費用及所消耗服務進行全面核算,比對預期成本,對后續工作進行調整。在醫改獲得大力推廣的當下,如何將經營成本維持在較低水平,如何使看病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均成為公立醫院所面臨挑戰,成本控制自然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本文所研究課題的意義不言而喻。
醫改對醫院所提出要求,可被概括為降低成本和高效管理。在醫療制度出現顯著變化的當下,醫院獲得經濟補償的途徑,明顯不同于以往,財政補貼無法補齊資金缺口,由此可見,要想盡快適應醫改所提出要求,增加自身獲利,醫院應對內部成本進行全面控制,避免資源被大量耗損的情況出現,這樣做可使醫療成本得到顯著減少,成本控制目標隨之達成。
成本控制對公立醫院的意義,主要是對主次加以明確,避免資源被大量浪費的問題出現。可以說,全面控制成本既是對醫院服務理念進行優化的先決條件,更是確保醫院管理機制朝著更加科學的方向前進的關鍵,除此之外,醫院還應將成本控制納入日常管理范疇,這樣做的目的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使持續發展等目標的達成擁有堅實基礎[1]。
成本控制是醫改所提出核心要求,出于使群眾就醫需求得到滿足的考慮,大量醫院選擇對成本進行控制,所取得效果也十分矚目。首先應當明確一點,要想使成本管理擁有全面保障,最有效的手段是對規范制度進行建立,事實證明,這樣做可強化員工對醫院的歸屬感及責任觀,在開展各項工作時,自然會有目的性地對成本進行管控。
研究表明,大部分公立醫院均對內控的重要性有準確認知,被視為內控工作重要部分的成本控制,自然也已引起多數人的重視,但是,仍有部分人員未對此項工作被賦予的戰略性進行深入了解。成本控制是醫院的日常工作,要想獲得持續發展,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對成本加以控制,確保醫院擁有充足資金,用來采購設備、引進人才及創新服務。在醫改得到大力推行的當今社會,全面控制成本,可使看病難度得到降低,這就要求醫院從戰略性的角度出發,對成本進行持續控制。
公立醫院普遍存在經費來源途徑較少的問題,對成本進行分析及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階段,部分醫院尚未對上述工作引起重視,具體表現為管理者缺少成本經營意識,無論是成本分析、成本考核,還是由此而延伸出的其他工作,均無法獲得有力支持,這并不利于醫院的發展。
關注度不足是導致醫院缺少對成本加以控制的完善機制的主要原因,此問題所帶來影響,往往會波及到諸多方面,例如,成本審計缺少合理流程,管理者無法實時跟進收支情況等。除此之外,公立醫院所面臨問題,還體現在管理員工的方面,只有定期考核員工績效,才能使其始終保有高度熱情及責任心,但是,部分醫院未做到全面考核員工,僅將工作質量、部門收入視為重點,忽略了成本控制的意義,資源被浪費的情況難以避免[2]。
成本控制所強調內容,可被概括為:其一,減少不必要支出;其二,對基本服務加以維持。由此可見,公立醫院要想從多個方面管理成本,關鍵是有大量復合型人才提供支持,現階段,從事成本控制等工作的人員,主要以業務骨干為主,這一群體的特點是熟悉醫院成本,但是,在專業知識與能力方面,較復合型人才存在較大差距。另外,財會部門往往將合規性視為工作的重心,卻忽略了對成本支出是否合理進行分析的意義,成本控制質效自然會受到影響。
醫院成本,主要分為公用經費、人員經費,前者是指流動資產、物資支出,被視為控制重點。要想使醫院成本得到有力控制,有關人員應做到:
醫改使公立醫院置身于全新環境中,新環境的特點,主要是醫院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另外,以藥養醫、藥品加價等政策的取消,導致醫院經營面臨嚴峻挑戰,要想將醫改所帶來影響降至最低,全面控制成本很有必要。研究表明,成本控制所帶來影響,通常會波及到服務水平、醫院形象等方面,由此可見,醫院應對成本控制引起重視,確保其貫穿日常工作始終。一方面,對預算編制嚴加控制,對不必要支出進行壓縮,隨著資源、資金得到節約,醫院所獲利潤自然會有所提升。另一方面,管理者應將成本控制視為管理重點,以分解控制目標為前提,按部就班地落實所制定方案,要想實現該目標,其前提是確保員工對控制戰略有系統且深入的認知,這就要求管理這定期組織培訓,向每位員工提供了解先進技術與理念的途徑,日后所開展工作的難度,通常會因此而有所降低。
成本控制有效性與醫院發展密切相關,換句話說,要想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醫院管理者應綜合考慮多方因素,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構思。在對此項工作加以落實時,管理者應將戰略布局作為切入點,增加用于成本管理的精力與時間,將成本降低納入日常考核范圍,以形成控制意識為前提,不斷調整經營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成本控制所具備價值,在醫院內部得到發揮。
