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
肺炎支原體肺炎為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呼吸道、肺部急性炎癥。肺炎支原體感染為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肺炎支原體侵入呼吸道后會直接粘附在細胞表面,抵抗黏膜纖毛清除、吞噬細胞的吞噬,這時免疫損傷、釋放毒性物質,所以會對呼吸道黏膜上皮造成破壞,從而使患者出現機體免疫反應,嚴重的情況還會對患者皮膚、心臟、神經和消化系統等造成傷害[1]。臨床表現為持久陣發性咳嗽、呼吸衰竭、喘憋、呼吸困難等。變異性咳嗽,也可以叫作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以慢性咳嗽為主要特征。為改善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變異性咳嗽患者的預后,本文將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變異性咳嗽患者為主,重點對比經阿奇霉素治療、紅霉素治療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40 例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變異性咳嗽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每組20 例。研究組男12 例,女8 例;年齡2~42 歲,平均年齡(22.3±6.8)歲;病程4~18 d,平均病程(11.6±2.6)d。對照組男13 例,女7 例;年齡2~45 歲,平均年齡(23.5±7.2)歲;病程4~16 d,平均病程(10.9±2.4)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實用兒科學中關于肺炎支原體肺炎、變異性咳嗽的診斷標準[2];②接受X 線檢查確診[3];③實驗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④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腫瘤;②精神疾病;③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存在禁忌;④無法配合治療。
1.3 方法 兩組均實行常規方法治療,予以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化痰、吸氧霧化等治療。
1.3.1 對照組 將20 mg/kg 紅霉素(青島國風集團華陽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7021876)添加到250 ml 的5%葡萄糖注射液(陜西威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2412)中,靜脈滴注,1 次/d,連續治療10 d(2 個療程)。
1.3.2 研究組 將10 mg/kg 阿奇霉素(峨眉山通惠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566)添加到 50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北京博德桑特輸采血器材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1022496)中,靜脈滴注,1 次/d,連續治療10 d(2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復發情況、臨床相關指標(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1.5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除,且肝功能指標恢復至正常范圍,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肺功能指標均有一定改善,為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變或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高于對照組的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咳嗽消失時間(3.4±1.4)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5.3±1.2)d、住院時間(4.2±1.1)d 均短于對照組的(5.4±2.6)、(6.4±1.8)、(6.7±2.6)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n(%)]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d)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發生惡心嘔吐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1/20);對照組患者中發生惡心嘔吐3 例、皮疹2 例、腹瀉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7/20)。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0,P<0.05)。
2.4 兩組患者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6 個月,研究組患者復發率為10%(2/20),低于對照組的40%(8/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000,P<0.05)。
肺炎支原體肺炎、變異性咳嗽均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兩者同時發生必然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因此,發病后需盡快進行治療,以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病情。臨床通過紅霉素治療需要的時間較長,無法保證臨床效果和安全,會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4]。支原體為細菌、病毒間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多吸附于患者宿主細胞呼吸道上皮細胞,細胞成分會激發宿主細胞,這時宿主細胞容易產生免疫反應,而這也是對患者細胞構成損傷、引發氣道持續性炎癥反應、變異性咳嗽等情況的主要原因[5]。支原體病菌易產生一定的變化,這時肺內易發生并發癥狀況,因支原體無細胞壁因此治療時需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旨在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
相關研究人員表示,通過大環內脂類藥物治療能與細胞菌核糖產生作用,發生可逆性結合,此時可對病原微生物蛋白質合成加以抑制。而臨床多使用的紅霉素,治療期間不但會對患者血管構成刺激,并且會危及到患者的肝功能,致使患者肝功能受到嚴重的損傷,發生不良反應情況的幾率增加[6]。針對于此,本文應用阿奇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并發變異性咳嗽患者,這一藥物屬于廣譜抗生素、大環內脂類藥物,藥物動力學特征比較獨特,化學結構也非常復雜,在抗菌、耐酸方面的效果突出,而且組織滲透性非常強,給藥后能在較短時間于患者機體中廣泛分布,直接作用于巨噬細胞、纖維母細胞,并提高血液的濃度[7]。阿奇霉素的半衰期較長,在12 h 左右,藥物進到肺組織后能融入血液,可與溶酶體相結合,然后進到炎性細胞中發揮殺菌的功效,殺菌效果理想。與此同時,經阿奇霉素治療該病患者不會對患者肝功能構成嚴重損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藥物耐受性,保證藥物的濃度、生物利用度,進而可確保患者的臨床效果、治療安全性[8]。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高于對照組的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咳嗽消失時間(3.4±1.4)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5.3±1.2)d、住院時間(4.2±1.1)d 均短于對照組的(5.4±2.6)、(6.4±1.8)、(6.7±2.6)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低于對照組的3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0,P<0.05)。隨訪6 個月,研究組患者復發率為10%(2/20),低于對照組的40%(8/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000,P<0.05)。結果表明,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變異性咳嗽患者采取阿奇霉素方案治療的效果理想,并能減少不良反應、復發情況的發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盡快恢復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應用阿奇霉素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合并變異性咳嗽患者,臨床療效較佳,確保患者治療安全的同時,可以降低患者的復發率,減少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心理和經濟方面的負擔,因此建議在臨床中加以應用和推廣。