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野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臨床中冠心病的一種病變類型,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冠脈出現血栓或者粥樣硬化斑塊,而一旦血栓、斑塊出現了破裂,就會導致患者心肌缺血,從而引發相應癥狀[1]。急性冠脈綜合征涵蓋了臨床中不同類型的心肌梗死以及不穩定型心絞痛等一系列疾病,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最為多見,急性冠脈綜合征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關鍵因素[2]。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對其實施針對性較強、較為有效的治療十分關鍵,只有快速重建患者的血運,才能降低其死亡率[3]。本研究針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分別選擇不同類型的治療方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8 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9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6 例;年齡46~71 歲。研究組男24 例,女15 例,年齡48~70 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實驗的內容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核,且征得患者個人與其家屬的同意。納入標準[4]: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制定的診斷內容、經影像學檢查等確診、個人資料完整。排除標準[5]:精神功能障礙、認知功能缺失、其他類型急性冠脈綜合征、意識喪失、中途退出實驗、介入治療禁忌證、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本研究用藥敏感對象、入組前1 個月內接受靜脈溶栓等治療、惡性腫瘤患者、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疾病患者、合并全身感染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藥物保守治療,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 次/d;服用氯吡格雷75 mg,1 次/d;同時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療、β 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研究組患者則接受直接經皮冠脈介入術治療,醫生需要對患者經皮冠脈部位皮膚組織進行消毒,之后需要置入7F 鞘管,并且注入10000 U 的肝素鈉進行肝素化處理。之后置入導引導管,并且注入適量的造影劑,確保患者的病變部位清晰顯示。針對患者實施球囊擴張處理,并且讓患者接受造影復查。等到患者治療結束后,遵醫囑服用阿司匹林300 mg,1 次/d,氯吡格雷75 mg,1 次/d;患者還需要接受替羅非班泵注滴入治療,治療速率為3 ml/h。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當中,醫生對其接受治療后的各項指標與體征等進行觀察,并且結合癥狀的好轉等調整用藥劑量,確保患者治療的針對性與個人安全,避免出現用藥劑量不當等情況而影響患者的整體療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根據其治療后的癥狀好轉程度將療效分成無效、控制以及顯效,無效:患者的主要癥狀未見任何改善,心電圖無改善,部分患者癥狀出現加重;控制: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見進展,ST-T 段改善≥50%但未完全恢復正常;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的各項癥狀消失,心電圖情況恢復正常,患者體征恢復正常。此外,觀察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左室重構指標與心功能指標(LVEF、LVMI、IVST 與FS)。總有效率=(控制+顯效)/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4%高于對照組的7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心率重構及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LVEF(57.1±1.3)%、FS(26.1±1.8)% 均高于對照組的(46.1±2.9)、(19.2±4.3)%,LVMI(123.6±2.8)g/m2、IVST(7.2±0.7)mm 均小于對照組的(147.4±3.6)g/m2、(9.8±1.3)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率重構及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率重構及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目前在臨床當中十分常見,且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占比較大,這類患者患病后的主要癥狀表現為胸部疼痛、胸悶等,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法得到控制,會出現持續進展,患者容易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因此而猝死,從而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6]。在此背景下,為此類患者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案十分關鍵。
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治療當中,藥物治療是最為常用的方式,且很多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年齡較大,接受藥物治療相對更為安全一些。但是,藥物治療雖然可以適當緩解患者的主要癥狀,但是無法得到根治目的,患者病情可能出現復發,且一些患者還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等。與此同時,針對此類患者選擇何種藥物進行治療目前也存在一些爭議[7,8]。
本院針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治療,選擇直接經皮冠脈介入術治療,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是利用心導管技術對患者出現閉塞、狹窄的冠脈管腔進行有效疏通,從而改善患者心肌部位的血流灌注情況。患者接受這種方案治療后,冠脈血管會得到有效的擴張,且心室壓力會得到有效減輕,患者的循環血管阻力也會出現減小,從而改善其血流動力學情況,患者心室重構癥狀會得到更為有效的改善,從而很好地控制病情,避免患者梗死情況出現持續進展。醫生在為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選擇此種方式治療時需要嚴格把握其治療指征,一定要杜絕多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禁忌證患者接受此種方式治療,以免誘發嚴重事件[9-11]。
在此次研究當中,兩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分別在入院后接受不同方案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4%高于對照組的7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介入治療的患者各項指標水平也要優于常規治療患者。但是,此次研究的周期相對較短一些,且所選樣本數量也較小,所以需要未來進行進一步深入分析。
綜上所述,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選擇經皮動脈介術治療的應用效果較好,既可以保證患者的整體療效,也能改善其臨床主要指標,該治療方式可在臨床中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