除此之外,成本分析也應引起重視。首先,有關人員應將醫院情況作為立足點,對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進行分析;其次,逐一分析部門成本,明確成本構成與差異,為后續工作的展開提供參考;最后,將成本分析成果整理成報告,供員工考核使用。要想使考核工作所得出結論,具備相應的價值,有關人員應做到:第一,對主體責任進行落實,通過層層分解控制任務的方式,確保各部門均對自身應達成的目標有準確了解;第二,在成本控制視域下,對減量目標加以明確,真正做到厲行節約;第三,在日常管理方面,醫院應視情況引入對設備進行貯存、消毒及保養的先進方法,通過對業務流程加以調整的方式,為減量目標的達成做鋪墊;第四,定期考核控制績效,事實證明,只有將控制成果與薪資掛鉤,才能使員工表現出更為高漲的積極性和責任性,此項工作自然會得到更加高效的開展[3]。
對公立醫院而言,成本控制是日常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對此項工作進行開展的流程,可被歸納為:首先,根據成本分析結論,擬定對其加以控制的計劃,視情況調整所擬定方案,確保其擁有更突出的價值;其次,醫院可對成本中心進行設立,這樣做的目的是凸顯此項工作的合理化與科學化;最后,將成本核算分為不同極次和單元,降低控制難度。當然,要想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有關人員還應對管理體系的制定工作引起重視,確保所制定管理體系,將費用支出、物資支出和未來規劃,視為需要控制的重點。
除此之外,公立醫院還應引入信息技術,輔助控制工作的開展。在信息技術趨于完善的當下,大量軟件均被賦予了對財務數據進行統計的功能,有關人員可利用所設定方法及程序,完成對成本進行分析的工作,所得出結論也較為客觀。這就要求公立醫院以現有軟件為依托,通過實時監測數據、全程監控成本的方式,確保潛在問題可得到及時發現與解決。要想使信息技術所擁有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最關鍵的環節是技術培訓,調查結果表明,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財務人員,普遍對財務管理知識有相對系統的了解,且具備處理及結算財務的能力,但是,信息技術始終是運用難點,只有面向參與成本控制及相關工作的人員,定期組織以信息技術運用技巧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活動,才能使上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4]。
隨著醫改被落實,如何使公益性得到保持,成為公立醫院討論的重點,在收入端相對固定的前提下,要想使現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及使醫院利潤得到提升,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對成本加以控制。醫院所擁有復合型人才的數量,通常與成本控制及相關工作的質效密切相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自然很有必要。
對復合型人才進行快速配備的方法,便是外部引進,通過多途徑招錄人才的方式,促使成本控制及相關工作逐步走向完善。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確保上述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是克服自身“短板”,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將自身能力提升到理想水平。例如,定期參與相關培訓,學習符合所在醫院情況及需求的先進方法,使成本控制擁有更加明朗的前進方向。除此之外,公立醫院還應制定以人才培養為目的的計劃,鼓勵有關人員以年為單位,參加進修教育、在線教育或其他繼續教育活動,這樣做可使醫院擁有大量掌握先進技術與理念的人才
對公立醫院而言,成本控制所遵循原則應被概括為“成本減量”,通過對不必要支出進行壓縮的方式,達到增加醫院盈利的目的。在開展此項工作時,有關人員應對實際情況進行研判,確保所制定策略擁有良好的普適性,這樣做既符合醫改所提出要求,又可為持續發展及相關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持,應當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